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上消費新趨勢 港店倒閉潮難救?
近年來,北上消費和逆向代購風靡港人,成為香港的新熱潮,也增添港人一種新消費趨勢。然而,在疫情過後,港人對消費的渴望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港人踏足不同國家,展開瘋狂的消費活動。疫情期間,港人經已習慣以網上代購解決日常生活所需,這種新消費模式逐漸深入人心。
然而,這股消費熱潮卻對香港本土商舖及食肆造成影響。因為消費者傾向於跨境購物,本地商戶的生意日漸暗淡,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倒閉危機。商戶們迫切需要尋找應對的出路,以渡過這場難關。
記者:蕭焯嵐 方子健 佘晞銘 方文𤋮
攝影:方子健 佘晞銘
編輯:蔡寶瑤 葉翠詩
版面編輯:蔡寶瑤 曾嘉希
新趨勢難以阻擋 港店應轉危為機
對港人而言,北上消費及逆向 代購無疑為他們增添一種新的消費模式。新潮流對本土商戶的衝擊程度不容小覷。許多商舖和食肆開業多年,曾是香港市民心目中的經典地標,如今卻面臨生意低迷、資金短缺的危機。他們曾是港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份子,他們的倒閉不僅對商業環境造成衝擊,也將使港人失去一個重要的文化象徵。
屯門區區議員葉文彬表示,在香港商場的連鎖店或名牌店,在疫情前後並沒有太大的影響,但是內地的商舖在近年有著很大變化。很多香港人會因為一些新聞或媒體報道上介紹的新玩意而選擇到內地消費,內地做的宣傳比起香港做的力度更大,例如最受歡迎的社交平台「小紅書」亦介紹許多深圳吃喝玩樂好去處。葉文彬又表示,逆向代購有機會導致本地品牌失去市場,逆向代購能為港人提供本地沒有而受到他們歡迎的產品。
▲ 屯門區區議員葉文彬
葉文彬亦表示,民生類的店舖不會受到港人的消費模式趨勢所影響,因為這些是可以滿足香港市民的生活習慣。例如茶樓,相信香港人是不會特意坐車去深圳飲茶,除非是順便去深圳旅遊。相反,專賣非必需品的店舖可能會受到不同的影響而導致經濟困難,因為主要是香港的租金太高昂,疫情過後,租金水平並沒有下降反而是一直上升,而導致這些商户所賣的貨品價格一定要提升至某個程度,才能繼續經營下去。
▲ 大家食老闆呂茂正
大家食老闆呂茂正由1992年來香港發展飲食事業,在1998年營業第一間餐廳「大家食」。呂茂正認為港人的消費習慣亦和之前大有不同,由於疫情期間,人人都害怕出門而選擇叫外賣,因為習慣了這個消費模式,所以現在外賣的人也多了,固然形成網上消費的習慣。呂茂正表示,餐廳亦改變了很多,例如餐廳的招牌轉為較卡通化,更能吸引年輕人。另外餐廳的裝修風格,轉為更工整更明亮,以及利用裝飾畫吸引食客,點餐轉為電子化,希望令顧客在點餐方面更方便快捷。他表示希望這個新轉變讓更加多人喜歡他們的餐廳「大家食」,而爭取屬於他們的競爭力。
逆向代購更方便 足不出戶「揀靚貨」
近年來,香港整體的消費市場在供應上和需求上有著不太平衡的關係,代表本港市場的供應沒有追上港人的消費要求。自從有網上購物的存在後,網購提高港人對於消費的要求,因為可以更方便購買他們感興趣的產品。
▲ 在職人士的尹小姐
