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用學習認受偏低 學生懶理 興趣為先
「三三四」新高中學制,增設應用學習(ApplyLearning)科目作選修科,但只有少數課程屬資歷架構第三級的證書課程。不少大專院校及僱主,均不看重應用學習課程的成績。不過,仍有不少學生熱衷報讀,甚至表示「興趣比分數重要」。有教師認為,應用學習主要幫助學生培養興趣,尋找目標,但對升學幫助不大。
記者:吳嘉敏 鄭錦玲 陶慧君 葉盈慧
攝影:吳嘉敏 鄭錦玲 余穎恒 李樂欣
編輯:莫程嵐 曾慧雯 陳瑤
版面編輯:李樂欣
根據《應用學習課程概覽16-18》,教育局批准開辦36個課程,當中只有10個屬資歷架構第三級證書課程。應用學習科目成績現時最高只相等於文憑試第3級成績。不過,不少學生都以興趣為先,選讀應用學習課程。
教育局回應指,各大專院校一般承認學生在課程中累積的學習經驗,亦會視作為選修科目、給予額外分數或作為參考資料。不過,各大專院校對應用學習的態度並不相同。以兩所大學為例,若學生報讀特定課程,香港浸會大學校將考慮科目的成績。但香港城市大學則不會將應用學習科目視作選修科目。而其餘院校對此亦未有統一標準(見表1)。
不隨傳統另覓出路
陳詩琪就讀科大理學院,中學時修讀醫務化驗科學,期望能成為醫務化驗師。她指選修課程只為興趣,因為大學收生都不太著重課程成績。她認為應用學習能讓她學到更多課外知識,「課程令我更了解化驗師,又嘗試到一般中學課堂不能做的實驗。」
教育局將於下學年提升應用學習科目評分等級,由最高取得第3級改成第4級或以上。陳詩琪稱:「其實3級還是4級都無分別,大學一般都不理會。」

陳詩琪冀望將來能成為醫務化驗師。
楊溢藍曾修讀電影及錄像科目,現於公開大學修讀電影設計及攝影數碼藝術榮譽藝術學士課程。由於高中成績不理想,教師建議她退修一科,轉修應用學習。因為對媒體製作有興趣,她最終接納老師意見,「傳統選修科都未必取得第3級,所以都是興趣第一。」楊溢藍指家人和朋友都關心課程認受性及出路,但她覺得課程讓她更了解行業運作:「有些事未親身接觸過、未親眼見過,不會知道是甚麼一回事。」中六的馬雅萍同樣因成績欠佳退修一科,轉讀該課程。她稱當初選擇課程只抱著參與興趣班的心態,亦沒想過日後路向。因過程可與行內前輩學習,令她對電影行業的熱愛有增無減。

楊溢藍曾修讀電影及錄像課程。

馬雅萍對電影的熱愛有增無減。
社會對課程的認受性,可在相關工作機構的情況得知。以上述電影課程為例,美亞娛樂及英皇電影均回覆指沒聘請曾修讀此課程的學生,甚至不知有此課程。不過英皇電影表示,若有應徵者曾修讀此課程,將視作具相關經驗。
培養技能重拾目標
觀塘官立中學教師何月華認為,應用學習課程培養學生興趣,讓他們找到目標繼續學業:「應用學習令同學目標更明確,而非製造更多失敗者。」她不認同應用學習課程等同興趣班,指上課模式及課業都有嚴謹要求,同學亦要有目標、熱誠才能完成課程。出路方面,她認為普遍課程對升讀大學幫助不大,反之對有意修讀其他職業導向課程的學生作用較大,「通常成績較好的學生都不會選應用學習,他們認為課程低人一截。寧願修讀傳統學科搏取較高等級,透過聯招入讀大學。」

梁耀忠批評應用學習治標不治本。
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成員梁耀忠認為,教育局的應用學習政策治標不治本,應用學習課程未有提供進一步職業培訓或工作機會,因此未能吸引學生選讀。他同意應用學習能為學生提供多元學習,但政府在推行時往往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欠缺長遠發展方向和配套。他認為課程應全面發展,例如提供更多升學銜接路徑或加入強制實習,幫助學生掌握實際技能及未來就業環境。
教育局回覆指,開辦應用學習原意,是希望讓學生學習基礎理論和概念,提升他們促進未來升學及就業的入門技能和能力,幫助學生了解就業及終身學習路向。課程會定期根據需要、社會發展和可行性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