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

專題:佔領風雲起 三警有話說

「加入警隊,實踐抱負」是香港警隊招募新人的標語。佔領運動持續近兩個月,警方的處理手法引起社會爭議,曾令港人引以為傲的警隊,一度淪為不少市民唾罵的對象,甚至背負着「黑警」稱號。警員身處其中,成為輿論的風口浪尖,他們自身又如何看待自己?
特寫

童年回憶去哪了 兒童節目光輝不再

由《430 穿梭機》到《放學 ICU》,一代代兒童節目見證社會潮流轉變,亦孕育出周星馳、梁朝偉等多名巨星。9 月 16 日,電視廣播有限公司裁減 50 名員工,當中兒童節目組全 12 名幕後員工僅剩 1 人,本地兒童節目「黃金年代」是否不再?
特寫

筆紙記錄 本土插畫二三事

今年五月,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的手稿,及法國繪本《小王子》作者未曝光的親筆手稿將來香港展出,會否帶起插畫熱潮尚是未知之數,但放眼國際之餘,你又有否留意本地香港的插畫早已默默紮根生活小妯節,與港人同步呼吸這城市的成長和變遷?
特寫

白色冬天 工廈滑雪場變法吸金

  【本報訊】冬日寒假,不少人愛遊日本、韓國,除了瘋狂掃貨,更可過一個「白色冬天」,甚至在雪地上馳騁。近年有人看準商機,在工廈開設室內滑雪場館,讓滑雪愛好者練習滑雪技巧。惟滑雪場負責人表示,滑雪課程在港仍未普及,需多元求變以維持這門創新生意。 記者、攝影:陳穎森 黃梓詠 游凱欣 編輯:唐芷瑩 呂懿家 隱藏於觀塘工廈內的模擬滑雪訓練中心PLAY, 提供室內滑雪及雪板(Snowboard)課程。場內設有三條雪道,其中一條供初學者一嘗滑下坡的滋味;另外兩條滑雪道是大型「跑步機」,每部造價約港幣150 萬。玩家在22mm 厚的合成纖維捲動墊上滑行,模擬真實滑雪情景。 善用大場地配套吸金 工廈場地面積逾萬平方呎,兩條「跑步機」滑雪道亦可因應學生能力而調較斜度;機前設有一面大鏡子,方便學生矯正姿勢,而滑雪場計畫於月內增設一條滑雪道。場內除了滑雪區,還有咖啡廳等設施。PLAY 市場及活動策劃人陳小姐說,他們亦提供包場服務來維持收入,曾包場團體包括:大學學系、會所、商業機構等,參加者可享用場內所有設施;過去亦有家長在場內為小孩舉辦生日會。她說:「每次包場平均收費兩萬元,能玩3 至4 小時。」 境外滑雪一條龍優惠 陳小姐表示,公司主打一條龍服務吸引顧客,除了在場內開設滑雪用品商店,售賣世界各地的滑雪用品及護具外,他們亦會與不同國家的滑雪村合作,推出旅遊優惠予滑雪場會員。她說:「我們會定期舉辦滑雪旅行團,讓會員可以在真正的滑雪場上大顯身手。」陳小姐指,室內滑雪場的旺季為10至翌年4 月,主要是貼緊亞洲的雪季。她說:「不少人會於出國滑雪前先到場內學習滑雪。」夏天屬於淡季,到場練習滑雪的人數減少,滑雪場會與團購公司合作,推出優惠套票吸引一些想嘗試新事物的人士,擴大顧客群。陳小姐亦提到,室內滑雪場的競爭對手少,營運上理應有可觀收入,但由於滑雪不是本港常見運動,故在經營上會面對一定困難及挑戰。她說,因為宣傳不足,加上學習滑雪較其他運動昂貴,室內滑雪難以普及。 特稿:真假雪學習難比擬 滑雪愛好者對於室內滑雪場學習成效意見參半。網民Eric 認為,室內滑雪場以滾動地毯模擬滑雪感覺,跌倒痛楚較輕,而鄰近的深圳世界之窗室內滑雪場WOW則以真雪招徠,滑雪感覺較真實。網民alfee839...
特寫