作為一個在職人士的尹小姐表示,大約一個月會使用一至兩次逆向代購的服務,而使用逆向代購服務通常偏向於服飾、首飾、以及保健產品等。她認為逆向服務的優勝之處是安在家中,也能夠方便選取很多不同店舖的產品,不用在社區中四處尋找所需的物品。而且網上貨品包羅萬有。雖然亦有風險買到貨不對版或品質參差的貨品,也曾經聽說過收了錢而不發貨,但在近三四年便很少遇到這個情況。因此,她只會光顧相熟或信譽良好的代購,就能安心購物。
此外,她認為在使用逆向代購服務時,最先要考慮的是貨物的品質,其次才是價格和運送時間。例如代購買山姆、Costco超市的貨品,因為它們主要偏向賣數量大的食品,對於代購客來說,食品的保質期是很重要。其次,代購的貨品必定會有一定重量,假若港人自己去超市買大量的必需品,都很難運載已買的物品過境。逆向代購的優勢是提供團購和「一條龍」服務,因此,她認為代購的趨勢還會持續下去。逆向代購這個消費模式仍然會受到很多香港人歡迎,同樣的產品比在香港購買便宜得多,因而影響本地的商店。
本地食肆難經營 做好自己最重要
面對這現象,商戶們更迫切需要找到應對之門。他們需要重新思考經營策略,尋找新獨特之處才能吸引消費者。在面對逆向代購和北上消費的競爭壓力下,商戶可以考慮打造本土特色和優勢,與本地供應商合作推出獨家產品或限量版商品,以吸引顧客的目光和購買意慾。同時應提供專業、個性化的客戶服務,以贏得顧客的信任和忠誠度。
北上消費的跨境外賣服務對本地餐廳造成很大壓力,呂茂正表示逆向代購對他們的業務沒有太大影響,他認為與餐廳的獨特性和不斷創新特別食品有關品給大家,例如「大家食」的特色食品「手攪麵」和「削搖麵」,吸引不同的客人光臨。呂茂正指其競爭力不只是以親民的價錢吸引客人,還要有系統控制成本,製作流程簡單。除了對食物質素要求較高之外,亦要創作不同的新菜式配搭,讓食客有新鮮感。他相信只要做好自己,應該不會有太大影響,最重要對自己有信心。
至於近期本港食肆的倒閉潮,呂茂正指出如果食物質素差,自然會被淘汰,但價格太貴亦可能不受歡迎。除了好吃,還要平、靚、正,性價比高,才可以符合到香港人的要求。他認為倒閉潮只是暫時性,因為香港茶餐廳對香港人有情意結,亦代表香港的獨特之處。加上港人對「香港製造」和「香港品牌」的產品品質有信心,是一個對香港出產的肯定。
推廣本地活動 解商戶營運難
呂茂正認為,社會各界需要同心協力,包括香港市民、商人等一起合作令整個社會更美好。至於政府推廣本地活動,他希望能有助本港的消費力或吸引更多遊客訪港,宣傳商舖的特色商品,而吸引他們前往參觀和光顧,有效地解決香港飲食業的經濟困難。
屯門區區議員葉文斌進一步指出,政府可以在宣傳方面「落功夫」,例如可以在關口的螢幕播宣傳片,有助宣傳香港的店舖或特色的景點。如果可以更進一步,能夠讓本港的商店在公園附近經營小買賣,不單止可以改善經濟問題,而提高商店的關注度,有效地吸引不同人士。除此之外,政府也可以宣傳一些區域的獨特之處,例如屯門的「千島湖」,宣傳附近的餐廳或商店而吸引本地人計劃行程和消費當地的商舖。亦可做多一些軟性的宣傳,例如煙花匯演、年宵市場、夜繽紛等的活動。葉文斌亦坦言「這些軟性宣傳都是給予商舖一個機會,而政府直接給予商舖資助是不實際的。」
不同消費模式的出現是在所難免,若然希望舒緩本地店舖倒閉潮,不應只集中一種的解決方向。不但要繼續吸引旅客來港消費,亦要留住香港人在地消費。香港店舖應繼續「消化」不同政策,然後作出應對,繼續打響「香港製造」,「香港品牌」的氣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