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

運動裁判非優差 站穩場上全憑熱愛

「這球攻勢是大好機會,他們能進球嗎?噢!裁判吹停了比賽,教練和球員一窩蜂地上前,激動地與裁判理論......」大家觀看球賽時,總會看到這些情況。裁判在場上默默耕耘,但總被忽略。他們的工作看似簡單,在場上吹吹哨子,在旁指點便可,然而他們經常面對來自運動員的質疑,場上的默默忍讓,堅守專業,全因對運動的熱愛。
體育

花式足球 孖寶兄弟 結伴共扶持

後頸接球、腳挑皮球,甚至結合掌上壓以串連整個動作流程,正是花式足球的趣味。施寶盛與馬偉澄因此而著迷,雙雙投身花式足球運動。在足球路上「拍住上」互助切磋 ,彼此最珍惜的地方,可能是一份見證大家奮鬥成長的兄弟情。
體育

鳳溪師生 攀樹尋樂齊保育

「攀樹活動最少要二人同行,假如一個在樹上不適,樹下的拍檔可以馬上打電話求助或者設繩營救。」在鳳溪第一中學攀樹隊教練林楚強一聲令下,隊員動作敏捷,技術純熟,不消兩三下功夫就爬到第一個枝位。樹上攀爬與樹下支援的隊友有著互相信任關係,兩者密不可分,就像彼此左右手。
體育

輪椅上舞動 傷健間共融

花園街市政大樓的舞蹈室內,七位「坐位」 及一位「企位」舞蹈員專注排練,舞步齊整,節奏有致,拍檔熟能生巧,每步足見默契。他們不僅要踏響舞步,比賽爭勝,更注重共融,讓輪椅舞者活出風采,展現傷健平等,「不要讓觀眾覺得企位拖著輪椅跳舞,而是一齊跳舞。」
體育

古老卡巴迪香港起步 本地薑昂首亞運

起源於四千年的南亞運動卡巴迪,聽來極限,看來又似專業版「麻鷹捉雞仔」,其實接近二十年前就晉身亞運。兩年前香港成立卡巴迪總會後,今年終於以網上招募結成女子港隊,飛赴台灣,力戰亞運級代表隊。
體育

運動心理學 提升競賽表現

運動場上健兒能人所不能。但從場上放下競賽裝備,心裡卻可能充滿不安與苦惱,甚至厭倦體育。運動員經常會遭遇的自我質疑,能夠通過運動心理學來嘗試排解,在一步步目標建立的過程中,運動員能夠找回當初堅持的原因,從而在科學治療方法下,提升運動競賽的表現。
體育

花式單車 一門三傑 輪上夢飛馳

  在單車上自如地提起前輪、向後跳躍,甚至以單車倒立,就算天份再好,要成為專業花式單車運動員都必定要下不少苦功。哥哥黃展韜在單車場上日夜苦練,終破香港紀錄,而妹妹黃曉船和最小的弟弟黃展文亦跟隨哥哥步伐,以花式動作征服體壇。
體育

日本國粹現代化 術與道的衝突

港人歡迎和風,但弓道、劍道與柔道在港發展,仍要在禮節與現實局限之間二擇其一。「跪地穿甲」、「基本體」、「射法八節」等習俗代表日本武道哲學,但時移世易,扎根於港的日式體育與原貌逐漸變異,只有導師仍堅守本心,不許傳統褪色。
體育

金齡運動員 健步足球尋樂趣

年青時各人耗盡光陰,為事業和家人打拼。退休後難得空閒,體能卻大不如前,盡是可惜和無奈。金齡運動員在他們人生的上半場,早已踢進最精彩的一球,而在下半場,他們不再計較勝負,只想通過健步足球尋回球場上的快樂。
體育

覓志願 聚親情 野外定向追尋理想

「野外定向只有指定檢查點,沒有指定路線。」路線可能充滿挑戰,又或帶來更多風景,一切自由選擇。正如余梓維及余芷螢(Mimi),兩人先後因父母而與野外定向結緣,在定向路上尋尋覓覓,終於找出一條最適合自己的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