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零售商阿里巴巴透過分析海量數據,揣測顧客想法,從而發出精準廣告,剛剛過去的「雙11節」更打破去年紀錄,全日交易額近二千億港元,可謂「化數據成金」的能手。曾任阿里巴巴副總裁的車品覺,當過程式員和產品經理,兜兜轉轉在四十多歲才發現愛上大數據。他回港推動大數據已經一年,感嘆發展速度有提升但依然緩慢,不過仍有追上的機會,「其實阿里數據都是在2010年開始,然後到2013年開始看見一些成果!」



記者:梁詩蔚 田俊豪 尹嘉利
攝影:劉俊霆
編輯:莫稼浩 陳俊傑 陳嘉杰
版面編輯:李芷珊

車品覺用電影《一代宗師》中的對白「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形容自己對大數據的堅持。他過去十年醉心研究大數據,2006年加入初創企業敦煌網,帶領小公司打響名堂;四年後轉戰阿里巴巴集團, 去年無奈因健康問題離職,目前在紅杉資本主要負責發掘投資項目。年過半百的他形容自己大器晚成,「人生就是這樣,最終你一定能找到人來到這世界的意義。」

浪子回頭 強弱自知

車品覺少年時十分反叛,不肯讀書和做功課,即使後來肯用功也不願讓人知道。那時他每天渾渾噩噩,從沒想過將來,他說:「在年幼時,誰真的擁有自己的夢想,誰真的會知道自己將來會從事甚麼工作?」。但即使他成績表上滿江紅,父母亦不離不棄,「其實有誰想當壞人,只是身邊有沒有機會,碰巧有個人願意伸手把我們拉回來。」他感謝當年含淚勸他讀書的林老師,令受軟不受硬的他從此改變,逐步踏上成功之路。

「知彼知己方能百戰百勝」,車品覺在敦煌網工作時,另一位恩師啟發了他。當時他自覺一直沒有進步,與一位來自史丹佛大學的老教授相識,更一見如故,形容他是明師。他希望教授教他變得成功和比別人優勝,教授卻反問:「你覺得自己是一件甚麼產品?」車品覺不懂如何回應,心想人怎會是一件產品呢?後來反覆思索後,他明白教授指示人應該要找到自己的優勝之處和定位。他發現自己熱愛大數據,「What kind of product I am. I want to be a data guy.」隨後他立即辭去敦煌網的工作,終在不惑之年找到了自己的終身事業,向大數據邁進。

緬懷昔日 奮鬥時光

鐵人也有零件故障的時候,2014年,他的左耳突然聽不到任何聲音。「出事後,我開始慢慢調節自己,想想其實是否要一直留在阿里巴巴,會否是時候休息。」阿里巴巴集團在國內、甚至全球都是數一數二的大企業,作為國內線上交易平台的龍頭,高層面對的壓力無法言喻,但他在身體撐不住時仍說這是「應該」。

車品覺深深體會到要在阿里巴巴做得好,是一件很吃力的事,但同時這裏會讓自己覺得拼搏時感到享受,工作再久都不覺累。正是車品覺對數據的熱愛,使他在阿里巴巴工作時不像上班,反而像在校園玩樂,能跟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數據,更令他樂此不疲。「大家都是在一個很興奮的狀態裡,彼此都像同學的關係般一起玩鬧,令你真的累也不知道。」他眉飛色舞地憶述著,那時每天工作到深夜,然後第二天早上如常七點上班。有很多同事在公司留宿,更誇張的試過三個月都不曾回家。

車品覺在阿里巴巴集團的數據技術及產品部工作。

找對竅門 事半功倍

別人埋頭苦幹時,車品覺卻有獨門秘笈,「若果還沒有找到那個快的竅門時,就千萬不要那麼勤力。」除了勤力,亦要問自己怎樣做,才能比人走得更快。他認為學習任何新技術和新技巧都有竅門,掌握後自然會比別人學得更快,在這個階段才要開始勤力。另外,他每天都思考未來趨勢,「如果你想的一切都是在想今天,你就沒可能做成一件事比別人早」,當2010年大數據尚未興起,他早於2008年撰文,解釋數據如何推動公司發展。

伴隨著車品覺一路走來的是他堅毅又不服輸的性格,「有些事你要去沉澱,做很多年,你才可以找到感覺,當感覺一出來的時候,你就會比別人優秀,但很多人未去到那一點便放棄了。」他懂得好好利用工具、尋找截取(short cut)和分析數據,這些細節就是他與別人不同的地方。他雖然起步比別人遲,但仍能後來居上,成為中國十大最具影響力的大數據企業家。

車品覺於阿里巴巴總部騎共享單車。

數據發展 仲裁潛力

車品覺剛回港時,發現香港人對大數據完全沒有興趣,「沒什麼大感覺」,後來才愈來愈多人認識。他回港推動大數據已有一年多,覺得香港的發展大數據有點改進,但仍不及其他城市,直指發展速度仍是「慢!」。不過,他理解以前的公司並沒有接觸大數據,一時三刻難以改變。他以慣用手為例,比喻傳統公司霎時間轉由數據驅動的困難,因此他必須先令各企業的老闆明白數據推動是甚麼,大數據業務有何幫助。他舉例,以往業務下滑時,因素眾多,有時難以找出問題所在,但透過大數據,便可以用數據作決策,「我覺得只要你需要從經驗去幫助自己的公司做得更佳,你便需要數據推動。」

「現在大家還未看到的就是,其實很多成功的公司都已變成用互聯網、大數據推動並且大量使用人工智能了。」他在著作《覺悟·大數據》一書中舉例,指今屆奧運會亦開始大規模運用感測器和大數據分析。以高爾夫球為例,該項目配備雷達測量系統,透過球員開桿動作,估計開球的速度、距離及高度,讓觀眾獲得更多資訊。另外,運動員亦可以借助大數據幫助,改善訓練方法。例如在划艇上安裝傳感系統,測量划艇的力度及頻率,結合運動會身上的檢測儀,分析數據並幫運動員改善技巧。他預計大數據將來會為不同運動比賽帶來變革。在他看來,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將會成為大趨勢,越遲起步,越難跟上進度。幸好香港有週邊城市作參照,未來要跟上步伐並不會太虛無。

數據仲裁於全球仍屬於一個新的領域,車品覺認為香港可以嘗試發展數據仲裁中心。他解釋香港一直都是很多公司亞太區的總部,隨著生意往來,這裏一直存放著大量數據,下一步就要把這些數據共享,當一些新的價值產生後,例如當雙方交換數據時,但結果出現落差,在共存之中便可能需要仲裁。同時,香港具備健全法律體制、完善基建、資訊流通等優勢,具有公信力。數據仲裁中心正正需要良好的法律基礎及信用,因此香港有潛力成為做好仲裁系統的城市。

留言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