副刊

活版印刷 特有紋理傳遞心思

數碼印刷盛行,傳統執字粒的活版印刷逐漸式微。時至今日,舊式印刷廠寥寥可數,早晚或遭淘汰。老師傅默默用雙手守護傳統工藝,年輕姊妹花同為活版印刷添上新元素,延續印刷品上的特有紋理。
副刊

唱片騎師掌控夜場聲影

燈光幻影,氣氛熱烈,呼聲四起,唱片騎師戴上耳機,站在表演台上為觀眾帶來一首首節奏明快的歌曲。當他們雙手放在控制台上,台下觀眾便會瞬時興奮。唱片騎師巧妙地運用音樂,如同音樂魔術師,但將雙手放在控制台前,原來還須思前想後。
副刊

毛孩領養記

儘管近年小動物領養比率上升,卻追不上棄養率。未有全盤考慮的動物主人將大量動物棄置,而毛孩命運或有很大可能要被人道毀滅。有心主人不願生命就此逝去,就算艱辛,亦代替負上責任。
副刊

耆英團發揮長者價值 尋找第二人生

「人生如寄歲月匆,年至花甲忽成翁。且向書齋尋樂趣,黃昏前有夕照紅。」人到中年,早已退下火線,不再為養家活兒而困擾,放慢忙碌的工作步伐,真正擁有屬於自己的時光。長者可以選擇展開第二人生,換個身分為社會付出。
副刊

畢業不識業 大學生「彈散化」

「對香港大學生而言,畢業並非陌生。學生四次在畢業禮上領受證書,唯獨大學這份最具分量。禮節結束後,學生在畢業禮當日不再思前想後,盡情該玩則玩,慶典般狂歡,從未思考過畢業禮的意義,亦未從校園中領悟出高等教育的教誨。領著文憑,躍出校門,迎接歡騰喜悅的世界,卻發現現實並非如此。不過,仿佛學生已走不回校門當中。
副刊

鋼琴調音師 鍵下人情心領弦會

鋼琴黑白雙鍵交叉穿插,外行略懂音階規律,內行卻諳世故人情。鍵間不容灰色空隙,音階亦絕不模棱兩可,因此當鋼琴調音師拎起音叉,閉起眼睛,自有88級天梯。
副刊

紙藝名師出市井 剪下風貌 撕出成就

一張白紙在起繭的雙手觸碰後就有了生命,賦予精神,附上心機,最終演變為藝術。紙只是介質,承載著藝術家的過往與將來,不論是由東方剪到西方的紙,還是隨心所欲撕開的紙,只有被欣賞後,它才能夠產生價值。追求藝術與生活,那就是李雲俠與李昇敏一生心願。
副刊

一圍千年跡 百席流水情

一場流水宴席實是百年香港歷史,呼喚全圍街坊鄰里參與的宴會,每每籌備近月,花費傾盆心血。流水席雖非香港獨有文化,但從中卻能看出昔日獨特的宴會形式。所謂流水席,簡單而言:齊人就開臺,食完便離開,宴似水流動,喚四海而來。
副刊

堯記三代籐 堅守七十年

籐器從用料至設計都並非年輕人首選,反而每道折彎的痕跡便能看出七十年磨煉的心血。籐器再堅毅不屈,亦要遭受現實挑戰,「雖然我未必能見證籐器復興,但籐器一定不會消失。」堯記第三代傳人伍美玉扶著籐椅,向香港斷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