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民主長跑 漫漫長路 郭永健不歇息

立法會補選伴隨著亂局展開,本應象徵團結各黨的初選,卻顯得民主派更加分裂。選戰前獲多個民主派領袖擁護的工黨主席郭永健,形勢一直理想,豈料初選卻被新民主同盟的范國威擊敗,只得第二,他敗後只結語:「市民想要一個更有經驗的人。」
人物

義工無國界 奉獻愛很大

記者走進西營盤一棟商業中心,抵達單位後戰戰兢兢伸手敲門,門後隨即傳來急速腳步聲。黃Sir開門後,和顏悅色地向記者點頭問好,帶他們遠離冷冰冰的商廈走廊,進入溫暖的義工機構中心。
人物

前阿里巴巴副總裁: 香港可發展數據仲裁中心

曾任阿里巴巴副總裁的車品覺,當過程式員和產品經理,兜兜轉轉在四十多歲才發現愛上大數據。他回港推動大數據已經一年,感嘆發展速度有提升但依然緩慢,不過仍有追上的機會,「其實阿里數據都是在2010年開始,然後到2013年開始看見一些成果!」
人物

特首御用裁縫師 男看針下出旗袍

按下門鈴,一位老師傅開門,甫踏進工作室,就看見桌上做到一半的旗袍。師傅一邊坐回工作枱,一邊問記者:「只聊十五分鐘吧?」說罷便低頭繼續為旗袍上綑條。玻璃櫥窗內放滿一匹匹布料,衣架上掛滿新年前要趕工的半成品,縫紉機的噠噠聲,夾雜收音機的廣播,這裡是劉安慶師傅的工作室。
人物

超群粵輩 馬詩帆

愛聽陳百強、愛吃牛腩河、愛看《男人唔可以窮》⋯⋯,這些看似地道香港人的喜好不只是華人專利,也是香港大學語言學教授馬詩帆的嗜好。這位來自英國的教授並非土生土長香港人,卻對廣東話有一份歸屬感和情意結。他不僅會說廣東話,更編寫了四本廣東話文法的書籍,比不少香港人更熟悉粵語。
人物

快鏡慢攝 蘇嘉進

香港人生活節奏急速,分秒必爭,有人卻反其道而行,花上半年時間製作影片。香港攝影師蘇嘉進以特別攝影方式,拍攝約五分鐘的短片《ESCAPE》,沒料到短片大獲好評。
人物

年逾古稀守老店 蘇賡哲助客覓珍書

讀書可能是一件孤獨的事,但讀舊書卻不盡然。新亞書店店主蘇賡哲用店內舊書疊成桌子,這些舊書被買走後,又會再次漂書漂回店裡。他說:「正如我叔叔做牙醫,做了一輩子牙醫,來來去去都是那幾個人在醫牙,醫了一段日子就壞了再找他。」書店的客人亦如是,就像一群老朋友交換藏書來看。
人物

勿默不語

香港政治氛圍每況愈下,年青人缺乏參政機會,無力感加重,開始以沉默面對。兩位八十後——黃定邦(Michael)與崔家樂(阿崔),偏偏選擇以演默劇向政府發出無聲抗議,更於本年六月以作品《全日禁區》勇奪第42屆《塞爾維亞國際獨腳戲及默劇節》的「最佳默劇金獎」。
人物

姚松炎 越挫越勇

「且並水村欹側過,人間何處不巉巖。」姚松炎鍾愛蘇軾的詞,或許是因為有共鳴。蘇軾出身官門,但因得罪權貴,以致仕途坎坷;姚松炎出身貧苦,幾經努力終成學者,無奈在政壇浮浮沉沉,剛成為立法會議員,又因宣誓案失去議席。儘管一生起伏跌宕,他卻不以為然,「我現在跌倒,但你不會知道這個『跌倒』,可能之後會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成就。」
人物

女承父業傳絕藝 千臉合一韋飛雄

站在五光十色的舞台,韋飛雄身穿川劇服飾,英姿颯颯,好不威風,彷彿舉手投足間都流露著自信。音樂響起,她以瞬雷不及掩耳之勢,一揮手,臉譜便一張接一張地變換,手法迅速純熟,動作敏捷俐落。乍看之下以為是位雄糾糾的男子,上演著傳統變臉的絕活,但誰料五彩繽紛的臉譜下,竟是位柳眉杏眼的可人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