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女談性 蘇美琪
女生談性,很自然被標籤為「不正經」,甚至「性開放」, 全因時下仍存在不少刻板的成見。現為「糖不甩」網絡總監的蘇美琪有見及此,毅然與幾位志同道合的學生,投身推廣正確性觀念及知識的網上平台,她說:「願意談性等於會隨便發生性行為已經是其中一個謬誤,希望可以改變這些錯誤的想法。」
記者:蕭嘉聰 劉螢諭 鄭雲風
編輯:陳詠賢 歐梓淇 劉昌健
攝影:劉佳男
從前有「南官夫人信箱」和「Miss Sex」等專欄宣揚性知識,但社會始終缺乏一個全面討論性的平台,讓不少「心急人」無所適從。偏偏社會,特別是年輕人,對「性」的好奇一直存在,就如主張健康談性的義工團體「糖不甩」的核心成員蘇美琪(Miki)所言:「無性教育都是一種性教育,(家人和學校)迴避成個關於性的議題,要結婚後才可以傾的話,那當時的性知識從何而來?」說得身同感受,全因 Miki 自己的家庭都「避而不談」,她解釋:「我月經來了、買胸圍等,都是和朋友一起處理,屋企沒有做過什麼,這跟大部分家長採取的方法一樣。但其實性教育不止於性行為,同時關於我們的身體發育,兩性關係,甚至將來結婚生育。」
憑著過來人的經驗,促使一年前仍是浸會大學人文及創作系三年級學生的 Miki 被「糖不甩」招募義工的宣傳吸引。「當時『糖不甩』剛剛成立,暑假有時間就報名參加了。後來隨著負責工作越來越多,包括社交網站、討論區、網站等, 現時連同我的四位核心成員都是學生,要同時兼顧學業,我們都是靠對推動性教育的熱誠才一直支撐下去。」所提到的熱誠,源於她堅定的信念。「性教育不是鼓勵大家發生性行為,而是要教育人在發生親密行為前或者事後有足夠知識,清楚會為自己帶來什麼影響,才是最重要。」
為「性」遇阻礙
亦因 Miki 決心為本港性教育出一分力,所以即使家人反對,她都從容面對。「初時媽媽好反對我做這件事,她覺得一個未婚女性同人講『性』是一件好錯、好不體面的事,甚至覺得好『污穢』。」幸好,經過一段時間,家人漸漸予以理解。「我向她解釋我們是以好正面的態度去談性,不是用來做包裝,形象好健康和清新,真的希望可以幫到青少年,她現在都沒有再反對了。」言談間,Miki 說話有條理,目標清晰,聽得出她絕非「三分鐘熱度」。
不過,要管理有關「性」議題的平台,始終會面對一些困擾。Miki 說:「好多人 inbox 我們找 Sex Partner(性伴侶),我相信社會對性的壓抑真的太大。」那麼應該怎麼回應?她答:「我會說我尊重他的需要,但我沒有這個需求。或者之前 Sex Secret 專頁大熱,我有留言解答一些疑問,所以有人會以為可以和我更進一步,這也印證到『談性等同性開放』的謬誤。」
她又提到很多人因缺乏正確的性知識,導致求助時非常焦慮,同時埋下更多隱憂。她舉例:「有女生問我們關於不安全性行為和避孕藥的問題,細問之下才知道她根本不清楚避孕藥不可以中斷三日或以上再服用,所以我們給了家計會的資料,讓她去領取事後避孕藥。後來好慶幸她從 Instagram『事後丸』的 Hashtag 找到我們,因為網上售賣很多來歷不明的藥,好擔心有人會買到對身體造成傷害的假藥。」
社會謬誤多
那麼多成見和謬誤,其中一個原因出於教育。原來,政府只在 1997 年發表過非硬性規定的《學校性教育指引》供學校參考,但性教育的範圍和內容往往參差不齊,Miki 更直言很多學校只「輕輕帶過」。「學校只會叫學生不好拍拖,或者只派衛生巾和安全套叫學生試戴,就完了所謂性教育。有學生會問我們胸部一邊大一邊細是否有病,或者將自己同其他同學的陰莖比較,長遠對學生的戀愛、婚姻甚至對身體造成負面看法,所以我覺得要慢慢改變。」她指糖不甩正與關懷愛滋和香港大學 QSA 研究出版一個性教育的教材,希望推行一個較全面的性教育課程。
學校以外, 社交網站上一些 Sex Secret 的專頁又是否起到年青人對性知識的關注? Miki 對此甚有保留。「以秘密作為包裝的確吸引到人去談論性,但大部分負責人都甚少提供正確答案給予發問者,而留言的亦有好多不負責任的人,會說以可樂灌洗陰道可以殺精、當有人說擔心自己陰莖尺寸時又答『哥哥幫你看看』,都是不尊重的說話。」
因此,她希望「糖不甩」可以切實提供正確的健康性知識,笑著說:「我們的義工包括社工、性治療師和婦科醫生等不同人,亦會提供戀愛暴力、生理健康的工作坊,總會提供到相應的建議,所以歡迎大家找我們。」年紀輕輕的Miki 言談不但有條理,還對工作有清晰的目標,難怪「糖不甩」在短短一年間已廣受年青人的注目。
後記
很有興趣知道一個性教育平台取名「糖不甩」的原因,Miki 解釋源於創辦人辛小姐的想法。「她覺得性是一樣很自然、與身俱來的事,談性的時候就好像進食一樣大家都喜歡的食物,所以決定以香港地道甜食代表機構,希望有種甜蜜的感覺。」食色性也,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