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會質疑自己是否過度消費,但看著旁人總覺羨慕。加上每次煩惱疲倦時,更想獎勵自己,於是愈買愈多。」Z世代愛享樂,重視一刻虛榮,不容忽視的高消費力,令他們成為消費新力軍。信用卡帳單或成隱憂,欠缺儲蓄計劃未知是福是禍,但一眾商機卻跟隨他們的步伐迅速誕生。



記者:梁思行 蕭佩欣 何子遠 馮家淇 譚栢妍
攝影:蕭佩欣 何子遠 譚栢妍
編輯:黃詠琳 莊汶琛
版面編輯:馮家淇 杜沛妍

  「有次去日本旅行,買得太得意忘形,結果碌爆三張信用卡。」22歲的Emily(化名)從錢包拿出五張信用卡,興奮地介紹每張信用卡的迎新優惠及限額,其中一張限額更高達12萬元。「申請信用卡就送飛行里數,有些可獲1,000元的現金回贈,不知不覺就申請了這麼多。」

衝動購物 伴隨隱憂

  Emily來自中產家庭,家人每月給予4000元零用錢,加上兼職收入,月入約7000元。像典型年輕人,Emily也喜歡旅行和網上購物,她平均一年出遊五次,足印遍佈日韓台。兩年前的日本之旅,她購買藥妝、衣物,加上訂購機票及住宿,簽帳近三萬元,回港後只夠清還其中兩張信用卡卡數,另一張只能還最低還款額。Emily本想靠自己還清欠款,但實在無法在短時間內籌得款項,逼不得已向父母「求救」。Emily雖被他們罵了一頓,但最後仍替她清還。

  Emily拿出最新型號的智能電話,向記者顯示自己Instagram追蹤的商店帳號。「網店會在Instagram的即時動態發佈最新資訊及優惠,一看中(產品)就馬上聯絡他們。」她笑言有時覺得自己過度消費,然而社交平台上,琳瑯滿目的宣傳,猶如潘朵拉的盒子,總讓她忍不住觀看繼而購買。

  根據香港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本港有大約一百萬名Z世代,佔總人口一成四,而全球Z世代人口則佔32%。按美國人口學家William J. Schroer的分類,像Emily的「95後」被劃分為「Z世代」。有別於Z世代的「前輩」,即千禧世代(1980至1994年)、X世代(1965至1979年)、嬰兒潮世代(1946至1964年)和沉默世代(1900至1945年)。

  Z世代被稱作「數碼原住民」(Digital Natives),由出生起便離不開網絡二字。1995年,亞馬遜(Amazon)推出,美國第一代網絡公司網景(Netscape)上市;Z世代出生時,網上世界已蓬勃發展;他們兩歲時,Google誕生;剛上小學,Facebook面世;初中時,蘋果推出第一代iPhone,各種社交網絡如Instagram及Snapchat亦隨之湧來,雖豐富他們生活圈子,同時讓他們依賴網絡。

  根據環聯2018年數據,每10個新信用卡申請,有3個由「Z世代」包辦。而截至2018年第2季,Z世代持卡人數增至16.3萬人,應繳還款額增至10.45億元,分別按年升50%及85%。像Emily一樣,期內拖欠卡數約有3,094人,按年升45%,總拖欠金額亦增至4,400萬元,按年升約52%;人均拖欠金額增至1.42萬元,按年升約5%。「95後」卡主數量更按年升50%,欠卡數問題成為一大隱憂。

專屬借貸 助決卡數

   一疊疊信用卡帳單向Z世代襲來,借貸平台則應運而生,助他們「一決卡數」。為大專生而設的理財平台Zwap於2015年成立, Zwap副總監郭子瑜(Alex)指自己是過來人,認為學費可以慢慢償還,但生活上仍有其他需要花費的地方,加上學生收入有限,Zwap協助年輕人解決經濟問題。

  Alex坦言,由於自己學生時期曾遇到財政困難,即使學費方面有政府資助,但面對生活上的支出時,向身邊人借錢會感到難以開口。因此,他希望市面上有類似Zwap的借貸平台,以助學生應付不時之需。他又指雖然學生資助處有向學生提供資助,例如學生免入息審查貸款計劃等,但申請過程複雜及需時,相反私人貸款平台更方便。

