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回望六七半世紀 兩個立場 三種看法

半世紀前的六七暴動,影響仍然深遠。五十年後的今日,社會制度與風氣雖已改變,但近年同樣出現佔領行動及初一旺角騷亂兩件社會運動,香港陷入撕裂。記者訪問不同政見人士,比較三件事件。事後檢討,或許能從中找到異同,避免重蹈覆轍。
港聞

公眾認知存誤解 美沙酮計劃非強制戒毒

美沙酮治療為本港禁毒政策中重要一環,政策推行四十餘年,近年有人質疑其禁毒成效不高。診所不斷提供美沙酮予病人,卻未有推動病人戒毒,數據亦顯示成功戒毒者極少,更有人要求實行強制戒毒。記者尋訪志願組織與病人,嘗試釋除誤解。
港聞

淫審評定無準則 恐窒礙創作自由

淫褻物品審裁處現時會根據法律評定出版分類,防止未成年人接觸淫褻或不雅刊物。惟評定欠準則惹來創作者非議,批評委員想法主觀,令他們無所適從。有創作平台及關注組冀制度能平衡創作自由及社會風氣,相關部門盡快修訂條文,保障創作者權利。
港聞

打卡朝聖 意外頻生 網媒安全資訊不足捱批

網絡媒體日漸普及,鋪天蓋地的介紹「隱世秘境」、「邪惡食品」,吸引大量市民跟風前往「打卡」,湧入原來僻靜的地區,破壞社區環境、野外生態。這些報道背後有層層行銷策略協助,發揮前所未有的作用。有傳播學者質疑報道內容是否可信,認為讀者需留意不同媒體資訊,評估潛在風險。
港聞

五年檢近千捕獸器 僅控四宗 野外陷阱拆不完

近年有市民放置巨型捕獸陣,令動物受傷甚至死亡。漁護署曾與動物團體打擊非法狩獵野生動物,惟投訴個案太多,早已應接不暇,難以加強巡查。有立法會議員質疑署方執法不足,加上未有訂立動物保護法,令捕獸器繼續出現,直斥港府不重視動物權益。
港聞

討論八年 僅完成初步設計 西灣河圖書館完工無期

西灣河鯉景灣綜合大樓工程,計劃設立圖書館及安老院經過八年時間討論,仍停留在「初步設計」階段。多年來居民努力爭取,區議員緊貼跟進工程進度,但大樓落成時間仍遙遙無期。有立法會議員指出,政府對基本工程項目推行的時間表,只是一份指引,並無法律效力。
港聞

教育條例存漏洞 工聯進修中心欠監管

《教育條例》訂明,所有學校均須註冊或臨時註冊。雖然條例同時容許符合特定條件的機構申請豁免,但本報發現有獲豁免註冊的機構所提供之課程質素參差,使消費者得不償失。有立法會議員認為《教育條例》存在漏洞,學員不滿只可向消委會投訴。
港聞

161條致寒蟬效應 定罪標準難掌握

時有市民因網上言論被警方以「有犯罪或不誠實意圖而取用電腦罪」(《刑事罪行條例》第161條)檢控。有法律界人士質疑第161條條文檢控範圍過大,舉證門檻過低,但亦有指被檢控原因不在條文,在於事主言論確實過激。孰是孰非,仍無定論。
港聞

應用學習認受偏低 學生懶理 興趣為先

「三三四」新高中學制增設應用學習(ApplyLearning)科目作選修科,但只有少數課程屬資歷架構第三級的證書課程。不過仍有不少學生報讀,表示「興趣比分數重要」。有教師認為,應用學習主要幫助學生培養興趣,但對升學幫助不大。
港聞

規劃欠周詳 輪椅進出難 低地台小巴醫院線試行

香港超過十間醫院依山而建,附近巴士站距離正門甚遠,行動不便人士只可乘搭的士或復康巴士往返醫院。雖有專線小巴直達正門,但沒有低地台車型,未能接載輪椅人士。有小巴營辦商計劃引入低地台小巴,並試行醫院路線,又望政府資助引入相關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