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生活節奏急速,分秒必爭,有人卻反其道而行,花上半年時間製作影片。香港攝影師蘇嘉進以Time lapse(縮時攝影)及Hyper lapse(超行攝影)方式,拍攝約五分鐘的短片《ESCAPE》,沒料到短片除了得到網民好評,更在葡萄牙電影藝術及旅遊節的芸芸作品中脫穎而出,奪得最佳音樂視頻第二名。


記者:陳朗善 方綺婷 李靜欣
編輯:馬文俊 冼寶時 吳穎琳
版面編輯:曾 怡 攝影:李詩慧

2015年,蘇嘉進以《我所看見的美麗香港》,在葡萄牙電影藝術及旅遊節獲得四個獎項。兩年後,他在同一國際影展憑《ESCAPE》奪下最佳音樂視頻第二名,「首次奪獎是告訴香港人,本地創作能在國際舞台上佔一席位;第二次獲獎主要有一個信息帶出,想表達香港人作品不差,甚至可以超越外國。」作為香港首個奪得此項殊榮的攝影師,心裏想必會五味雜陳,但蘇嘉進以平常心面對,「告訴香港的藝術家或創作人,其實愈來愈多人從事藝術創作,也愈來愈多人獲得不同的國際獎項,所以是件很令人鼓舞的事。」

推陳出新 再奪殊榮

《我所看見的美麗香港》及《ESCAPE》均用上縮時攝影,即是連續定時拍攝同一畫面,然後把相片串聯成影片,達到如快鏡效果。《ESCAPE》除了加入劇情及人物,蘇嘉進更推陳出新,融入Hyper lapse拍攝,「Hyper lapse是自己扮作一條很長的路軌,(用)三腳架拍完一張,再走前一步半步拍攝。甚麼方向都可以,橫也行,向前向後也行,不斷拍。」整個過程都需要靠幻想模仿出一條長的軌道。

拍攝《ESCAPE》前,蘇嘉進發現拍攝內容經常重覆,缺乏新思維和手法,「技巧已經掌握,但需要有新思維,配合做出新的創作」,因此為影片注入故事元素,但他又考慮到用景物帶動故事,會變得很藝術及深奧,觀眾可能不明白,因此加入Hyper lapse,令故事更順暢。《ESCAPE》的主題與超時工作有關,不少港人產生共鳴,「靈感是來自整個香港社會,整個社會其實已有很多不同題材可以拍攝,」蘇嘉進希望作品能反映社會現實。

拍攝《ESCAPE》歷時半年,蘇嘉進需要克服不少難題,例如其中有一幕是女生在山上邊走邊看日落,「其實這段很難拍攝,先要拍攝女生行走,然後再用電腦合成日落背景的縮時攝影,你能看到太陽移動得很快,這是縮時攝影來的,當天的日落是不錯的,等待這日落也用了兩次機會,拍攝了兩次。」製作這一幕也是新嘗試。

拍攝Time lapse十分耗時,特別是拍攝日落。以《ESCAPE》為例,他一天用上六小時,遇上壞天氣更會「食白果」,極需要耐性。幸好蘇嘉俊的太太通情達理,相當支持他的工作;即使婚後蜜月,蘇嘉俊仍不忘拍攝,太太亦沒有怨言,蘇嘉俊笑說這樣也是另一種體驗。

業餘興趣 轉為正職

從學生時期,蘇嘉進已對攝影萌生興趣,至今累積13年攝影經驗。成為全職攝影師前,蘇嘉進是一名設計師;相比設計工作,蘇嘉進更熱衷攝影,不惜通宵達旦上山拍攝,「尤其是拍日出、雲海。二月的時候,雲海通常日出才有,那時凌晨三、四點上山,拍攝後立即上班。」他承認過程艱苦,但很值得,「我之前有一段獅子山雲海的片,那個作品就是這樣拍出來。」他笑說設計的工作只能糊口,但仍感激這份工作,「如果不是讀了設計,我永遠不會知道Time Lapse如何拍攝,相反我看過Time Lapse便知道如何拍攝。」

當初家人看見他醉心攝影,曾勸他不要在攝影上花費太多時間。直至他製作了一條關於郊野公園的片段,引起社會關注,家人才開始支持他。母親喜歡看他拍攝的作品,更會替他收集報章雜誌做剪報;父親相對內斂,從未給予半句讚美,「我爸是那種我知他心中很高興,但都不會說出口。」兩父子間的感情不言自明,「其實沒有所謂,自己明白就可以了。」

或許是遺傳了父親的性格,即使得獎是一件值得欣喜若狂的事,但他卻處之泰然,「我個人(而言)不是太激動,不偏激,所以有便有,沒有便算了。」話需如此,蘇嘉進仍積極參加不同的影展及比賽,「未能獲獎也沒關係,獲獎當然開心」。或許這種淡然自若的態度,就是使他以第二條短片《ESCAPE》,在同一影展獲獎的原因。對他而言,首次獲獎使他更有動力繼續走攝影之路,而第二次獲獎則證明自己的實力。

難忘美景 開班授徒

現時蘇嘉進與不同的攝影師一同開班授徒,教授縮時攝影或拍攝風景,又會帶領攝影團到不同地方拍攝。今年九月底,他剛帶領一行16人的11天新疆團,「其實想去新疆都有好一陣子了,因為很久以前看過新疆的照片,也覺得很美。」這趟新疆之旅除了一圓他的心願,更大的收穫莫過於能與學員分享攝影的快樂。

九月時,蘇嘉進帶領一眾攝影愛好者到新疆內陸攝影,包括喀納斯、白哈巴村和禾木村。

他喜歡與別人分享攝影心得,教導對方攝影的操作設定,「基本上別人向我提問,我也會給予回應」。有時候難以用文字解釋操作方法,他希望能夠面對面聚在一起交流,「我的學生會互相交流,他們曾經跟隨不同的師傅,學習人像或其他攝影技巧,他們會相互向對方分享」。

蘇嘉進欣賞本地創作,他的獲獎亦正正論證本地作品亦能揚威海外,但普遍坊間卻認為本地作品較外國遜色,大多是抄襲外國類似的作品,每次都將別人的創作拿來比較,「其實香港真是有很多藝術家或攝影師的作品都去到國際水平,好過外國好多都頗有名的攝影師,但始終香港本土是一個商業世界,所以就藝術這方面的東西,例如風景攝影,欠缺發展機會。」

蘇嘉進當初放棄穩定工作,全心全意醉心於攝影上,他自言一開始亦擔心收入無以為繼,但經過一番奮鬥努力終獲得成果。他說:「年輕人最大的本錢就是歲月,所以在能力範圍內,他們應該放膽一試,實現夢想。夢想難追,不然不會稱之為夢想」寄語年輕人要勇敢踏出第一步,才知道能否成功。

蘇嘉進喜歡到本地的攝影熱點拍攝,上圖為大東山。

後記:

蘇嘉進是一位有個人見解和原則的人,很多本地人不喜歡香港,認為這地方什麼也遜色於外國,他反而有獨特的看法,以不同的角度發掘出香港的美麗,甚至運用自己喜愛的攝影,向公眾證明香港人能夠踏足於國際舞台上,雖多次獲獎,但他仍保持平實、隨和及謙遜,言談間透露一股熱血。

留言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