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江初創北上 搶佔環球市場
「大富翁」善用手上資本,憑擲出骰子的點數,決定前進多少步。一點運氣,加無數計算,才能勝出。但現實世界中,每名玩家並非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商業戰場的老玩家早在遊戲裏滾存大量資本,站穩陣腳。初創企業帶着微薄資金與無窮膽量,戰戰兢兢踏上棋盤,憑運氣與策略,期望殺出一條血路。
記者:馮家淇 譚栢妍 林芷晞 張曉欣 吳少琪
攝影:馮家淇 譚栢妍 林芷晞 張曉欣 吳少琪
編輯:李翌成
版面編輯:廖浩曼
2003年,吳偉明(Chris)趁樓市低價,在天后租了一間400呎的工作室,以僅有的三萬元,與當時的女朋友創立設計公司Urban Air Design。公司從小型傳單做起,逐漸接大型企業方案,至2006年開始,嘗試踏足社交網絡,吸引更多顧客。
公司在2007年接到蜆殼的可持續發展計劃,協助蜆殼製作報告,告知持份者公司一年內在環境與社會方面的貢獻。可持續發展計劃有助品牌建立正面形象,但當時並未得到其他企業重視,Chris發現其市場價值,遂接更多同類生意,令Urban Air Design漸得行內認受。
Chris開始在設計行內亦算打響名堂,自然惹來內地有實力的玩家注意,希望與他結盟,但他卻一一拒絕。創立公司前,Chris曾與人合資,但一次北上工作,被內地客戶「走數」,無從追回成本,從此對在內地經商有戒心。
其後Chris再也不願意與內地商家合作,直到幾年前,他才因緣機遇下接觸內地市場。「我幾年前上南京,沒有人知可持續發展是什麼,(可持續發展)在大陸仍然落後。」國內有不少上市公司,每年都須製作可持續發展報告,但內地人苦無概念,須香港人才協助。內地市場價值極高,仍有極大潛力。雖然他有「執念」,不願意北上發展,卻也不願意與錢作對,加上另一位相識多年的投資者願意注資,無疑是給予Chris一張機會卡。
硬拼人工智能
Urban Air Design將於內地開設分公司,品牌名將沿用Urban Air Design,但附帶「China」。Chris不須額外付出資金,但須北上訓練員工。在資金配合下,他終於與棋盤上其他玩家聯手,在不影響香港業務的情況下,北上成立內地團隊。
初步計劃由Chris訓練新人,內地團隊將聘請八至十人。首年內為公司磨合期,投資者將投放300萬至500萬元人民幣,期望首年就能達到與香港同樣的生意額,並於次年把生意額翻倍。擲骰後,他會碰上甚麼機遇還屬未知數,只能用盡辦法,務求在股權上與香港業務撇清,保護自己。
香港人才北上尋金並不罕見,不過近年中國大陸市場雖大,挑戰亦大。Chris以「關刀」形容公司獨特才能,若沒有這把關刀傍身,貿貿然冒險進入內地市場,難以掙得十元八塊。
設計意念尚能與內地人才一戰,但人工智能卻是內地強項,本地薑該如何挑戰?本地初創公司有光科技就將資源孤注一擲,發展語音辨識及自然語言處理,專注拆解中國方言,服務內地客服中心。首席執行官溫豪夫博士(Miles)在2015年8月起步,獲大學科技初創企業資助計劃(TSSSU)資助60萬入場費,得以踏上棋盤,成為玩家。
獲得注資以前,Miles也一直跌跌碰碰。2015年5月時,他在重慶遇上瑞安集團主席羅康瑞,對科技生意大感興趣。不過Miles一回港就接到同伴決定退出的消息,心情一下子跌至谷底。幸得另一名夥伴繼續支持,Miles決定白天與客戶接洽,晚上編寫不同的程式代碼,苦等機會到來。
幸運之神終於眷顧Miles,維港投資(Horizons Ventures)於2017年11月投資數百萬美金,成功由7人團隊半年內大幅增致20多人,令公司發展潛力大增,加速開拓內地市場。早於2017年5月,Miles便已有計劃研究在內地發展,並於今年2月份正式於內地成立分部。目前,已為3至4家內地大型企業提供服務。目前香港部門主力負責研究與開發,而內地部 門則負責銷售與市場推廣等工作,未來也不排除把香港的工作遷往內地,並會視乎市場需要而開發用於其他方言的技術。
對比其他人,Miles創業經歷已算平穩,獲得資助亦在較短時間內,CBD智能迷你倉創辦人曹肇棆(Alan)就不太幸運。頭幾次擲骰子都只得小點數,只能走前一兩步,不見發展良機。
港味模式陸經營
