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光影流年 林亦非

林亦非一臉精神打開玻璃門走進來,平頭黑髮中摻雜著許多白髮。早兩天,他仍身在南韓,替《紐約時報》拍攝南北韓邊界。「我們到南韓邊境一條小村落,還去了一些地方,北韓每天十多個小時都播歌洗腦,很擾人,哈哈。」他輕聲抱怨,神色卻從容自若。
人物

琢玉成器 黃偉傑

電影《樹大招風》醞釀五年面世,許學文、歐文傑和黃偉傑憑此奪得本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的「最佳導演」。十年之計,莫如樹木,黃偉傑能獲此殊榮,表面看似一帆風順,背後卻是超過十年的堅持,靠的是他對電影的熱愛。
人物

由零重來 黃建宗

搭棚工人給人一種滿身是汗、粗獷的感覺。曾為搭棚工人的攝影師黃建宗卻是清爽俐落、諧趣幽默。一次意外令他失去以往的喜好,但他仍能處之泰然,重拾生活的意義。
人物

笑罵由人 迎難而上

從政多年,同屬民主陣營的胡志偉和梁國雄卻對未來特首人選有不同看法。民主派固然想選出一個支持民主的行政長官,但世事未盡人意,胡志偉選擇退而求其次支持曾俊華,梁國雄卻堅守原則拒撐「薯片」,原因何在?
人物

查錫我 靜默的革命

1976年,廉政公署推出首套以廉潔為題的電視劇《靜默的革命》,廉署「靜默革命」從此成為深植於港人腦海之中。而近年不少公職人員捲入貪污醜聞,前特首曾蔭權更被裁定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成,這場「革命」似有倒退跡象。曾於廉署工作超過廿年、經歷過警廉衝突和大大小小案件的查錫我卻有另一番體會。
人物

褪色的時光 陳建業

日別如雨,歲月無情,正正是本地藝術家陳建業(Scott)對時日的感悟。四年來在1460張單據上繪畫,紀錄生活一點一滴,為光陰消逝留下印記。「很多人因為怕受傷而輕言放棄,但我堅持練習,就像我每天都畫一張收據。因為那份堅持,才能讓我保持四年來每天畫一張收據。」
人物

遠東歲月六十載 鍾逸傑

以中國人的干支紀年法,六十年是一個循環。鍾逸傑於1957年來港,今年剛好滿一甲子。爵士笑稱:「你知道嗎,要是照中國算法,我已經九十歲了」。九十年光陰,有三份之二都在香港渡過。服務這個遠東小城超過半世紀,他對香港社會有一套看法。
人物

冰魂雪魄 阮錦鴻

踏入富麗堂皇的酒店,映入眼簾的是一位西裝畢挺、落落大方的男士。他就是多次代表港澳出戰雪雕比賽的阮錦鴻。
人物

三分鐘的公義 王培淼

大家是否覺得「海星的文具」有點耳熟?或許你曾在社交網站上分享過他的故事,對這個「海星的文具」老闆有一點印象,記得他因出生時的醫療失誤,外貌有別於常人,令他即使大學畢業後,亦因其外表而受盡歧視,無法執起教鞭,輾轉下轉行在網上售賣文具。今天,你還記得他嗎?
人物

異鄉耕耘半世紀 李文烈

「每個人也想有人愛,沒有人想被世人討厭的。」每個字擲地有聲,正是出自現年68歲的英國神父李文烈。他的廣東話說得流暢,更不時展現幽默一面。年近古稀的李文烈1967年來港,在香港服務近半世紀,更於1991年成立協青社,幫助邊緣青年。今年他獲香港樹仁大學頒發榮譽社會博士學位,肯定他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