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專戲劇節 演繹廿載無常
至今已有20年歷史的大專戲劇節現已開鑼,同學們在舞台上演出無數劇目。演出成功背後除了有幕後人員外,還有大會舞台監督的功勞。他們十年間看盡一場又一場的戲劇,但為什麼今年卻要退下火線?
記者:馮家淇 譚栢妍 田俊豪
攝影:馮家淇 譚栢妍
編輯:彭雪怡 鄭斯蔚 歐嘉俊
版面編輯:歐嘉俊
學生總離不開青春,舞台又牽掛著人生。在劇目之間,九間大學劇社用二十年光陰堆砌「大專戲劇節匯演」的舞台,為觀眾激發自身創想與熱情,訴說你、我、他的故事。演者在台上熾熱耀眼,無數黑衣人在台下悲歡離合,曾呈現人生無常的大會舞台監督,怎樣看待當下年青人的紀念作?
戲劇雖是虛構的眾生相,每次演出卻介乎虛實之間,如夢似幻,每個大學生決意踏上舞台後,總須面臨落幕限期。香港九間大學每年都會舉辦「大專戲劇節匯演」,簡稱「JP」(Joint-University Drama Performance),由大專戲劇節籌委會籌辦,至今剛好二十年。台上流轉數百人,畢業後只有少數人能夠屹立不倒,「三人班」有幸成當中一群。
歐陽翰奇(阿三)、林尚德(德哥)及陳俊傑(Anthony)擔任匯演的大會舞台監督超過十年,阿三主要負責燈光效果,德哥處理行政事宜,Anthony則負責技術監督。相關職位以往均由曾參與製作的學生擔任,可是學生的舞台知識未盡全面,所以邀請「三人班」合作,擔任大會舞台監督。歷經接近十屆JP後,三人決定在今年「退下劇線」,他們明言並非對戲劇失去興趣,只是想調整心態,以更好狀態重回劇場。
燃盡年華 終須休息
阿三與德哥出身於大學劇社,明白學生都想為院校爭光,不過大會舞台監督要兼顧資源分配,即使他們想與學生共同製作出優秀作品,但學生總覺得他們是「雞蛋裡挑骨頭」,態度也與以往不同。於是,「三人班」與學生之間越發缺乏互信,無形墻壁逐漸成型,讓他們萌生休息的念頭。
Anthony並非劇社出身,初時覺得大專戲劇演出充滿熱血,因此一口答應…,出任大會舞台監督。可是經過約14年工作後,Anthony在今屆大會接洽前,決定先退下火線休息,期望能重拾當日熱誠。德哥更把匯演視為教育,每次匯演都盡可能解答同學疑難,「有熱誠才可教同學,假如把JP視為工作便失去意義。」德哥與Anthony因滿腔熱誠而成為大會舞台監督,但亦因一身疲倦而暫時卸下職責。
回顧過去十餘年同行路,Anthony最記得第十四屆「JP」中,由樹仁大學劇社製作的《十月大龍鳳》,他盛讚女主角的演技富感染力。德哥則喜歡第十三屆「JP」中,嶺南大學劇社製作的《全民皆兵》,因覺他們的劇本「貼地」,可以讓觀眾產生共鳴。不過阿三覺得過往劇本較有深度,近年卻多以喜鬧劇本為主。
阿三發現以往表演會出現專業舞台元素,可是近年學生製作的劇目只停留於大學劇社作品,娛樂味重的劇目也增加不少,導致近年「JP」劇本風格轉變。談及劇本創作時,德哥認為應根據自身知識及感受去創作,他知道大部分學生都沒有看過歷年經典作品,認為假如他們可以吸收箇中精髓,加上現實經歷,能更容易令觀眾產生共鳴。
人地變更 今非昔比
回憶十年變遷,「JP」從上環文娛中心搬到牛池灣文娛中心舉行。場地轉換,但空間卻變小。德哥直指上環場地較牛池灣大,各院校有更多位置擺放佈景及道具,學生活動空間及所得資源亦更充足。
土地問題不僅影響製作水平,更影響團隊心情,每年「JP」無可避免會出現學生爭執,不同院校劇社會為場景放置區域、化妝間及場次問題不斷爭論,但德哥認為場地變更加劇了學生爭執。Anthony也認同學生甚少互相體諒,導致大家難以真誠交流。阿三卻忽然憶起當年參加香港戲劇匯演比賽時,參賽隊伍互相支持,不似現時,勸勉學生應對彼此有耐心。
時移世易,現時「三人班」與學生的相處方式也許有別,但仍能說出十年前共事過的學生名字,更形容他們為一世朋友,但問到上年參加「JP」的學生名字,他們努力回想後還是笑笑說沒有印象。「三人班」與「JP」大會由昔日亦師亦友的合作關係演變成冷淡的僱傭關係,學生只覺他們是聘來協助舉辦戲劇匯演的人而已。德哥打趣道:「我的心境仍很年輕,不解為何現時難以與學生混熟。」十年間,「三人班」與學生的關係急劇轉變,難免使他們感到唏噓。
創新思維 增加交流
「JP」籌備不易,失去猶如指揮家的大會舞台監督,就無法協調各院校演出。從中統籌各院校的「大莊」主席難做,卻又有不少人迎難而上。第十屆及第二十屆「大莊」主席陳亮均(Reynard)和廖靖彤(阿水)均來自浸會大學傳理系,Reynard中學時沒有接觸過戲劇,但因既是劇社莊員又是迎新營「組爸」的鼓勵,他毅然出演,一演就是兩場。升上二年級後,Reynard成為劇社莊員及「JP」導演,最後順理成章進入「大莊」。相較之下,阿水任職「大莊」主席自然不過,她就讀中學時已接觸戲劇,讀大學時更成為劇社外務副主席,理所當然成為「大莊」主席。
二人任職主席的年份相差十年,但他們不約而同地想過,讓同場演出的三間大學夾主題,不過基於創作自主,最終未有實行。阿水期望今年能增加各院校劇社交流,讓同學參與其他院校的製作。她又期望讓三間大學共同製作劇目,遺憾各個莊員意見不一,最後決定擱置計劃。
雖說「JP」期望讓學生交流戲劇技巧與創作意念,但阿水和Reynard均對「交流」二字有所保留,他們覺得過程中各院校各自為政,沒有交流可言。Reynard在每次開會時都只處理行政事務,甚少交流戲劇知識,只可額外找方法吸收相關知識。阿水發現大部分觀眾都是只支持自己院校,鮮有觀看整場表演,所以希望透過舉辦演後座談會及頒發人氣獎,吸引觀眾看到最後。
廿載轉眼即逝,各院校的劇社為「JP」揮灑汗水,在舞台上演出無數劇目,更因匯演而連繫在同一場地上。「JP」成為擁有戲劇夢想的學生的一塊踏腳石,讓他們為未來發亮的人生舞台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