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課金中獎率欠透明 港難立法監管遊戲

近年,不少手機遊戲以免費下載及新功能、角色等作招徠,吸引玩家付款購買特殊道具,俗稱「課金」。有玩家表示遊戲中獎機率甚低,亦難以找到機率資訊。亞洲地區幾年前規定遊戲商必須公開機率,香港逾200萬人「課金」,則遲遲未有為遊戲機率討論,有律師指跟抽查方式及監管範圍有關。
港聞

院舍輪候無期 照顧壓力倍增 智障雙老家庭孤立乏援

現時本港約有7至10萬智障人士,當中50歲以上佔,惟港府未跟從世衛,確立50歲以上智障人士為「高齡智障」。有智障人士家長表示,子女隨年漸長,院舍輪候卻遙遙無期,港府生活津貼不足,照顧百上加斤。有立法會議員亦指出,政府資助準則未有涵蓋所有智障人士,做法不公,家長離世後的財產管理亦未完善,「雙老化」只會更嚴重。
港聞

一眼關百人 前線乏經驗 機場體溫篩檢有待改善

旅客抵港時必先經過衛生署外判職員體溫檢測,確認並無發燒症狀方能入境。不過相關體溫檢測員並非專業,聘請門檻甚低。抵港人數眾多,僅有151名體溫檢測員受聘於外判公司,人手遠不足以應付需求,無從為機場把關。
港聞

蒼蠅亂飛 外牆失修 旅發局盲推遊覽點

旅發局在2018/19年度,預算花約4億元推廣本地旅遊,當中有近1億5千萬元用作客源市場推廣。而在局方官方網站與手機應用程式上亦有推介各區景點和遊覽路線,以供外地旅客參考。部分推薦古蹟景點及路線管理欠奉,導致日久失修,景觀不如其所言。加上周邊配套不足,環境衛生惡劣。
港聞

中高齡不願休停 擠壓中尋回自我

港人一踏入50歲,就要思考離開公司另覓新世界,不僅要盤算退休開支,每月數千元,侵食血汗積蓄,更要面對終身事業以外,人生餘留價值。再次離開大門一刻,不但未必能夠做回老本行,更有可能遭人白眼,受人輕視。中高齡不弱,但又該如何在後半生中發揮所長?
港聞

配套落後亞洲 全港僅兩親子廁所

早前有商場註明五歲以上的異性小朋友不得進入,引起家長關注親子洗手間數量不足。現時仍有不少商場及社區設施的洗手間未有設立兒童座廁及洗手盆等親子設施。有關注團體建議政府立法,但有議員則指立法將引起爭議,建議政府從地契入手,增加全港親子洗手間數目。
港聞

投訴屢增 施壓無助 專線小巴脫班嚴重

專綫小巴質素乏善,各區小巴脫班嚴重。有區議員表示,部分路線需求過高,惟車廂座位不足,加上缺乏司機入行,導致時常出現脫班。另外亦有區議員相信政府「鐵路為主」策略,損害部分路線收入,鐵路工程亦導致服務出現脫班,批評運輸署未有妥善安排。
港聞

配套差 收費高 「反轉天橋底」 阻民發展

2011年,政府於施政報告提出「起動九龍東」,擬開拓九龍東作另一核心商業區。當中「反轉天橋底行動」將觀塘繞道下空置用地轉為創意藝術文化用途,於2017年底交由社企「藝土民間」推廣藝術、社區和文化等,惟場地使用率不高,配套設備亦見不足。有議員指場地收費不合理且申請繁複,有阻民間藝術團體發展。
港聞

政府資助短缺 商界眼界狹窄 港創科產業難尋生路

政府近年投放大量資源推動創科發展,剛發表的財政預算案中,政府亦會投資500億港元,可是有本港發明者表示,政府資助仍不足以支持項目研發,加上其他投資者不重視科研項目,導致香港創科發展緩慢。有學者建議,政府應重振工業,令香港有條件大量生產高科技及創新產品,提高創新科技競爭力。
港聞

短訊難報案 前線欠認知 港聾人無從求救

聾人廖啟南因與家人爭執後報警,惟無法溝通而被誤會,終被送往青山醫院留院約一星期,揭發紀律部隊及醫護人員對聾人支援不足。有關注聾人權益組織批評大部分前線人員認知不足,不知如何援助。有議員則認為港府支援不足,亦不尊重手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