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棚工人給人一種滿身是汗、粗獷的感覺。曾為搭棚工人的攝影師黃建宗卻是清爽俐落、諧趣幽默。一次意外令他失去以往的喜好,但他仍能處之泰然,重拾生活的意義。

記者:鄭曉琪 劉卓姿
編輯:李峻逸 楊艾琳
攝影:劉俊霆
版面編輯:曾怡

「搭棚好玩!」黃建宗調皮地說,但背後代價可以是賠上性命。眼前這位打扮新潮,頭戴鴨舌帽,看似 30 來歲的男人,原來已久經風浪。從前他會在九號風球時滑浪,大風大雨時搭棚。不幸地,一次墮棚令他無法再做稍為激烈的動作,「衝浪打籃球踢足球通通都不能做了。」言語間盡是無奈及心酸。

受傷前的建宗,熱愛衝浪,是沙灘的常客。

遭逢工傷 惡疾纏身

墮棚時建宗 33 歲,人生隨即 180 度大變。憶起沉重過去,他表現淡然,但隱約間仍能感受到他的難過。意外後,他腰部嚴重受創,傷及脊骨,需要休養一段時間,更別談衝浪、打球和搭棚。心理無法調適,更成為他心中鬱結:「我現在看六科專科,精神科、情緒、內科、骨科、神經科和痛症科六科。現在正在吃三種藥,一種中度止痛藥,一種中度神經藥和情緒藥。夜晚一定要吃安眠藥才能入睡。」他更試過一星期看四天醫生。

他認為意外是源於自己的疏忽,所以沒有討厭或者害怕搭棚。「搭棚都是理論,開車也會撞死。搭棚危險多數都是人為,你開車的危險是你會被撞死。」假若有機會重新來過,他仍會選擇搭棚。

身心飽受折磨,女兒是他最有效的止痛藥。「我自殺的時候都是因爲想著女兒才放棄了。」當時建宗求生不得,活在陰霾,抑鬱症使他思緒負面,更想過結束自己生命。在他受傷、什麼也不能做的低潮,剛出世的女兒成了他唯一寄托,被問到為何因爲女兒堅持下去,他毫不猶豫地回答,「因為我愛她。」眼中流露出止不住的父愛。

好景不常,建宗受傷後收入大不如前,家裏一下子失去經濟支柱,他的太太無法接受,近月更向建宗提出離婚。沉重的話題,令一直神色淡然的建宗不禁歎氣,現時女兒與妻子同住,建宗一星期也見不到女兒一次。但他嘗試站在女兒的角度想,為了她的幸福,他放棄爭取撫養權,「我不喜歡搶東西,朋友因此常取笑我」。面對接二連三的不幸,建宗已習慣失落,心理醫生亦認為他已經沒有不開心的情緒,他淡淡地說:「現在已不能更慘,當所有事到最慘時,你會沒有反應。」

或許是冥冥中的安排,建宗開始接觸攝影,由興趣變為職業,為他打開另一扇窗。即使生活咄咄逼人,建宗仍然選擇堅持下來。

迷上攝影 淡看人生

「我會攝影全因女兒」,建宗的回應毫不猶豫,女兒是他開始攝影的主因。受傷後在家休養的建宗百無聊賴,隨手拿手機為女兒拍照,之後更養成習慣,隨時隨地記下女兒的日常生活,怎料相片效果出奇的好,在眾多朋友的稱讚和鼓勵下,攝影逐漸走進建宗的生活,他開始主動接觸並學習攝影,繼而發展成他的事業。

建宗喜歡用手機拍下身邊的一草一物,他開心地展示自己為女兒拍的相片,單看著女兒天真無邪的笑容,已能慰藉他的心靈,為他在迷惘中帶來光芒。自此,建宗愛上拍攝小孩,捕捉他們開心、笑得燦爛的一刻,「特別喜歡為小朋友拍照,會驅使你去研究,然而越來越沉迷攝影。」

小孩是建宗最喜歡的攝影題材。

「攝影已是我的所有,沒有相機便沒『世藝』」,攝影在建宗心中佔重要席位,全因一顆赤子之心,他試過免費替人拍攝:「喜歡的話我甚至可以不收費。」,他亦試過通宵達旦修一張圖:「我真的很喜歡攝影,我可以不停拍攝,不停研究。」他形容自己的風格為「隨意」,但仍有自己的堅持:「不可以把自己貶低,要找到自己的定位。」他認為「你喜歡那件事,要到極點,才能做它成為最好。」

遇上種種的難關、挫敗,建宗卻一臉雲淡風輕,或許就是這些磨練,使建宗面對所有失意都能處之泰然,「從前你仍會有執著去與他人爭執,但現在不會了。」眼前的建宗予人清爽俐落的感覺,言談亦相當幽默,不時逗得記者開懷大笑,但當了解他的經歷後,不難理解為何他擁有看開一切的豁達。

建宗常懷緬過去搭棚的日子。

記者手記

訪問期間,建宗偶然遇到認識的小孩和家長,家長主動跟建宗打招呼,並帶著小孩走過來,小孩看到他亦立刻揚起笑臉,顯然關係很好。雖然搭棚工人給人一種滿身是汗、粗獷的感覺,但建宗給予記者的感覺是真誠及和藹。

留言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