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專題

新式「望聞問切」 高科技中醫競逐醫療市場

苦口良藥利於病,但市民生病,會向中醫求診者不多。原來煎藥費時,西藥見效快又無苦味,成患者首選。不過科技發展急速,中醫早已創新「望聞問切」,中藥也便於服用。求診者除能選擇內服外用的治療方式,還可在手機應用程式內預約心儀中醫師。中醫服務變得公開透明,踏進新式診療時代。
財經專題

隱匿產業漸起 中港代打險中求利

上班族眼見身邊朋友的遊戲賬號不斷升級,但自己卻困身於工作裏,無法用長時間在虛擬世界裏出生入死。遊戲代打應運而生,只要市場願意聘請打手,就能以金錢換等級,滿足城市人需求。近年這門隱匿產業逐漸崛起,遊戲代打有機會破壞其他玩家遊戲體驗,遊戲營運商與政府試圖予以打壓。
財經專題

新載體 舊風潮 古款當時興

常見港人追新忘舊,近年卻多了不少人貪戀往昔,收藏舊玩具與產品。懷舊市場需求不止,有不少商人看中商機,把舊文化元素加入新產品,讓老香港的生活氣息重新活現,更打出國際,刷亮香港牌匾。
財經專題

農地貧乏 植根都市 港有機耕種落後星台

香港因可以平價進口大量蔬菜,不重視本地農業發展,「新農業政策」又因土地供應有限未能解決農業困境。亞洲其他地區積極發展科技有機耕種,成果遠超本港。近年有不少農戶淘汰傳統耕種,以新模式種植有機蔬菜,但資金限制,難以大量生產,農戶期望得到政府支援,提升本地有機蔬菜自給率。
人物

前阿里巴巴副總裁: 香港可發展數據仲裁中心

曾任阿里巴巴副總裁的車品覺,當過程式員和產品經理,兜兜轉轉在四十多歲才發現愛上大數據。他回港推動大數據已經一年,感嘆發展速度有提升但依然緩慢,不過仍有追上的機會,「其實阿里數據都是在2010年開始,然後到2013年開始看見一些成果!」
財經專題

法規欠完善 公眾乏認知 香港大數據發展瞠乎其後

清早,你上網看天氣預報,即時知道氣溫、相對濕度等,是大數據;下午,你要「過海」上班,不知道如何最快到達目的地,於是使用網上地圖計算時間,是大數據;晚上,你到網上平台選購「心頭好」,驚覺它推薦的產品深得你歡心,是大數據。不知不覺間,大數據已成為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財經專題

廣告新寵兒 人「微」言不輕

近期,社交媒體 Facebook 和 Instagram 都出現不少素人「賣廣告」。一個普通人拿著一支飲品,加上幾句簡單的描述,就已經構成一個廣告。這群影響力微小的 KOL 稱做「微型意見領袖」,在社交平台不時發現他們推廣產品或服務的蹤影。
財經專題

資金緊絀局限多 獨立電影闖木人巷

去年《十年》勇奪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不但引起香港人對獨立電影的關注,更為製作人燃點希望。獨立電影沒有片廠支持,只憑個人意願創作作品。它「以蔗渣價錢煮出燒鵝味道」,資金來源和運用成為成敗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