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配套差 收費高 「反轉天橋底」 阻民發展
2011年,政府於施政報告提出「起動九龍東」,擬開拓九龍東作另一核心商業區。當中「反轉天橋底行動」將觀塘繞道下空置用地轉為創意藝術文化用途,於2017年底交由社企「藝土民間」推廣藝術、社區和文化等,惟場地使用率不高,配套設備亦見不足。有議員指場地收費不合理且申請繁複,有阻民間藝術團體發展。
記者:黃詠琳 鍾慧嫻 李芷菁
攝影:鍾慧嫻 李詩慧 呂穎姍
編輯:關伊彤 黃景洪 馬文俊 許樂琳
版面編輯:呂穎姍
「反轉天橋底行動」(下稱「天橋底」)為「起動九龍東」內「起動綠色海濱道計劃」的項目之一,首階段「反轉天橋底一號場」(下稱「一號場」)始於 2013 年,提供休憩用地之餘,亦讓不同機構舉辦社區活動。其後「反轉天橋底二、三號場」(下稱「二、三號場」)於 2017 年 9 月正式啟用,提供藝廊、多用途室、都市園圃及餐廳等,合共佔地逾 8,500 平方米。「天橋底」計劃終在沒有競爭情況下,以一元象徵式租金,交由當時新成立的非牟利機構「藝土民間」管理及營運。
場地冷清 缺乏人流
面積共 3,100 平方米的「一號場」啟用以來,不時舉辦創意文化活動,但使用率一直偏低。場地由「藝土民間」接手管理前,四年多來僅舉辦共235 項活動,則每年平均約 60 場,空間大多時間遭丟空。

二號場設有餐廳,惟卻鮮見人流。
「天橋底」擴展後,增加了近 3,350平方米的「二號場」作創意中心,而最小的「三號場」則作多用途空間,佔地約 2,150 平方米。一至三號場自2017 年 8 月起舉辦 90 場活動,其中僅四成活動由「藝土民間」以外團體舉辦,使用率與未擴展前相若。本報記者抵達現場發現,「一號場」以外場地頗為冷清,場內餐廳於午膳時段生意亦不多,更有飲料店閉門不作營業。記者亦鮮見場地內有市民活動,鄰近的觀塘海濱長廊卻有頗多市民散步休憩。有當區居民指,「天橋底」大部分人流來自附近居民,較少人特意到訪,更指「很少見這裡舉辦活動。」
記者採訪當日,「一號場」正舉辦平衡車錦標賽,約有數十人參加,包括兒童車手與家長。工作人員梁小姐指,由於場地空間大,加上交通方便,所以選擇此地作比賽場地。她續指「藝土民間」會提供桌椅、開放儲物間、廁所及保安,但音響器材卻須另行租借。而她曾參與其他於「天橋底」舉辦的活動,主辦單位均是自備或租借燈光音響公司器材,認為設備供應略有不足。
「藝土民間」會為租用場地者提供基本照明、電力、室內空調等設備,惟開放式舞台場地未能額外提供音響及燈光設備,故若租用者使用相關配套,須自行準備或向藝土民間租借。而其音響設備包括一個 Soundcraft 八軌調音台,兩個 12 寸喇叭連座地腳架,兩個米高峰連腳架及兩個譜架。如此配置,一日按金須付 10,000 元,租金則為 2,500 元。
惟「藝土民間」員工回應本報記者查詢時透露,只得一套音響組合可供租用,坦言設備不足以應付大型活動,「若辦 50 人的活動也足以應付,但聲音(質量)未必好。」
音響公司 Chaser Studio & Workshop員工鄧皓恩質疑,可供租借的音響只適用於少於一百人的小場,不足以應付空曠場地,直斥「一定不會這樣組合。」她觀察到「藝土民間」可供租借的音響中,只有兩個喇叭,僅能適用於約半個籃球場大的場地,難以用於佔地約 550 平方米及 1,360 米的「天橋底」場地,「前面會響,但後面一定很難聽到。」她更指,設備難以應付歌唱活動,類似活動的慣常做法是準備舞台監聽系統,讓歌手表演時聽到音樂,若只有兩個喇叭則會令歌手唱快或唱慢。
收費昂貴 限制甚多

天橋底有不少外國藝術家畫的塗鴉。
「天橋底」的場地收費亦廣受爭議,據藝土民間文件,「天橋底」場地平日首四小時收費由 5,000 至20,000 元不等,周末另須收取 30%的租金附加費。若以商業銷售用途租借場地,再須收取 20% 的租金附加費。相較同類活動場地,「天橋底」收費頗為昂貴。以多用途活動室為例,首四小時使用「天橋底」的活動室收費 1,200 元,但青年廣場及協青社只收取 204 元及 720 元的費用。
觀塘區議員陳華裕認同場地收費高昂,批評承辦商未有思慮周全,無法協助因難以負擔工廈租金,被迫搬遷的民間團體。現時小本藝術者因價格高昂,難以租用場地,表演及創作機會被扼殺,他認為政府應給予更多資助予剛成立的團體租用場地。同為觀塘區議員的鄭景陽認為,「天橋底」發展至今,已與 2013 年政府提出「提供場地以助民間團體發展」理念南轅北轍。天橋底本為免費的表演及練習場地,但現時改為收費後,不少民間團體均反映難以負擔「天橋底」場地租金,變相阻礙團體發展。儘管他曾在區議會會議中建議下調場地收費,以降低使用者負擔,但意見至今仍未獲回應。鄭景陽批評承辦商在本已價錢不低的場地租金上,收取高昂的設備租借費用,做法並不合理。而且場地限制亦多,如要求租用者自行負責活動所需所有批文、牌證、許可證和同意書,「那我為甚麼不在工廈區,好像 HiddenAgenda 這樣。自己做更好,為甚麼要預約你的場地?」
申請繁複 審查趕客
租用「天橋底」的網上表格長達五頁,要求租用者填寫活動詳情及場地資料等,令鄭景陽嚴厲批評手續繁複,「基本上你看到表格就不想申請。」他曾想租借場地舉辦電影放映會,但「天橋底」卻要求他交出相關電影作內容審查,並非如預期般可供市民自由使用,加上多重行政手續,形容「天橋底」的租用程序「趕客」。

設施多以貨櫃模樣坐落於天橋底。
「藝土民間」表示,由於機構現以自負盈虧方式營運,租金均用於應付營運必要開支。若租用者以推廣藝術文化、綠色生活和社區參與為主,機構會根據其藝術水平及創新程度給予優惠折扣,「通常會給兩折至四折予非牟利團體,但免費租借則沒有。」他亦透露現時正檢討收費政策,望增加場地使用率及令活動更多元化,相關申請表格設計亦是為方便預先安排技術支援,提供相應建議予租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