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一圍千年跡 百席流水情

一場流水宴席實是百年香港歷史,呼喚全圍街坊鄰里參與的宴會,每每籌備近月,花費傾盆心血。流水席雖非香港獨有文化,但從中卻能看出昔日獨特的宴會形式。所謂流水席,簡單而言:齊人就開臺,食完便離開,宴似水流動,喚四海而來。
副刊

堯記三代籐 堅守七十年

籐器從用料至設計都並非年輕人首選,反而每道折彎的痕跡便能看出七十年磨煉的心血。籐器再堅毅不屈,亦要遭受現實挑戰,「雖然我未必能見證籐器復興,但籐器一定不會消失。」堯記第三代傳人伍美玉扶著籐椅,向香港斷言道。
副刊

黑夜中駛出故事 夜班司機獨白

經過一日勞累後,上班族拖著疲憊的身體踏上歸途,他們經過長時間的,歸心似箭。風雨不改接載這群夜歸人的是夜班司機,在昏暗街燈下,他們每日目睹香港這個大城市的眾生相。
副刊

無聲電影 聾人手語傳心

聾人電影或會讓人糊塗:現代電影聲畫兼備,無聲電影如何說故事?觀眾就如體驗聾人生活,抬眼再看電影,自然更深感受。電影製作複雜,製作聾人電影箇中難度更難以一幀一聲傳達,但有不少電影製作人鍥而不捨,將日常化作獨特映畫,靜候知音欣賞。
副刊

度名奇兵 玩轉譯樂園

司馬丁和DiDi本來只是普通的上班族,兩人誤打誤撞,竟闖進「譯樂園」,成為電影譯名撰稿員!電影業界出奇地有趣,司馬丁和DiDi不但要為外語片譯出戲名,甚至要力保票房!在漫長的「度名」旅程中,他們不但尋得樂趣,還悟到更深的人生道理……
副刊

聽得見的無力 輔導員何以自醫

灘上海星密佈,不知何時擱淺海灘,無法逃離。輔導員沿海岸線走來,眼見悲劇成千上萬,獨自不可拯救,仍將其一一撿起,拋回海洋,盼望讓其尋回希望。 但是,個案不絕,自殺求助漸升,婚姻難題亦現。義工與輔導員再多,亦不可能逐一拯救。無力感與壓力與日俱生,輔導員又該找誰輔導?
副刊

爺孫守古業 大押觀城變

「大押」就似粵語長片中的陳寶珠,怎會與2018年拉上關係。座落於大埔市中心的友安大押,歷經卅載動蕩,紅底蝠鼠吊金錢招牌卻仍吸引著憂愁面孔前來。孔憲剛與Jeff坐在內裏櫃檯齊肩並排,居高臨下打量入鋪市民與手上的抵押品,不需算盤,心中自有價目。
副刊

大專戲劇節 演繹廿載無常

一眾學生、九間大學劇社用二十年光陰堆砌「大專戲劇節匯演」的舞台,台上台下揮灑汗水,訴說故事。演者在台上熾熱耀眼。曾呈現人生無常的大會舞台監督十年間看盡無數黑衣人在台下悲歡離合,他們又怎樣看待當下年青人的紀念作?
副刊

遊走千年史 重塑古模樣 文物修復師匠心轉乾坤

千年文物背後滿佈泥濘,破爛褪色,若要恢復到可供欣賞的狀態,須經文物修復師巧手生花。在古時代的展覽廳旁,藏著並不顯眼的貨運升降梯,博物館職員將破碎不堪的文物小心地送到張綩娟及夏保羅(Paul Harrison)面前,重塑遠古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