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發局在2018/19年度,預算花約4億元推廣本地旅遊,當中有近1億5千萬元用作客源市場推廣。而在局方官方網站與手機應用程式上亦有推介各區景點和遊覽路線,以供外地旅客參考。然而部分推薦古蹟景點及路線管理欠奉,導致日久失修,景觀不如其所言。加上周邊配套不足,環境衛生惡劣,部分景點並不適合遊客前往遊覽。有學者建議政府將旅發局改組為官方機構,以便管轄,更要改變以往介紹模式,提供另一角度認識香港。



記者、攝影:李文瑋 蔡卓霖 蔡凱琳 梁穎思 盧施穎 宓靜雯 譚栢妍
編輯:梁中勝 仇朗寧 盛蕊萌 田之萱
版面編輯:呂穎姍

  2018 年 1 月至 9 月的訪港旅客近 4264 萬人次,較去年同期上升近一成,而單計今年 9 月單月就有約 471 萬人次旅客訪港,較去年同期上升 1.8%。作為本港四大產業之一,旅發局為讓龐大旅客群暢遊香港,在官方網頁、社交平台、手機應用程式等,就節日慶典、文娛藝術、建築文化、戶外探索等方面提供各類觀光路線及景點介紹。

  根據旅發局發言人聲稱,在一般情況下,旅發局會考慮景點或遊覽路線在文化、建築、歷史、遺跡、娛樂等方面的價值、附近公共交通配套、附近公共設施是否足夠,以及鄰近景點、餐廳、商場和其他旅遊設施能否組成特色組群,以提升整體旅客體驗等,以決定是否將景點用作旅遊推廣。在旅發局上載景點資料於官方網頁前,局方會先與景點負責機構溝通,確保資料正確,而往後亦會與負責機構保持聯繫。

三小時三公里僅三廁所

  在旅發局官方網站中,南丫島被列為「戶外探索」地點,其中「小島風情」的路線起點為索罟灣,途經天后宮、觀景亭、洪聖爺灣泳灘、南丫風采發電站,終點為榕樹灣大街。記者沿遊覽路線觀察,發現整條路線只有三個廁所,無從滿足旅客需求。

  記者當日根據 Google 地圖遊覽南丫島「小島風情」路線,而 Google 地圖亦是旅發局在其官方手機應用程式中採用的地圖服務。

  在索罟灣碼頭登岸後,會遇到索罟灣公廁,出發後步行往洪聖爺灣泳灘,會抵達第二個公廁,約需一小時三十分鐘。其後從洪聖爺灣泳灘步行到榕樹灣公廁,則約需一小時十五分鐘,兩者相隔約 3.1 公里,中途亦未有流動廁所供遊客使用,構成不便。整條建議路線中只有洪聖爺灣泳灘置有自動販賣機及飲水機供遊客補給,儘管中途有不少士多或售買涼茶及汽水等的小攤檔,惟營業時間不定,遊客未必有機會在旅途上補給糧水。

  旅發局亦在南丫島「小島風情」路線上,推薦途經的神風洞予旅客遊覽。神風洞曾是日軍「神風敢死隊」在二戰時的戰略要點,洞內曾藏有帝國海軍快艇。記者實地考察後,發現洞穴內佈滿如發泡膠、水桶、石頭等廢棄物,傳出陣陣惡臭,更遍佈積水,蒼蠅到處亂飛。有記者在十分鐘內被蚊蟲叮了八口,衛生情況令人側目。由於環境惡劣,故遊客無法順利進入洞內,令其不僅未能瞭解日軍當時如何存放軍事設備,又未能觀察旅發局介紹文章中指出,藏身於洞內罕見的盧氏小樹蛙,甚至因目睹景點滿佈垃圾而失望離開。

古蹟失修 大失原貌

  除了神風洞外,旅發局亦有推薦位於新界粉嶺聯和墟東北面的龍躍頭文物徑。於1999年12月4日正式開放的龍躍頭文物徑,是為政府於新界設立的第二條文物徑,長約 2.6 公 里,串連多所文物建築,包括麻笏圍門樓、老圍門樓和圍牆、天后宮等,松嶺鄧公祠更屬「法定古蹟」,讓旅客見證新界早期居民的歷史和生活。

在龍躍頭文物徑中,部分祠廟牆身有支架圍繞。

  老圍曾在文物徑開放前作修復,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慷慨四百萬元,並由建築署負責進行,古蹟辦監督。2016 年,政府再撥款 627 萬 元作新一輪維修工程,並在 2016 年 底獲追加 370 萬元展開工程。

  不過記者到場發現,文物徑整體設計並不理想。文物徑距離長,但沿途指示不足,記者採訪當天更要依賴手機作導航。文物徑內大部分路段均是人車同路,容易發生交通意外。記者沿文物徑一直走,部分祠廟牆身剝落,並有支架圍繞,亦被人掛上「當心支架」等警示。除了祠廟牆身外,部分圍村牌樓的外牆亦見失修。

  觀塘魔鬼山的歌賦炮台亦見管理不善,導致文物未得保護。歌賦炮台是碩果僅存的三十年代英軍堡壘,屬於已評級的歷史建築。2007 年,觀塘區議會曾落實改善工程,在附近加建通道及用鐵絲網圍起部分損壞的部分,但工程並未針對炮台作相關修復。因此當記者前往炮台考察,發現大量小型垃圾,如塑膠廢料、膠樽、紙巾等堆積在垃圾槽及草叢一帶,牆上亦佈滿塗鴉及政治立場等字句。

收編港府 專責處理

  古蹟辦回應指,每年會定期派員巡查「法定古蹟」最少一次,並按個別狀況,加強巡查密度和深度,有需要時更會以三維激光掃描,檢測古蹟結構和狀況。當局亦同時表示,至今亦未有接獲市民投訴,有關觀塘魔鬼山歌賦炮台被蓄意破壞的案件,但會繼續緊密留意「法定古蹟」和已評級歷史建築的整體建築狀況和維修保養事宜,以妥善保護古蹟和推廣文物,並從文物保育角度提供技術意見。

  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建築保育學部主任李浩然博士建議,政府應成立專責部門,負責香港各區景點修復工作,「基本上旅發局只負責市場推廣,其他方面則交由相關部門負責。」若港府成立專責部門負責景點修復工作,未來分工上將會更清淅。另一方法,便是將旅發局正式納入政府轄下,改組為官方機構以方便管轄。現時旅發局並非政府官方機構,而當古蹟須維修時,景點負責人需要再聯絡相關部再跟進,不過由於公司效率慢,成效低,所以難以及時為景點修復。

  李浩然又批評,旅發局推廣古蹟景點不應以敘述文物歷史為主,只會令人覺得沉悶,成效不大。現時,香港多以博物館形式介紹景點,未能讓旅客更深入去認識景點歷史,並留下印象。他建議可多用故事形式介紹古蹟歷史,尤其是細緻的人物故事,以吸引更多旅客關注。他以「大館一百面」活動為例,透過訪問以往在大館建築群工作的懲教人員,以更個人、接近大眾的歷史刺激大眾興趣,提供嶄新角度予市民認識古蹟文物。

留言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