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費高 轉帳需時 香港推的士電子支付困難多
電子付款方式在市場大行其道,香港絕大部分的交通工具都提供電子付款,一卡在手已經可以遊走港九新界。然而,的士是少數不完全提供電子付款的交通工具。社會就議題討論多時,消費者對電子付款有需求,希望乘車時有多一個選擇。的士雖先後引入各電子付款模式,但電子付款供應商不久就退出市場。
記者、攝影:冼世澄 吳曉儀 易嘉雄
編輯:卓珮姍 鄭樂怡 錢明楓
版面編輯:洪心怡
過去引入電子付款的士一波三折。早於2010年,的士業界引進八達通支付系統,在20部新界的士試裝八達通讀卡器,供乘客支付車資,但因租用八達通機費用較高,未能在業界普及使用。2011年快易通及VISA也曾於數百輛的士安裝信用卡機,但反應不似預期,一年內全部拆除。直至去年,TNG電子錢包與新興車行及順安車行合作,在多達2,000輛的士推出電子收費計劃,數量是歷年之冠,至今仍在市場提供服務。
的士實行電子收費,司機不但需要安裝新的收費系統,還要繳付行政費,將交易額兌換成現金,費用由的士司機負責。香港的士業議會主席熊永達指出,現時香港的士必須按錶收費,不能額外收取行政費,電子收費涉及的行政費全由的士司機負責,變相減低他們收入,所以大部分司機都不會支持。他指出,約有四分三的司機屬個體戶租車,餘下的是車主,「個體戶司機最著緊的是即日的交易額,相等於當天的收入。」
「使用電子收費系統需要付行政費,而且不是立即收回現金,可能要等一段時間才拿回收入。」曾使用八達通電子收費系統的的士司機認為,電子收費對司機造成不便。
新興的士電召聯會主席陳秀麟指出,大部分的士從業員都是基層人士,要每天工作賺取金錢以維持生計,「電子收費的變現能力出現落差,司機往往需要苦等一至兩個工作天才能取回營業額」,加上交易額透過銀行才能兌現,令不少司機卻步。
熊永達補充,使用電子收費的司機需要等待信用卡公司轉賬,大約需時一個星期或以上,「即使是八達通收費,亦要兩三天時間。司機不能即日收到現金,自然抗拒參與。」
陳秀麟指每部八達通收費機只能對應一個銀行戶口,但有不少的士有多於一位司機駕駛,加上八達通徵收手續費,司機的收入有機會被瓜分。
手續費高 增加成本
的士司機除了考慮行政費,車輛擁有權也是另一個考慮因素。有的士司機表示,自己只是租車,沒有必要主動購買相關電子收費設備,「今天租這輛的士,明天又會不同。」他亦認為,老闆不會投放資金在他們駕駛的舊車。
星群的士是香港少數提供電子收費服務的車行,旗下800多輛的士當中約有110輛已安裝電子收費系統,可以讓乘客選用Tap & Go 繳付車費。星群的士執行董事鄭敏怡表示,的士司機歡迎安裝電子收費系統,但會擔心收入需等候數天才能取回。她說:「公司先『出糧』給司機,然後再向卡公司『收數』,整個服務才行得通。」她認為,未被納入任何公司的個體的士户則無可能實行電子收費。
的士司機莊先生已安裝電子收費。他表示,個體户戶司機想收取車費「落袋」而不是等待公司發放,但電子收費供應商做不到這個服務。他認為,的士不適合使用電子收費模式,因為的士司機需要付額外成本。他舉例,一間店舖賣衣服或者賣麵,售價當中可能有數個百分比屬於收費成本,但市民是不會知道,「的士按咪錶收費,不可能收取手續費。」因此電子收費計劃的推行不普及。
陳秀麟表示,2016年曾與TNG電子錢包合作,但成效存疑,因為的士乘客甚少使用TNG電子錢包。他指出,TNG是「預付式錢包」,即使乘客在車程中安裝應用程式,也無法立刻為錢包充值。他說:「部分上了年紀的司機,難以適應新的付款模式,加上政府支持度不高,令計劃的反應不熱烈。」
