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斜坡建電梯 各部門拋波 6年僅完成10%工程
進度緩慢 政府在08至09年《施政報告》中提出興建20項「上坡地區自動扶梯連接系統和升降機系統」(後減至18項),當中包括荔景山路至瑪嘉烈醫院段。六年過去,只有兩項工程得以落實,其餘16項工程的正式動工時間仍是未知之數。
記者、攝影:王琢越 郭晉朗 鄭錦玲 陶慧君 談曉羽
編輯:黃偉鴻 游昊雲 梁芷媛
政府在相關的立法會文件中提出,興建「上坡地區自動扶梯連接系統和升降機系統」的目的是為了方便市民往來上坡地區,屬於改善人流的設施,亦有助減低對路面交通的依賴。政府於2009年就計劃訂立評分準則,先為當中排名最高的10項建議項目進行初步技術可行性研究。
往醫院不便
在18項中,有8項都位於葵青區,而當中有部分都與瑪嘉烈醫院有關,包括「荔景山路至麗祖路升降機及行人通道系統」,及「荔景山路至瑪嘉烈醫院升降機及行人通道系統」。
醫院建於斜路之上,市民可乘搭小巴直達瑪嘉烈醫院門外,而輪椅使用者則可乘的士、巴士或預約復康巴士抵達。不過,巴士站設在瑪嘉烈護理學校及宿舍對出,市民下車仍需走一段斜路,或經瑪嘉烈醫院行人入口的樓梯才到達醫院。
對於現時前往瑪嘉烈醫院,部分市民感到不便。葉先生表示,瑪嘉烈醫院位處山坡,雖然巴士站步行往醫院,只是數分鐘的路程,但因為是斜路,普通人都感到相當吃力,更遑論是長者和乘坐輪椅的病人。
而本身有腳患的伍太,現時選擇在巴士站下車後,走約10分鐘斜路上醫院。她認為現時前往醫院的交通尚算方便,但期望政府的工程盡快完成,方便更多市民,尤其長者。至於年約80歲的鄭伯伯,每星期都會乘搭由瑪嘉烈醫院提供的復康巴士到醫院進行復康治療。他認為,復康巴士能幫助長者、傷殘人士等人,但車費十分昂貴,來回需要30元而且只有符合資格人士方可乘搭,成效較低。
工程分階段
身兼葵青區議員的立法會議員梁耀忠表示,政府已預留預算進行相關工程,但由於有關工程都是由同一班人負責,故要將18項工程分兩階段進行。當中名單中排第10的荔景山路至麗祖路升降機段預計最快於2019年才完工。他表示雖然現時市民可選乘巴士、地鐵、復康巴士等往瑪嘉烈醫院,但對市民而言仍然不便。
路政署回應指,政府會因應上坡地區的地理位置和工程性質,將工程分配到不同部門,至於荔景山路至瑪嘉烈醫院的工程則交由醫管局負責。記者曾就著上述工程進度,先聯絡醫管局,然後該局再叫記者接觸瑪嘉烈醫院,惟醫院後來表示記者應聯絡醫管局。至截稿前,雙方都未有回覆。
政府就這18項建議,訂立了評分標準,以決定工程的先後次序。評分以周邊環境因素、效益因素、實施因素等為準則,每個因素之下再細分約若干項目為評審標準。當中,周邊環境因素漸評審最多比重,效益因素次之,實施因素則佔最少。
身兼葵青區議員的立法會議員梁耀忠表示,工程分兩階段進行。
探病時間結束後,大批病人家屬在醫院門外等候小巴。
行人通道系統評分準則
政府就這18項建議,訂立了評分標準,以決定工程的先後次序。評分以周邊環境因素、效益因素、實施因素等為準則,每個因素之下再細分約若干項目為評審標準。當中,周邊環境因素漸評審最多比重,效益因素次之,實施因素則佔最少。
排名 | 項目 |
1 | 慈雲山行人通道系統 |
2 | 寶馬山行人通道系統 |
3 | 青衣西路至清譽街升降機及行人通道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