濾藍光程式難證護眼
市面上充斥多種標榜護眼的濾藍光 (Anti-Blue Light)手機應用程式。不少人相信程式護眼功效,繼續機不離手。但有手機程式開發商表示,並無進行過臨床實驗證實程式有護眼效用。有眼科醫生擔心市民若過份依賴濾光產品,視力損害將更深。
冥想可緩都市痛症
【本報訊】港人生活節奏急促,工作時間長及壓力大,容易患上情緒病和各種痛症。除了恆常運動外,近年亦興起藉冥想(Meditation) 舒緩各類都市病症。有腰背痛患者稱修習冥想後,疼痛問題得以改善。 記者、攝影:馮家灝 編輯:卓成家 現時一般腰背痛的治療方法包括使用藥物、物理治療、職業治療及施行手術。陳小姐(Lily) 曾經是腰背痛患者,惟經脊醫診治後仍未見太大療效,直至修習冥想後病情才有起色。除舒緩背痛外,Lily 亦認為自己情緒問題亦因冥想得到幫助。她說:「自己未如以前急躁,因壓力所致的失眠問題亦有改善。」Lily 現為香港霎哈嘉瑜伽(Sahaja Yoga)導師。她表示,冥想能透過靜坐方法令人進入平靜的心理狀態,藉此清空腦中雜亂思緒,從而達致放鬆及舒緩壓力等效果。Lily 說,冥想法中,人體共有七個能量運輸點,亦有三條能量管道,稱為左、中及右脈。若任何一個輸送點或管道受阻,便會產生相應的疾病。例如:左脈與情緒有關,若其受阻人就會變得暴躁、心緒不寧等。 冥想減發炎基因 一項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與西班牙發表的研究亦顯示,冥想可通過轉變基因表達模式舒緩發炎。是次醫學研究中,學者比較長期修習冥想者和普通人體內某組特定基因,發現長期冥想者體內促炎性基因RIPK2 及COX2 會下調。學者認為,上述研究反映平穩情緒療法如冥想在醫療方面有一定潛在效用,值得關注。但是,西醫鄧兆棠(圓圖)表示,現時並無醫學根據證明冥想能醫治背痛等組織勞損或骨科疾病。 對於冥想能治療炎症及調節情緒以促進免疫系統等效果,鄧兆棠表示理論上沒有太大功效。鄧兆棠表示免疫系統的調節相當複雜,西方醫學界一直觀察情緒與內分泌的密切關聯,但至今仍未有確切解釋。他舉例指,若人的情緒長期不穩,或令內分泌變得紊亂,因而影響身體其他機能,部份人或可透過冥想調節情緒,令內分泌功能變得平衡。 西醫稱功效間接 鄧醫生指出,背痛、骨質疏鬆及骨刺等問題需要靠臨床診斷及手術等進行治療。但鄧醫生稱,疼痛可由生理問題及心理壓力引起。他說:「冥想作為一種鍛煉心理的技術,對減輕上述兩種因素引起的痛症,尤其由心理方面引起的有一定幫助。」 他提醒市民,利用冥想舒緩不適的同時,應盡早尋求適當治療,以免病情延誤惡化。 特稿:椅上冥想更舒適...
A酸治暗瘡 孕婦易生畸胎
【本報訊】一粒粒暗瘡出現在光滑的臉上,不但影響外觀,也削弱患者的自信心。很多人為盡快解決麻煩,會選擇以西藥治療,但原來其化學成份會令孕婦肝臟功能受損。 記者:李向晴 編輯:葉真真
喉癌者復聲 開班教食道語
【本報訊】本港每年有約 160 宗喉癌新症,常見於男性,患者需做「全喉切除手術」,把喉嚨連同說話的聲帶一併切除。有無喉者苦學復聲方法,更當起老師,幫助病友重獲聲音。 記者: 黃煊玲 編輯:潘敏庭
三歲已加入低頭族 肩頸痛現年幼化
【本報訊】隨著智能產品普及,使用產品的年齡層逐漸擴闊,兩、三歲的小童也開始加入「低 頭族」行列。有醫生指出,港人長期低頭使用智能產品,容易患肩頸痛症。有物理治療師表示,求 醫個案中有年幼化趨勢,情況令人擔心。 記者:陳穎怡 編輯:潘穎苗
淘毒程序簡執法難 危險藥物輕鬆進口
【本報訊】網上購物大行其道,內地購物網站提供各式各樣的商品,吸引港人購 買。本報近日發現,這些網站有出售本港禁止私自購買的危險藥物,甚至有製造迷姦 水的墨西哥鼠尾草出售,情況令人擔憂。 記者:伍培勝 林祺琦 編輯:歐嘉俊 何瑞文
網售泰減肥藥錢易賺 用家:服後即現副作用
社交網站 Instagram 湧現買賣藥物帖文,賣家在泰國取貨,轉售利潤達三 倍。然而,未經醫生署方賣藥,賣家可能觸犯《藥劑業及毒藥條例》,有 買家則表示,服藥期間一度出現健康問題。 記者:黃琬瑜 劉嘉詠 編輯:蘇曉平 譚逸鵬
平價美容又一陷阱 柔唇慘變鴛鴦唇
【美容陷阱】「柔唇」是整容手術的一種,可改變唇的顏色。最近有美容院以平價優惠作招徠,罔顧手術的潛在風險,其中一名事主完成「柔唇」手術後,上唇頓變「雙色上唇」,皮膚專科醫生史泰祖認為柔唇手術有一定風險,市民要小心選擇。 記者:盧思敏 譚之穎 編輯:劉愛誼 費靜瑜
輕視感冒 嚴重可致「面癱」
【本報訊】感冒是普遍性疾病,但如果輕視病情,則有機會引致「面癱」。「面癱」的病症一般不容易發現,通常在病發後數天至一星期才察覺。中、西醫分別指出,若錯過病發後兩星期的「黃金治療期」,有機會無法完全康復,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及工作。 記者:譚卓熙 編輯:盧慧燕
病人有苦自己知 類風濕關節炎遭漠視
【本報訊】「我站在窗邊,的確有一刻想過跳下去。」患上類風濕關節炎的陳小姐,黯然地道出這句話。近年,類風濕關節炎有年輕化的趨勢,此病不單為患者帶來身體上痛楚,更為他們帶來極大的心靈創傷。有風濕專科醫生指出,有新一代的藥物,能治療關節的發炎狀況,有助抑制患者的病情。 記者、攝影:劉俊鈺 編輯:杜斯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