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討論八年 僅完成初步設計 西灣河圖書館完工無期
西灣河鯉景灣綜合大樓工程,計劃設立圖書館及安老院,經過八年時間討論,仍停留在「初步設計」階段。多年來居民努力爭取,區議員緊貼跟進工程進度,但大樓落成時間仍遙遙無期。有立法會議員指出,政府對基本工程項目推行的時間表,只是一份指引,並無法律效力。
記者:張婉馨 鄭樂煒 何逸蓓 陳偉賢
攝影:鄭樂煒 何逸蓓 李詩慧
編輯:黃永佳 許明朗 林頌婷
版面編輯:余穎恒 黎瑋珊
根據《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下稱《準則》),公共圖書館的規劃標準是在每個分區設立一間分區圖書館,而分區內每多 20 萬人口就應多設一間圖書館。早於 2009 年,東區區議會通過在西灣河鯉景灣東區法院旁空地,興建一棟設四層圖書館及兩層安老院舍的綜合大樓。建築署 2012 年完成工程的技術可行性研究,將工程納入「政府工務工程計劃」的「乙級」工程。2015 年,建築署展開綜合大樓初步設計,但之後工程進度便停滯不前。
根據政府的《基本工程項目的推行》文件,基本工程計劃下的工程項目分為四類,即甲、乙、丙、丁四級。一般中型工務工程由提出「可行性評估」到完工需時七年,當中政府需花約一年時間完成初步設計。當乙級工程完成詳細設計及其他準備工作後,便可提請工務委員會升為甲級,再提請財委會申請撥款。

東區區議會早於 2009 年,通過在鯉景灣東區法院旁的地方,規劃興建一棟綜合大樓。
研究十年 停滯不前
現任西灣河區議員麥德正表示,上任後一直有跟進綜合大樓工程。政府不斷指出計劃「正在研究階段」,但實際上毫無進展。他估計 2008 年的金融海嘯,令政府有意透過興建設施提升就業率,但最後金融海嘯的影響未有預期中嚴重,因此未有興建更多設施。加上以整個東區計算,圖書館數量已符合上文提及的《準則》,估計政府因此一拖再拖。麥德正曾經擺街站收集街坊簽名,希望迫使政府正視工程,更於一星期收集到 2000 個市民支持。雖然政府已將工程納入「乙級」,並開始初步設計,但麥德正認為即使事有緩急,亦不應拖足十年。提到綜合大樓的「初步設計圖」,他激動地說:「是假的!我與街坊多次強調(初步設計圖)是假的!」他指設計圖只是政府為應付區議會換屆選舉而交的「功課」,隨時可以更改。
江澤濠曾任五屆西灣河選區區議員,他對現時大樓的工程進度感到無奈。他憶述當初政府要「地盡其用」,指項目不能只興建圖書館,結果大樓有兩層交予社署作安老院舍。江澤濠指出,大樓的興建過程涉及多個部門,部門之間溝通需時,令工程一再拖延。和麥德正一樣,江澤濠曾在區內收集近 3000 個簽名,但訴求未獲得回應。他表示居民熱情日漸冷卻,事情已推無可推,「地又有,錢又有,還可以繼續拖下去嗎?」

現任西灣區區議員麥德正,認為大樓的初步設計圖,只是政府為應付區議會而交的「功課」。

前任西灣河區區議員江澤濠,對大樓落成無期表示無奈。
設施不足 有礙學習
不少市民關注西灣河綜合大樓工程,住在該區的陳同學指出,自己與家人一直關注事件,據悉大樓原定本年落成,但至今仍未動工。陳同學指,缺乏圖書館設施對學習構成影響:「找不到地方溫習,亦未能閱讀想讀的書,有時需要跨區到中央圖書館,影響學習效率。」同區的中六謝同學也表示,自修室對學生相當重要,西灣河一帶向來缺乏自修室,自己會到較近的柴灣或鰂魚涌圖書館自修室,她說:「若這區能加設自修室,會令我方便一些。」
記者亦親身測試由港鐵西灣河站,至柴灣及鰂魚涌圖書館的時間。其中乘搭港鐵連同步行前往柴灣圖書館,全程需時約 25 分鐘;由西灣河站步行至鰂魚涌圖書館則需約 20 分鐘。

西灣河沒有圖書館,令陳同學需跨區到其他圖書館閱書。

謝學生表示,西灣河區有圖書館與自修室,方便了她的學習。
建築署回應指,綜合大樓增加安老宿位的工程處於設計階段,未有具體時間表。設計修改後將向區議會提交文件,並諮詢議員意見,按既定程序推展工程。
立法會工務小組主席盧偉國表示,立法會只有權力審議和批出撥款,他說:「小組無立場和條件決定工程先後優次,只負責研究設計、勘探等技術問題。」盧偉國補充,工程優次先後涉及很多考慮,需要視乎每區原因。而很多工程涉及民生及安全問題,需要優先處理,因此難以評論鯉景灣綜合大樓工程受拖延一事。盧偉國又指出,《基本工程項目的推行》中的時間表,只是一份指引,並無法律效力。
自助借書機 西灣河先行
東區目前主要依賴分區及小型圖書館,但圖書館數量少、地方面積細,加上藏書不足,影響當地居民。政府去年提出在港九新界各設一台「自助圖書館服務機」,第一台將於今年第三季在西灣河港島東體育館休憩處以試驗形式運作,藏書量約有300 多本,提供24 小時借閱、歸還、繳款等服務。
不過,自助圖書館距離港鐵站約有 10 分鐘路程,而且欠缺交通配套,市民只能徒步或駕駛到達該處,或未能真正便利市民。再者,有區議員認為服務機與綜合大樓選址鄰近,兩者只相距約 200 公尺,指服務機可能成為政府的拖延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