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競運動抬頭 全職打機不是夢
【本報訊】最近一齣名為《完美人生》的微電影,以「打機」維生的電子競技選手為題材,熱爆YouTube。投資拍攝該片的香港電子競技有限公司創辦人鍾培生,看準年青人對電玩的熱忱,不惜放棄投資銀行的高薪厚職,投身電競行業,更將自己的理想予於工作中,以行動證明打機可以是正職,希望一洗世俗對打機的負面印象。
記者:張肖彤 何廷浩 羅彥朗
編輯:于健民 盧庚瑋 張明彥
電子競技的出現,始於10 多年前的熱門射擊遊戲「絕對武力」(Counter-Strike)。時至今日,各式各樣的遊戲,不論戰略、格鬥、休閒類,都被帶上比賽舞台。在歐美、韓國、中國大陸等地,電競運動早已蓬勃發展,成為職業,但香港一直未有公司肯投資,有人就看中這個契機,銳意開創本地市場。
鍾培生在2012 年開辦電子競技公司,因注意到香港年輕一輩非常關注電子競技,但欠缺像歐美、韓國般的平台,讓他們發揮所長,所以決定放棄穩定收入,用1,000 萬港元與朋友成立全港首間電競公司。
他指出,公司現時有13 名全職員工及43 名選手,全部年齡在30 歲以下;相比初成立時僅3 名員工,擴張速度非常迅速。
積極宣傳 攻年輕市場
公司主要針對13 至34 歲,具消費力的年青群體。透過投資職業隊伍、舉辦比賽等,以爭取不同品牌的贊助,從而增加曝光率和知名度,推廣電子競技運動。早前公司主辦的第一屆香港電子競技總決賽,雖然活動經費未能回本,但門票全部售罄,而且得到不同媒體報道,達到公司現階段的宣傳目標。
不少職業電競選手都有自己的網上直播頻道,鍾培生指,每次在網絡上直播選手遊戲時,都有大批年輕網及廣告,「(情況)與電子傳媒一樣。」他又指出,「2000年後上網多過看電視」,所以相信電子競技在本港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新興行業 風險成本高
鍾培生說,電子競技發展在本港屬起步階段,欠缺相關專才,「很多人連甚麼是電子競技也不知道。」投資新興行業成本不少,風險亦高,管理層必須很熟悉行業發展,但要向外界闡釋有利可圖之處非常困難,公司的營運成本中,比例佔最大的是員工及選手薪金,其次是舉辦活動的經費,「上次的比賽已花掉300 萬。」
雖然行業發展面對重重難關,他不擔心有其他公司加入競爭。他稱,公司雖然開業不久,但已有投資銀行答允在短期內注入資金,未來會有更多空間大展拳腳。
選手生涯短 獎金達數萬
電競選手不作公開招聘。前電競選手兼職業電競隊伍領隊Sunny( 圓圖) 指,現時公司主要在業餘比賽中,發掘表現優異及具潛質的選手。初入行的選手底薪一般為6,000 元,經驗玩家則約8,000 元;準時出席每日訓練將有表現金,而勝出比賽後亦會獲比賽獎金,由1,000 至幾萬元不等。
選手的職業生涯和運動員一樣有限,以講求反應的射擊遊戲為例,隨着年齡增長,選手身體質素及個人反應日漸下降,黃金時間只能維持至約23至24 歲。Sunny 指出,一些講求思考及經驗的戰略遊戲,黃金時間可延至28 至30 歲,職業生涯相對較長,而選手實力亦會隨經驗累積而增長。
盼改打機負面形象
Sunny 認為,香港電競運動發展遠落後於其他地區,是因為政府缺乏支持及配套,而各遊戲代理商亦因商業因素各自為政。他舉例說,韓國政府對電子競技大力支援,與其他傳統行業一樣獲得社會認可;而中國國家體育總局亦將電子競技列為第99 個正式體育運動項目,以便職業化。
他又說,香港電子競技發展並不需要政府在財政上的支持,反而希望政府可以透過宣傳推廣,改變公眾的負面看法,讓更多人認識電子競技這個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