2013十大損害新聞自由事件

【本報訊】美國人權機構「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5月時發表全球新聞自由排名,在全球197個國家或地區中,香港排第71位,比日本、台灣及瓦努阿圖遜色。10月底,港大民意研究計劃訪問逾千名市民,發現受訪者對新聞自由的滿意度,創回歸以來新低。香港記者協會更將《2013年言論自由年報》命名為《烏雲壓城》,指香港言論自由受威脅,新聞自由被削弱。究竟過去一年香港的新聞自由如何「烏雲蓋頂」呢﹖   記者、攝影:蔡芷芹 鍾思穎 黃美欣 譚慧敏 黃舒攸 黎藹莛 編輯:蕭梓茵 陳浩然 丘佩燕 劉芷彤 陳 潔 方健銘 2月 梁振英向信報發律師信 指練乙錚誹謗 行政長官梁振英向《信報》發律師信,指時事評論員練乙錚為該報撰寫一篇以《誠信問題已非要害 梁氏涉黑實可雙規》為題的文章,有「誹謗」之嫌,並要求《信報》撤回文章。《信報》發聲明向讀者致歉,並謂其報沒有指出梁振英已經涉黑。 3月 本港傳媒在內地採訪時 遭受暴力對待 多名香港記者聯同民運和保釣人士楊匡,探望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的妻子劉霞,遭保安阻撓。多名身穿便服的男子要求記者停止拍攝,並推撞他們和攝影師。公安其後到場調停,但沒有對涉事男子採取行動。 鄧忍光干預節目創作 疑推行政治任務 廣播處長鄧忍光被指干預《頭條新聞》,被員工質疑他打壓署理助理廣播處長施永遠,干預港台的編輯自主和創作自由。鄧忍光否認指控,強調沒要求港台員工「思想交代」。 6月...
港聞

家長為子鋪路爭崩頭 懶理遊戲小組質素

【本報訊】家長都望子成龍,不少人為幫孩子銜接名牌幼稚園,而爭相報讀遊戲小組(Playgroup),更有父母為零歲的嬰兒報名。現時坊間遊戲小組針對年幼兒童各方面發展,教學方法五花百門,收費不一。專家表示,遊戲小組缺乏監管,質素參差,提醒家長報讀遊戲小組並非「金科玉律」。 記者: 陳文靜 梁正昕 林靖騫 編輯: 鄔永翹 李海藍 陳盈瑋
特寫

生理心理全方位支援 幕後功臣塑造體壇精英

【本報訊】上月中閉幕的第六屆東亞運動會,本港運動員取得10 金16 銀30 銅的佳績,令人鼓舞。為培養具潛質的運動員,香港體育學院實行精英項目制,為出戰國際賽的運動員提供各種支援。運動健兒努力背後,除了教練和身邊人的支持外,還有一班默默付出的幕後功臣。 記者:蔡璿驩 鄒潔儀 何 丹 編輯:甄嘉彤 黃惠怡 陳家駿
特寫

地下vs地上天文台 誰更可靠

【本報訊】每逢颱風來臨,香港天文台的科學主任都會在電視前報導風暴動向。社交網站上則熱哄哄,討論八號風球何時來臨,以至虛構「李氏力場」會否阻擋颱風。但原來有一群業餘氣象迷,會在網上自設氣象網發布警告,務求令市民獲得更多資訊,防範颱風,專業程度媲美官方機構。 記者:何嘉駿 朱悅瀅 黃家琪 編輯:侯亦恩 黃健濤 柳建麗
特寫

學生活動贊助情仇錄

早前浸大學生向深水埗的燒臘飯店東主明哥要求贊助,受到網民狠批。有人批評學生利用店主的善心,苛索廉價食物,學生最後上門向店主當面道歉。大專活動贊助因此事而備受關注,但其實現時大專院校組織舉辦活動時,因經費有限,經常會尋找物資及金錢贊助,同時贊助商亦能宣傳品牌及商品,兩者互惠互利,當中「恩怨情仇」,殊不簡單。    記者:蕭梓茵 梁珈禎 李嘉怡     編輯:李君君 張翠瑩 洪琦琦’
特寫

免費交換心頭好 減廢互助分享愛

【只換不賣】「送贈」活動不限於「施與受」?近年有組織發起「交換物品、交換服務」活動,市民不需付出金錢,就能得到服務和物品,不但減少浪費,更能讓人發揮互助精神。有學者表示, 這類活動雖對社會有貢獻並形成熱潮,但規模太小,加上港人時間成本高,能否適應本地經濟環境,達至普及,還是未知之數。 記者:方綽瑩 楊境榮 黃曉君 編輯:裘媛娜 吳子敏 蔡加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