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郊遊打卡 修建泥路 行山成風是禍是福?

近年「行山潮」興起,吸引不少人登山郊遊,欣賞美景之餘,亦可強身健體。但遊人欠缺公德心,遺下大量垃圾,在石上塗鴉,破壞環境。有多年登山經驗人士認為,除了登山「打卡」熱潮,政府在行山徑鋪蓋石屎路,破壞郊野環境。
教育

課程變紙上談兵 教師缺經驗難助SEN學生

教育局《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運作指南》指,應學生個別差異和特殊教育需要,向學校提供支援。雖然有愈來愈多有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生就讀普通學校。有曾經接受融合教育課程的教師認為,課程中所學的方法未能足以應付SEN學生,流於紙上談兵。
港聞

會所牌充食肆牌 樓上咖啡店涉「無牌經營」

近年不少港人愛到樓上咖啡店,除了提供飲食,更設有特定主題,吸引不少人光顧。不過,原來部分經營者只申領會址合格證明書(即會社牌照),以避免食環署監管;但不少店舖又沒有嚴格執行會所牌中只服務會員的條文,任由公眾光臨,與一般食肆無異。
港聞

進口毋須申報 中毒成因未明 食小龍蝦搵命搏 

內地掀起一股食小龍蝦熱潮,不過有市民進食小龍蝦後出現橫紋肌溶解症,引起關注。有海鮮業界代表認為,食客中毒原因,或與洗龍蝦時用的清潔劑有關,促請政府需仔細調查小龍蝦是否引致中毒的主因,惟現時香港進口海產時毋須事先申報。
港聞

薪金異常高昂 支出五花八門 港鐵物業收費欠透明

港鐵在本港擁有多個物業,收入不容小覷。不過,港鐵住宅管理費年年上漲,有業主批評港鐵管理費欠透明,拒絕公開部分收費細節。有關注港鐵管理的區議員,對港鐵不公開管理費資料表示不滿,促請港鐵檢討現時做法。
健康

多管齊下助性別障礙 團體籲延續支援

今年十月開始,威爾斯親王醫院的性別認同障礙跨專科診所正式投入運作,把患者集中到一間醫院提供支援,但跨性別資源中心創辦人兼主席梁詠恩認為醫生人手可能較流動,希望未來有整隊醫療隊伍提供延續服務。
港聞

指引作用有限 教師無所適從 吳克儉「生涯規劃」惹不滿

早前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將學生輕生問題歸咎缺乏生涯規劃,引起社會爭議。有份參與生涯規劃工作的學友社認為,兩者不能完全劃上等號,而且教育局實質指示不足,使教師教導時有困難;而負責課程的中學教師亦表示,課程實際執行上有難度。
港聞

4個月釀21死傷 修路守則十年無更新

今年6月下旬至10月,曾發生7宗涉及俗稱「箭嘴車」的工程車輛意外,一共造成5死16傷。不過記者翻查資料,原來路政署近十年,都未更新過《道路工程的照明、標誌及防護工作守則》,有議員質疑守則未貼合現時路面情況與標準,導致慘劇頻生。
港聞

村民憂保育損生計 西南海岸公園效用成疑

經濟與保育,兩者如何兼顧,從來都是社會難題。政府為平衡大嶼山北部發展,計劃於大嶼山西南部地區發展保育區域,包括設立海岸公園保護中華白海豚。有不少分流村村民反對;有環保團體認為海岸公園,未能彌補發展對環境的破壞。
港聞

斜坡建電梯 各部門拋波 6年僅完成10%工程

政府在08至09年《施政報告》中提出興建20項「上坡地區自動扶梯連接系統和升降機系統」(後減至18項),當中包括荔景山路至瑪嘉烈醫院段。六年過去,只有兩項工程得以落實,其餘16項工程的正式動工時間仍是未知之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