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笑罵由人 迎難而上
從政多年,同屬民主陣營的胡志偉和梁國雄卻對未來特首人選有不同看法。民主派固然想選出一個支持民主的行政長官,但世事未盡人意,胡志偉選擇退而求其次支持曾俊華,梁國雄卻堅守原則拒撐「薯片」,原因何在?
記者:簡智勇 姚鈞淳 李卓謙 編輯:李卓謙 曾 怡
攝影:李詩慧 版面編輯:方樂貽
胡志偉去年底於無競爭下當選民主黨主席,帶領立法會內泛民第一大黨。對於泛民主派分裂,重大政治議題再難以協調,胡志偉選擇相信自己的決定和忠於初衷,嘗試以務實理性態度去打破政治困局。
去年立法會選舉,劉慧卿、何俊仁、單仲楷等民主黨大老退居二線,為新人抬轎,結果順利交棒。大老鞠躬謝幕,當年李華明身後的「第二梯隊」走馬上任黨主席,一上任便要帶領民主黨走過特首選戰。與此同時,民主派掌握300多張選委票,有機會左右選舉結果,應「造王」還是堅持原則卻引起爭論。
白紙諮詢 冀保人權
「23條立法」是香港人心中禁忌,但民主黨卻提名表明支持23條立法的曾俊華,似是矛盾之舉。背負出賣選民的罵名,胡志偉卻淡然道:「我們(民主黨)的心態是,你們說我們不好不要緊,那你告訴我們你的想像是如何?如果你的想像是林鄭比鬍鬚更好,我無話可說」。
他憶起2003年首次立法,「那時討論的是董建華政府以白紙草案的形式去諮詢,為何不把約翰內斯堡原則中的條款放在23條立法中,確保言論、新聞自由不會因為立法受到影響,這是當時的背景。」他確信,曾俊華是唯一能確保立法不會損害基本人權的候選人。
提到曾俊華處理23條立法,胡志偉問記者是否知道甚麼是白紙草案,記者說出自己的認知,他聽罷便拿起桌上藍色的《道歉條例草案》說:「你這個說法都不夠準確。」他指出白紙草案須得到社會廣泛認同和共識,而且確保基本人權不受影響才可確定立法。他續稱,「這就是曾俊華說的23條立法,其他參選人有沒有談及23條?沒有。」
記者問到另一候選人胡國興提議以22條立法,禁止大陸政府部門干預香港,從而抗衡23條,胡志偉皺皺眉頭,「以22條去抗衡,其實意義不大,你要記住22條是處理國內的問題,23條是香港的本地問題。」他認為根據胡官的邏輯,「我可以用一把刀架在你頭上,去交換內地不要干預香港。」
毋忘初衷 失信民反
回顧過往三屆選舉,有泛民堅持政治原則寧投白票,或是投票予代表泛民的參選人。但民主派今次有機會左右大局,外界都關注他們會否「造王」。身為泛民第一大黨領袖,胡志偉主張毋忘初衷和擊倒中聯辦,把票投予最有機會打敗中聯辦的候選人。他說:「我們時常講初衷,你(選委)選的第一天向人說要ABC,如果今天是梁振英在台上,梁振英、曾俊華、胡國興,你還要逼我去考慮支持政治上與我們相近的人,而不是以擊倒梁振英作為標準,那我無話可說。」記者再問投票予曾俊華是否較現實的做法,他則說「我的目標十分簡單,我是想有可能地去擊倒中聯辦。」
押注於曾俊華,胡志偉也不無擔心,不敢保證他不會「走數」,但認為曾俊華的往績反映他願意講「人話」。胡志偉舉例指,曾俊華於去年年初一警民衝突後,是主要官員中唯一願意承認「社會有病」,而非像林鄭月娥梁振英般推卸責任。他認為曾俊華身為問責官員,講「人話」必然有壓力,所以值得鼓勵。
但他仍強調,「你問我有沒有一個水晶球,去確保他所寫下的承諾一定會兌現?我沒有,但他寫下承諾不兌現,其實大家你和我都有道理挑戰。」他以蔡英文和朴槿惠為例,即使她們由選民投票選出,但犯錯時選民同樣可以「反枱」。
退求次選 民望所向
訪問尾聲,記者談到民主黨受到不少來自民主派的攻擊,胡志偉又如何頂著壓力帶領民主黨?他笑說「相信自己要做的事,相信自己的判斷在既有局限下的最佳選擇,當然我也會考慮其他方法能否達致不太差的處境。」
