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競創新引擎 打破時空物理界限
電子競技(電競)能否成為運動項目向來存在爭議。直至2022年亞運首次加入電競項目,鞏固了電競在香港的地位。電競是一項由多名選手(一般為專業選手)參與的電子遊戲比賽,而比賽過程會有觀眾觀賞。由於其遊戲性質可變化多樣,電競可轉化為不同形式的競賽,並構建出各種模式的生態系統。電競講求手眼協調及速度,為比賽加強刺激感,增加比賽觀賞性,令電競比賽成為不少人茶餘飯後觀賞的娛樂。
記者:[方子健 何其芳]
攝影:[顏美洳 關欣憧 方文熙 邱愛琳]
編輯:[梁耀聰 酆欣桃 何其芳 黃令筠]
開拓電競前路 存有未知之數
電競選手職業生涯較短,與傳統運動相比電競被人稱為「吃青春飯」,不少選手在二十歲中段已選擇退役。中學生的年齡是電競選手的黃金期,如果有意入行就應「愈早愈好」。香港學生電競總會的會員Reckless於2022年創立了屬於自己的「Rainbow six」線上戰隊,亦有參與業餘的電競比賽。年僅19歲的他分享自己於中學時已經有意成為電競選手,當時老師指責他不務正業,沒有為將來前途負責。可見時下年青人如果想成為電競選手,前路依然伸手不見五指。
2022年杭州亞運參與「傳說對決」項目的選手林宇超,在代表香港出戰亞運前尚未成為職業選手,而現時亦未有專屬的香港電競代表隊。透過今屆的杭州亞運令他的知名度提升,後來和職業隊簽約,正式成為一位電競選手。代表香港參加亞運並不是一種「職業」,只是代表地區參賽的模式。Reckless和林宇超都不約而同指出,如果有志成為電競選手,參與業餘比賽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在成名之前普遍需要靠業餘比賽發揮自己的實力。香港的電競比賽不多,如果能夠在比賽爭取到良好的成績,有機會能夠加入職業隊。
打破物理界限 訓練全憑自律
2022年杭州亞運「夢三國2」隊伍成功為港奪銀,取得第一塊屬於香港電競運動的獎牌。「夢三國2」於香港並不是一個普遍的比賽項目,在篩選成員方面較困難。本屆亞運成員大多為「英雄聯盟」的選手,隊長陳卓傑卻視這為一個新挑戰。由於本身對遊戲並不了解,整隊成員都花了不少時間在研究遊戲方面,重新適應這個對他們來說陌生的遊戲項目。
有不少人對運動的認知是需要在一個特定的場地集合訓練,而電競則是例子之外。電子競技現時在港未有固定的訓練場地,在準備亞運期間,陳卓傑和他的隊員也只是留在家中訓練。「因為我們這隊成員全部都有正職,實際可以集訓的時間每天只有三至四小時,全靠大家自律。」他認為自律性對於電競競手來說是不可或缺的條件之一。即使未能面對面進行集訓,也必須保持堅定訓練的心。
破舊立新 增設課程
電競在香港的角色尚未有一個明確的職業階梯,近年開始有大專院校開設有關電競的學士或文憑課程,牢固了電競在香港的學術地位。香港都會大學李兆基商業管理學院講師張劍丹表示,運動及電競運動管理學士課程能夠提供不同有關電競行業的商業化管理知識,透過與不同電競機構合作給予同學更多實習機會。
香港學生電競總會亦定期舉辦有關電競的暑期課程,讓有志向投身電競行業的年青人對電競有初步的認識。創辦人Long指出:「有很多人認為想向電競行業發展只能成為選手,一場電競比賽需要很多台前幕後作出支援,才可讓一場比賽順利進行。假如想投身電競行業,也不止選手一條出路。」他希望能夠增加大眾對電競運動的認知,才能真正對電競發展有幫助。
電競與打機 劃不上等號
參與電競必須要喜歡打機,但喜歡「打機」不代表能成為電競選手。「電競」一詞現時仍存有不少負面形象,會有父母認為「打機」是糖衣毒藥,前途未有穩定保障。Long則對此另有看法:「很多人說打機令人沉迷,其實很多東西也會令人沉迷,打機只是一個載體。拒絕接受只會令偏見愈來愈大,只有了解才能化解迷思。」
電競亦為香港帶來了全新的就業體驗,電競教練丘旻天由電競主播入行,在2022年亞運會擔任「夢三國2」項目教練一職。電競教練不需考獲教練牌照,除了必要的技術指導,更需要帶動團隊氣氛,成為團隊中的潤滑劑,調整隊員在過程中面對挫折的心態。「在一隻遊戲裏會有不同的專業術語和獨特的戰術,教練需要對該遊戲有全面的認知,這是基本的。」
電競模擬器 漸成大趨勢
電競運動比賽隨時代變化萬千,其中電競模擬器是最為特別的一種。它帶來了一種全新的運動體驗,將現實世界的運動與虛擬世界運動元素互相結合,可以幫助到一般的運動訓練例如賽車,高爾夫球,飛機等等。同時,電競模擬器亦可作為一個教學用途,讓一些學生去嘗試接觸不同的運動。
電競模擬賽車在香港是相對比較受歡迎的電競項目之一。這些模擬器可協助真正車手訓練,Godzpeed行政總裁Tristan認為這亦會成為主流的運動訓練模式,只要模擬器的系統像真度高,則能成為一個平台為運動員訓練。
現實磨蝕熱情 去留全因熱愛
面對生活種種現實,選擇以兼職形式成為電競選手並不令人驚訝,唯一令他們堅持的原因竟源自兩個字——「熱愛」。打機相信是不少人小時候甚至長大後的娛樂,但在陳卓傑的成長環境要接觸到電腦並不是容易的事。「我真的很喜歡打機。即使我二十二歲左右才開始接觸電競,當時已經有正職,但仍想挑戰自己。」Long則笑言他的打機成績並不厲害,從沒打算成為電競選手。「我很喜歡打機,因為能夠凝聚到大家,滿足到我自己想做的事。」一邊做正職一邊籌辦電競比賽的他,堅持至今從不打算放棄。「需要在行業裏找到愛,找到給自己的意義,才是電競業裏的熱誠。」
按照電競現時的發展,將來或許會成為一個大趨勢,年青人想加入電競行業並不是遙不可及,礙於選手黃金期太短。如果想成為電競選手的年青人不妨給自己一個實現夢想的期限,多留意香港電競界的發展,踏出第一步行近夢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