政府補貼 事半功倍
熊永達建議政府改例,允許的士公司收取行政費,因為任何信用卡公司都必定收取行政費,「無論或多或少,最低也要收百分之一。」他指出Uber可以推行電子收費是因為Uber服務的收費較的士高,能彌補電子收費為信用卡公司及司機帶來的成本。
陳秀麟則希望政府與業界共同商討電子付款收費的方式,並提供誘因吸引司機安裝電子收費機,包括取消電子付款媒介的手續費、縮減電子貨幣兌換的時間、提供優惠及補貼鼓勵電子付款公司等,「相信對全面推行電子收費必定事半功倍。」
鄭敏怡認為政府有權規管的士設備,例如安裝電子收費服務,沒有政府支持難以推行計劃,「如果(的士司機)安裝了硬件至少表示不阻止,會有嘗試使用的機會。」政府也可資助司機繳交手續費或提供補貼,吸引他們安裝電子收費系統。
運輸署透過書面回覆表示,隨著電子繳費系統在香港日見普及,政府歡迎公共交通業界引進不同的電子繳費系統,以方便市民。的士車主或司機可按商業原則自行決定是否引入電子支付服務,然而的士司機及乘客在使用任何付款方式時,仍須依法按咪錶收取及繳付的士車資。
業界支持 帶來機遇
陳秀麟表示,在未來如有合適的電子收費模式會考慮推行電子收費計劃。若政府在未來大力發展電子收費計劃,他會給予支持,鼓勵業界與時並進提供優質的士服務,「以各種乘客願意的收費模式方便他們使用,相信必定會為業界帶來更多機遇。」
鄭敏怡表示在未來幾年會繼續擴大電子收費計劃的規模,但需時較長,至少要讓最易接受的一層 ( 即年青人 ) 都使用電子錢包。
的士公司對發展電子收費反應正面,但在職的士司機卻有不同意見。有屯門的士司機表示,「在屯門不太察覺有的士安裝電子收費,甚或有司機不知道有電子收費這回事。」有天水圍的士司機認為,因為政府未有積極鼓勵電子收費計劃,所以難以在業界推行。
業界對的士電子收費的態度不一,但仍有電子付款供應商願意加入市場提供服務。最近螞蟻金融服務公司宣佈,由10月30日起香港的士將陸續安裝支付寶,乘客可分別用支付寶和支付寶HK完成支付。首批數十輛接入支付寶的香港的士已上線營運,預計11 月將會有數千輛的士陸續接入該項服務,而支付寶在整個過程中不會收取任何手續費。
的士電子付款服務近年備受關注,繼TNG電子錢包及Tap & Go提供有關服務,支付寶已正式步入市場。隨著新電子付款供應商加入,不但能回應乘客需求,同時推動電子付款在交通市場發展得更蓬勃。
各國的士使用電子收費發展概況
鄰近香港的台灣大車隊計程車,今年3月開始可以Apple Pay付款,又與渣打信用卡合作,每筆消費皆享優惠,兩者搭配一般消費回饋最高 35%。而內地最大電子商務公司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平台「支付寶」於去年9月,在北京市近萬台計程車(大陸稱出租車)內貼上標示,接受乘客以支付寶繳付車資,整個結帳過程不超過1分鐘。支付寶最近亦與 Verifone 宣布合作,美國紐約與拉斯維加斯合共將有1.6萬輛的士接受乘客以支付寶繳付車資。韓國首爾所有的士均設有電子支付系統,乘客可以扣賬卡或信用卡支付車資。據首爾市政府資料顯示,當地2007年推出相關服務時,信用卡支付的士車資只佔3.5%,但比率持續上升,至2014年比率已達60%。與香港比較,當地廣泛使用電子支付系統,令乘客和支付過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