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佔領運動持續逾半百日,金鐘佔領區內不難發現一件又一件的藝術品。創作人表示,藝術品能團結港人,希望有關機構能將之保存。香港藝術發展局則稱,藝術家和團體可因應不同議題或意念創作,並可自行申請計劃資助。

記者:梁敏婷 編輯:何思穎

 


廣場上「雨傘男神」旁有一個名為「語傘」的小塔, 由形態不一的黃紙傘組成。協助製作「語傘」的 Fish 首次參與製作與社會運動有關的藝術品。她認為,摺 紙傘可以凝聚市民,讓在場人士在傘上寫下祈願句子,為 自己及他人帶來正能量,吸引更多人參與摺紙傘。她不諱 言,擺放「語傘」曾考慮附近藝術品的數量,希望佔領區 成為小型藝術區。 紙傘容易損壞,下雨時,附近留守者會用透明膠覆 蓋。Fish 亦承認作品較難保留,志在「曾經存在過,成為 回憶的一部份」。至於如何處置呢?她曾考慮將紙傘製成環保紙,循環再用。不過,亦有組織聯絡她,希望能協助 保存作品。

特地由紐約回港的 Brian 選擇以「畫 banner」形式發 聲。他認為近日佔領者士氣稍為下降,故以揉合毛筆字風 格的漫畫,為觀賞者「提神」。他透露有自願團體擔心橫 額於清場時遭受破壞,希望能代為保存作品,他亦表明, 「作為歷史保留是好事。」

民間團體計劃保存藝術品

運動期間出現各式各樣的藝術品,有團體計劃為它們 作保存工作。「雨傘運動視覺文化庫存計劃」(下稱文 庫)成立不久,召集義工為藝術品以時間軸形式作記錄, 以及在危急關頭搬走藝術品。負責人 Clarisse 說,當初見 到一幅因清場而被棄置的畫作,令她與友人萌生建立文庫 的念頭,希望記錄這場運動的每一個故事。所謂的時間軸 記錄,即是用一件物件代表每日事情的進展,例如在佔領 區的一張傳單。她指出,藝術品不僅改變佔領區的空間用途,更促使「民間創意大爆發」,因是次參與作品製作的 都是普通市民。 文庫以作品的歷史價值、可行性及時間來判斷「保 護」對象。以擺放在佔領區迴旋處的「聚傘樹」為例,義 工會先拍照記錄其變遷。不過,因藝術品與政府公物鐵馬 相連,搬運時需一併考慮法律問題。當作品面臨被破壞的 危機,義工才會將之搬離。文庫重視藝術品的質性研究, 建立網上平台,將照片標籤在網上地圖,公眾亦能補充資 料庫,為研究出一分力。

冀政府主動保護藝術品

藝發局表示,歡迎藝術家及團體因應不同議題或意念 創作及申請計劃資助。Clarisse 則認為,這次當局應主動 照顧民間創意,勿忘使命。她續稱,計劃資助屬一次性撥 款,作用不大。早前曾有民間藝術館因管理問題消失,故 她認為文庫只能短期保護藝術品,成立資料庫才能將這段 歷史完整的保留下來。

按此詳細閱讀【雨傘運動特輯】

 

留言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