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松炎 越挫越勇
「且並水村欹側過,人間何處不巉巖。」姚松炎鍾愛蘇軾的詞,或許是因為有共鳴。蘇軾出身官門,但因得罪權貴,以致仕途坎坷;姚松炎出身貧苦,幾經努力終成學者,無奈在政壇浮浮沉沉,剛成為立法會議員,又因宣誓案失去議席。儘管一生起伏跌宕,他卻不以為然,「我現在跌倒,但你不會知道這個『跌倒』,可能之後會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成就。」
記者:譚柏妍 陳嘉雯 許英略
編輯:翁麗瑤 黃翠嘉 張曉楓
攝影︰劉俊霆
版面編輯:黃翠嘉 方樂貽
姚松炎成長於大家庭,在八兄弟姊妹中排行第七,升讀小六那年,自行決定由一所自資英語小學,轉到資助中文小學,希望節省學費。「這就出事了,因為數學又轉了中文,所以各科也觸礁」,由於過往一直接受英語授課,突然轉到中文學校就讀,他難以適應教學語言轉變,成績一落千丈,考升中試時更因成績下滑,只獲派三年制中學,人生第一個挫折隨之而來。對他而言,這是一個失敗的起點,「社會認為你沒有用,你讀到中三就應出來當學徒或技工。社會為這一類人貼了標籤,代表這個人沒有用處,只讀三年中學吧。」他在此時被鳴笛驚醒,奮力向前跑了起來。

70年代初,年幼姚松炎與爸爸合照。
堅持不懈 再戰高考
入讀中學後,姚松炎就讀全校最差的第八班,直到中一時考獲第一名,校長讓他升上第二班,由1E2升上2A2。中二時姚松炎考到第三名,開始有人支持他讀五年制,「我覺得人生有了希望和轉機,這是一個轉捩點。」直至中三,姚松的成績依舊名列前茅,令他成功轉讀五年制。求學過程迂迴曲折,但他不曾後悔當初轉校的決定,「這也挺好,正正反映了我不放棄。」中五會考過後,姚松炎憑優異成績在原校升讀中六。可惜到了中七,他的學習生涯出現第二個波瀾。因為高考期間染上德國麻疹,他缺席兩科半的考試,結果與大學失之交臂,高級文憑畢業後便投身社會,轉瞬間工作了12年,這12年間他在不同行業浮浮沉沉,「從事了多個行業,香港的四大支柱,建築、運輸、物流和貿易,以至旅遊全都從事過,四大支柱也有經驗。」
直至有天,姚松炎忽發奇想,「我當時在想,如果再不重考(高考),我這一輩子也不會有屬於我的A-Level(香港高級程度會考)成績。」1995年2月7日,31歲的姚松炎毅然離職,放棄眼前的一切,下定決心再戰高考;決意重考後,卻發現高考範圍已經改變,「中文的範文完全不一樣,更要學習中國文化,這是從前沒有的。」但他咬緊牙關,沒有退縮,「又要交讀書報告,兩篇讀書報告……糟糕了,便馬上買一本《唐山大地震》。」結果令人喜出望外,他成功考上香港大學,「其實並不需要任何推動力,只不過是反映了我的性格,就是不服輸。」1998年姚松炎從港大畢業,可惜金融風暴的陰霾仍彌漫香港,「幸好,指導老師説能帶我繼續讀書。於是,便報讀了全職碩士課程,但開課後三個月,房處又僱用了我。所以,我又要去告訴老師轉為兼讀制課程,把他氣得跳腳。」不錯,姚松炎這三、四十年的經歷就如坐過山車一樣,跌宕起伏。

姚松炎在年輕時喜歡到處遊玩,更試過到西貢摘蕉。
雨傘運動 自覺醒悟
憑著堅毅不屈的精神,姚松炎在短短七年間,完成學士至博士學位,不過在成為學者前,姚松炎與一般市民無異,會參與七一遊行、八九上街等,關心社會時事。成為學者後,政府邀請他加入不同專家小組,或者作顧問提供意見,「我以前以為這樣便是從政,覺得這就是幫助社會。」直至三年前,學生發起罷課抗議「8.31」框架,「有同事發起罷課不罷學,當時9月24日的其中一課便在金鐘講授,那天可算是個里程碑,我從傳統那種很建制的自覺,變成較前線的崗位去參與。」學生以罷課和佔領,要求取回屬於自己的權益,卻被警察用催淚彈驅趕,徹底衝擊及改變姚松炎的想法,「從前是學者,想靠一枝筆或講學給意見。但卻發現基本法中,承諾過香港市民會循序漸進實現真普選,『8.31』卻食言了。」
姚松炎起初成立社區公民約章,目的是鼓勵青年人參政,但由於青年人還未作好準備,他便肩負重責,先上場參政一次。成功當選議員後,姚松炎成功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揭露政府行政失當,摸索出一套新的議政方法,無奈捲入宣誓風波,被判喪失議員資格。姚松炎雖然有意重返議會,但一切仍是未知之數,「若要作政治打壓,政府有很多不受約束的權力;加上立法會11月會決定是否追回我們過去九個月的薪津,若全數追回,我們未能負擔,便會破產,更會失去參選的資格。」

2016年姚松炎參選立法會,其後因宣誓無效而被高等法院裁定褫奪立法會議員資格。
生性樂觀 另覓出路
一路走來,伴隨着姚松炎的都是樂觀、不服輸的精神,在議員資格被取消後,他比以往更熱衷於公民社會工作,依舊馬不停蹄地穿梭於各個專家小組、關注組,繼續工作。「我覺得近期的成就比在立法會時還要大,因有更多時間。當時被會議時間所限制,經常要坐在會議室按掣開會,反而不能處理更多公民社會的工作。」
他認為政治生涯並非與立法會議員劃上等號,政府打壓令他短期內不能重返議會,但無阻他繼續推動民主,只不過並非用立法會議員身份。「其實政治是眾人之事,只要我們不離開公民社會,不要放棄為市民去爭取真普選,這便是從政。」在他看來,喪失議員資格只是身份與方向上的改變,「只要大家的初衷還在,其實我們從沒有離開過政治生涯。」

姚松炎參選區議會時,落區宣傳並與小孩握手。
比起一帆風順,姚松炎反倒希望有曲折的人生,「人生千萬不要太順利,一旦太順利,後面一個波瀾來襲,你便無法接受。」姚松炎偏愛蘇軾,或許因為他們性情相近,不論面對逆境順境,同樣能處變不驚,樂意接受和欣賞人生中的「不確定」,擁抱未知的將來,正是這種精神才能拼湊出曲折而精彩的人生,「珍惜現在的每一秒鐘,我一定要把握現在,努力去令我的人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