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文本 研讀現實 同志教授何家珩
性小眾權益一向是世界性議題,但香港作為國際都會,對同志議題的態度仍然是一成不變。
記者:何 晴 梁錦瑩 黃皓琳
攝影:江珮麒
編輯:陳采兒 劉翠湖 余詠嫻
版面編輯:鍾卓燃
香港自詡國際大都會,但對LGBT議題卻異常保守,不僅支持聲寡,歧視更不絕於耳。性小眾爭取權益之路並不易走,甚至要跨越文化與傳統價值觀,犧牲太多來追求真我,但Jason決意擺脫身份枷鎖,以文本、理論與自身,教導年輕一代打破性別框架,革新社會偏見之餘,亦覓回受社會規範而捨棄的情感。
訪問相約在香港大學教學樓,記者甫到埗,遠眺到一個年輕男子四處張望,豈料他就是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教授何家珩博士(Jason)。
36歲的Jason主要教授電影文學、同性戀研究及性別與性向等課題,他也活躍於推動同志平權,不時演講同志和性別議題,以及參與LGBT活動(Lesbians女同性戀者、Gays男同性戀者、Bisexuals雙性戀者與跨性別者Transgender),例如香港大型LGBT嘉年華「一點粉紅」(Pink Dot)。
意外出櫃 家人默許
出櫃是大部分同志最艱鉅的抉擇,往往因憂慮家人與朋友的看法,因而躊躇不前,但Jason早已在中四時意外跨越難關。「當時我帶了一個哥哥回家,卻被父母撞破,他們自此知道我的性取向。」他知道父親思想較傳統,亦會因此而痛心,但出乎意料,父親知道後沒有多說甚麼,如典型家長般逃避,寧願讓事情丟淡。
「我大學時再次帶男性朋友回家,但家人對此事好像沒有意見,所以我就當他們默許了。」Jason覺得父母其實頗溺愛自己,慢慢接受了他的同志身分,「事情來得很自然。我經常為我的父母自豪,我相信這不是一般中國傳統家庭可以想像到。」
Jason的內心亦有許多掙扎,覺得同志身分令家庭蒙羞,「我真的很討厭農曆新年,每逢新年前幾個星期,我心情都會很低落,因為仍有親戚問我何時帶女友見他們,我真的不知道他們是要我家人出醜,還是他們真的不懂。我在這個時候忽然變得很傳統,即是覺得在某方面對不起家人,就要在另一方面補償他們,就是修讀博士課程,讓。」雖然他明白不應因此感到羞愧,但在家人面前,身為兒子的他亦難免會內疚。
因禍得福 啟發學生
當初Jason因會考失利,與心儀的心理學科擦身而過,闖進了比較文學的大門。他托著頭憶述:「我第一個學期誤打誤撞選讀了有關性別研究的科目,雖然只教授基本知識,但這科目和任教老師完全改變了我。我沒有誇張,真的是改變了我一生!」後來他當上文學院講師,教授有關比較文學和性別研究的課程,「有甚麼比一個實實在在的男同志在你面前分享同志的生活和故事好?上課不只是講理論和文本,更要讓他們知道現實,因為它們可以是三種截然不同的事。」
Jason的同志身分認同亦令學生衝破性別枷鎖,間接令不少同性戀者鼓起勇氣,接受真實性向,「他們在讀這門科目之前,可能有想過自己是否喜歡女孩,但會告訴自己不是的,只是當他是妹妹,或是當他是姐姐。當接觸到一些同志研究的理論、電影、文本和文學後,簡單來說是啟發了他們,發覺原來真的有這個可能性。」
部分學生自覺並非異性戀,但卻因從小建立的價值觀影響,從來不敢去相信。「宗教是他們最大的枷鎖,因他們知道自己的宗教不允許同性戀。這樣的矛盾令他們很沮喪。但我慶幸他們能衝破(枷鎖)和解放自己,這就是理論和文本的威力。教會學校(影響力)再大,他們都是人,你不能阻止人去接觸電影、文學等文化藝術,它們的力量是無法想像般大。」Jason眉飛色舞,這既肯定了他的教學工作,亦因自己能幫助學生接受真我而自豪。
消除歧視 遙遙無期
教學上感到自豪,性向上Jason亦抱有Gay pride(男同性戀自豪感),令他勇於向身邊人坦白性向,但香港始終相對保守,市民難免漠視議題,不願正視,甚至討論。他搖搖頭指,雖然香港有不少人為性小眾發聲,但大眾偏見仍未消除,甚至令Jason感到厭倦和灰心,「好像整個立法會議會只有一個陳志全,他的聲音已經夠大,但他又做到些甚麼?」
Jason批評港人對不符個人利益的事置之不理,深感無奈又憤怒:「他們會說性小眾權益並非迫切議題,叫人先想想房屋、醫療、教育。只要我們(性小眾)不是有很差的事情發生,議題就可以擱置,所以性小眾權益才一直停滯不前。」
香港自詡國際都市,但Jason覺得港人在性小眾權益的道路上走得很後,「不要說和台灣相比,(香港)根本不能攀比。很多人覺得香港與大陸相比,對性小眾已經比較友善,但如果認識多點上海、深圳的同性戀文化,會知道她們(接受程度)比香港好很多。」Jason嘆道,要數香港同性戀電影,學者還是會說20年前的《春光乍洩》,香港性小眾文化不只停滯不前,更是逐漸倒退。
推廣性小眾文化的責任不只在民眾,Jason覺得政府更是責無旁貸。2020年本港將舉辦同志運動會,但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卻以天主教徒為由,拒絕祝賀及出席。「我現在說出來也覺得毛骨悚然,有沒有搞錯?我認識負責申辦同志運動會的人,他們都很生氣。(林鄭月娥)身為香港領䄂,申辦團隊做了這麼多事情推動運動會,最後竟換來一些宗教論述而埋沒所有努力,到底發生甚麼事?」
Jason深信一個多元社會需要不同聲音,但奈何香港政府和社會都漠然置之,更是拒之門外。雖然性小眾鼓起勇氣踏上爭取權益之路,改變社會偏見,無奈驟眼一看,彩虹仍是望塵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