Alan於2005年回流香港,從事房地產信託基金工作,期間曾創業為航空公司製作廣告,惜遇上航空公司倒閉及金融海嘯,因此業務被迫終止。當時他常在電視看到迷你倉廣告,覺得迷你倉有利可圖,但眼見香港市場飽和,因此轉向發展儲物櫃業務。他曾在天星碼頭與時代廣場設置儲物櫃,但業務只維持了短短七個月,亦無奈休止。一次他往北京工作,發現內地仍未拓展迷你倉市場,經過六年研究,Alan籌得50萬元,在2014年創立CBD智能迷你倉。
現時CBD智能迷你倉在國內有30個據點,員工人數約50人,負責財務、推廣、客戶服務等。當中廣州設七個迷你倉,每倉約六至七立方米(約20呎)。「任何大城市都避不開迷你倉,這是一個規律,你去東京、首爾,(迷你倉業務)很成熟,因為大城市(呎價)會貴點,即使是印度都有迷你倉需求。」Alan於2016年中重新推儲物櫃,以杭州作試點,但公司仍以迷你倉為核心業務,儲物櫃則作配套。
去年Alan獲南豐地產基金融資,至今投資數千萬元。賴此投資,公司得以全方位發展,訂單數量大幅提升。去年公司收到約2,000張單,收入八成源於個人消費者,兩成為企業用戶。據Alan觀察,兩種用戶訂單都有上升,不過主要以個人消費者為主。雖然公司暫時未能盈利,但他視現時為增長期,今年首季業績已是上年的六成生意,盼年底能收支平衡。
CBD智能迷你倉的版圖愈來愈多,由北京擴展到廣州、深圳及內地其他城市,期望四至五年內能開到十萬立方米出租面積,成為連鎖式品牌,卻暫時無意在香港發展。「投資方目標及要求是做多一些國內(市場),香港有很多厲害Players,市場沒可能相比。」
近年不少港人以成熟的經營模式進 軍內地,發展壯大後以成功的一套,嘗試擴展至世界各地。「中國大陸與印度,合共28億人口,剛好是三分一個世界。」甘亮得(Bryan)在2015年創立白富美國際有限公司(BFMe.com),經營國際海外網購。雖然創業僅三年,他卻非新玩家。
神州跳板 登陸印度大地
Bryan大學時,曾以社交媒體平台獲資助研發,亦在畢業後研發了一個以電話聽電郵的軟件,但兩項發明都無法推出市面。「時機不是太快,就是太慢。」其後他加入巨企阿里巴巴,更成集團國際站港澳區業務主管, 負 責 拓展業務。失敗先例,加上在阿里巴巴工作體驗,令他不再盲目追求創新。「產品排後,商業為先。我們現時的產品比較簡單,比較適合香港市場。」
若要在棋盤上打出生天,個人努力固然重要,但只得個人又該如何拼出血路。Bryan創立公司後,物流成最大困擾,幸好他認識圓通速遞國際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林進展,為他解決中國與海外市場之間的物流障礙。其後又為他介紹印度龍頭物流公司DTDC,將公司打入印度市場。
BFMe.com平台將海外商家貨品引入到從未接觸過的市場。由交易、物流到收款,商家足不出戶都可將商品推到「三分一個世界」,每年營業額達300至500萬美元。公司不僅負責營運交易平台,更會為商家提供顧問服務,分析商品在目標市場定位,向商家提出建議,期望進一步改善商品銷售額。在商家要求下,公司甚至會制定市場宣傳策略,通過互聯網及實體營銷策略,令商品得以接觸更多客人。
創業首階段,公司耗費約150萬美元,當中工資佔總成本約七、八成,如技術、客戶服務、市場推廣等。至今公司以中國、印度與香港為主,當中只有香港收支平衡,印度則接近平衡,而中國仍要發展至2018年第四季才能達到。「我們做商家生意,新年聖誕是淡季。」他續道,「但整體來說,生產能力是向上的。」
在棋盤上,玩家並非佔有愈多「地皮」就愈富有,重點要在原有「地皮」上站穩陣腳。未來三至五年內,Bryan都不會再開新市場,現時公司管理三個平台已十分吃力,因此先以發展成一、二線平台為目標。不過,他透露公司曾在一帶一路沿路國家搜集資料,例如斯里蘭卡、尼泊爾等,希望先找當地合作伙伴,避免冒險,「現時有三分一個世界已經很足夠。」
繞了一大圈,Bryan終於回歸原點,在香港設立BFMe.com分站。香港佔整體業務比重雖不大,但人手資源與租金成本相對較高,因此決定回到本港發展亦須多番考慮。Bryan明言除放眼外地市場,同時盼能走回起點,於本土創立一個香港營運的網購平台。「我想證明香港是有電商(發展空間),並且將北京創業思維引入香港。」
「過江」殊不簡單。不像一般人從羅湖過境便是,初創企業要在內地市場成功突圍,不但要克服技術障礙,更甚是文化差異與市場分別。骰子早已擲下,但不少初創企業仍不知能走得多遠。這場沒有終點的大富翁遊戲,亦沒有休止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