胡志偉認為即使林鄭月娥必定會勝出,做甚麼也徒勞無功,但從政要抱有希望,就算覺得會輸也要繼續打。再者,他認為民主派難得有300多票,加上民意也偏向曾俊華,如果民主派能「走對這一步」,即使北京最後仍選擇林鄭也只會是險勝,而泛民和社會所選擇是以高票落敗,大家仍會有「民氣」再鬥爭下去。他反問,「試想整個泛民陣營散了以後才輸,如林鄭以601票贏出,曾俊華最後取得四百幾票或者五百幾票輸,與林鄭681票,曾俊華300票,胡官200票,這個社會會否有不同反應?民氣會否不一樣?如果你所有答案都是沒有不同,你自然會得出另外一個結論,有不同的便會好像我一樣。」
有人妥協,亦有人堅持原則,縱使勢孤力弱又不被理解,仍嘗試用自己的方法對抗小圈子選舉。
梁國雄曾於2011年獲選為「最受網民歡迎下一屆特首」,但他多年來堅持特首選舉「不參選、不提名、不投票」。但難以想像,他改變初衷宣布參選時,得到的罵聲遠多掌聲。成為眾矢之的,他只淡然地說:「是,但有原因,因為你(民主派)進一步以今日的我打倒昨日的我,而且連續數次。」
泛民部署 如履薄冰
他認為泛民過往兩次參選特首均令香港人更「迷惘」。他表示,2007年梁家傑是「假戲真做」,只為「顯示執政能力」,未對小圈子選舉批評;2012年何俊仁參選亦有份促成小圈子選舉,根本無資格批評,結果選舉期間淪為配角。長毛退選前,民主黨七位立法會議員率先提名曾俊華,主流民主派向政治現實低頭,長毛則說:「他們是否『低頭』與我無關。我認為他們的策略錯誤,我便用我的方式來應對小圈子選舉。」
訪問期間,梁國雄多次批評民主派支持曾俊華策略有誤,而且後果很危險。他認為一旦曾俊華當選,他將會是史無前例得到民主派支持的特首,屆時施政無人能擋,而曾經支持他的民主派亦不可能倒戈反對他。他又反問,「如果曾俊華落選,他會否仍是政治領袖?當然不會,只會淡出政壇。」
他形容曾俊華「一塊木頭,連神像也不是,但已有香火。」他指,曾俊華過去十年並無重大政績,只是梁振英形象太差才顯得他較和藹可親。他又認為,林鄭月娥和曾俊華於退保和標準工時等政策上並無太大分別,因兩人要爭取同一班選民支持。民主派認為港人已經厭倦鬥爭,長毛對此不置可否,指香港人現時只願透過「鈔票和選票」支持民主運動,但認為港人若厭倦鬥爭、不願反抗,民主派也沒存在價值。
面對DQ 處之淡然
訪問前一天,取消議員資格的司法覆核案完成一連三日審訊,四位議員申請永久終止聆訊。問到長毛會否擔心失去議席,他表示即使失去亦無辦法,但民主派應思考如何應對政府的政治迫害。他認為如果政府繼續入稟取消議員資格,民主派唯有集體總辭,「留在議會亦無意義。」
言談間,長毛又再次提起曾俊華,「主流民主派如此出力幫曾俊華助選,但又不幫助被取消資格的議員。」他認為現時是「好壞的時空交錯」,「主流民主派希望與建制合作,但建制的另一派正正是希望取消我們資格的人。」他表示不知道曾俊華是否支持取消議員資格,但似乎是不反對。
一黨存亡 視若等閒
社民連與人民力量於去年選舉結盟,退下火線的陳偉業為黃浩銘抬轎,再加「雷動計劃」支持,亦未能順利交棒,人社聯盟最終只取新東兩席。問及社民連接班,長毛沉思了一會,「(今次)是第一次新舊交替,似乎顯示新人質素很重要。」他承認社民連的接班不及泛民,但認為交替過程難免會流失選民支持,「譚文豪的得票哪及得上梁家傑多?」不過,他也承認社民連的確「底子弱」,結果無法保送新人入局。
話雖如此,長毛卻說:「一個黨能否承傳並無意思,重要是理念和世代之間能否承傳。即使社民連未能換班,但朱凱迪能夠延續佔領行動的精神和經驗,他也無必要加入政黨作政黨承傳,從這個角度便很清楚。」他指出歷史上不少政黨均經過演變,甚至最終消失,他笑言:「看看共產黨便明白,以往很輝煌,但現時幾乎已全數結束。」
記者手記
長毛作為政壇最具爭議的人物,支持他的人崇拜他,討厭他的人指責他。猶記得2014年佔領前夕,長毛兩度下跪,求市民不要離去,現場「毛哥」之聲不絕於耳,但他宣布參選特首後,他專頁上卻有不少黃絲帶頭像用戶留言批評。記者卻想起長毛2014年因衝擊遞補機制論壇被判囚,上訴至終院時,終院常任法官鄧國楨曾形容,「他不是尋求憐憫,他是尋求公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