Alex認為年輕人借錢會難以啟齒,Zwap協助他們解決經濟問題。

  Alex指出,公司的主要營運成本包括員工支出和技術開發,透過社交網絡宣傳,借貸人繳交的資料均由人工智能系統審核,「早期 Zwap 仍接受親身到辦公室繳交資料,後來連實體店也無需要,因由申請至批核都由電話完成。」

  「還得到先好借」,這忠告除了在各大廣告聽到,Zwap亦透過嚴謹的審批系統,控制壞賬風險。適逢開學初期、「sem break」及暑假是學生借貸高峰期,借貸金額由2,500元至40,000元,利用人工智能系統,評核借款人所提供的就讀院校、年級、GPA及借貸原因,從而批出適合的貸款額及年利率。Alex透露主要借貸原因為遊學、自我增值甚至投資,一般可獲批15,000至25,000元。Alex認為Z世代有理財計劃,大部分同學如期清還,如有同學遲還款項,公司會致電及通過「Whatsapp」提醒並寛限他們數天。

Zwap提供不同貸款方案,方便不同需要的同學申請。

  Zwap按還款能力、還款期提供不同貸款產品,其中「KO Min Pay(解決卡數)」計劃,針對大學生欠款,協助他們清還利息高昂的卡數。Alex表示:「如果每月用信用卡簽賬一萬元,只還最低還款額,銀行利息高達37至40%,再加每月手續費,對學生來說是一個負擔。我們幫同學減少高昂利息支出,清還卡數後,再讓他們以低利息清還給Zwap。」

依賴網絡 商機湧現

  按旅遊網站 Expedia Media Solutions 2018 年數據,Z世代每年最少去兩次旅行,近七成人會用智能手機尋找目的地,旅行已成Z世代首選。Z世代還沒有或剛剛開始經濟獨立,甚至仍在花費父母的錢,Expedia Group Media Solutions產品管理部副總裁Lisa Lindberg說:「作為首代全數碼化世代,Z世代的旅行者可能受到社交媒體和廣告的影響,特別是吸引的圖像,因此營銷內容豐富,支援手機介面和多平台的方法,以吸引這些有價值的受眾。」

  Z世代將於2020年成為最大的「客群」,其消費能力高達1430億美元,令大量商機湧現。2014年在台灣成立的旅遊體驗平台KKday,以低價提供逾萬個,來自80個國家、500個城市的旅遊產品。創辦人看中香港的旅遊市場成熟,在成立翌年進軍本港,建立首個境外據點。

  KKday僅有15個員工,全部都是90後,負責市場推廣等工作。Cony指,老闆認為新興行業由年輕人主導,能更了解年輕人想法,有助調整策略,「我們大部分生意都能在網上完成,不需要像傳統旅行社般在旺區開店。」

  在營銷策略上,KKday將固有行程變成「旅行插件」,讓客戶自由配搭。市場推廣主任莫雅瑜(Cony)指出,年輕人較喜歡選購旅遊必需品,如日本鐵路周遊券、電話卡及 Wi-Fi 蛋或樂園門票。95後約佔公司客量三成,消費力雖較低,但外遊次數多,例如大學生普遍選擇在「sem break」旅遊,加上 Z 世代較少習慣儲蓄,反而願意花費在旅遊,市場潛力非常大,「廉航和住宿愈來愈便宜,整體旅遊成本降低,行程就更多選擇。」

  Z世代旅行次數增加,地區亦不僅局限於熱門的「日韓台泰」,他們開始發掘新興景點,更要求深度體驗、個人化及有彈性的行程,亦讓KKday增設更冷門城市及獨特活動,「去台灣不一定要去101,去日本不一定是大阪,也可以踏單車遊景點。」

  KKday深知Z世代依賴網絡,無論在推廣或訂購上,電子化是未來發展方針。KKday線上廣告較多,如在大型搜尋擎如Google、Yahoo下廣告,只要消費者搜尋相關字眼,就會彈出KKday相關資料。「其實新一代很少用Facebook,他們偏向用Instagram。」Cony指會使用「微網紅」(Micro-Influencers),透過他們在社交平台發帖子,以人數制勝,打入年輕客群。現時客戶仍需到辦公室或到埗拿取實體門票,Cony笑言「對Z世代來說,去旅行社拿張票都很麻煩」,針對Z世代的懶經濟,KKday推出電話程式,由訂購、取票都能以一個應用程式解決,「一機在手」就能預訂所有行程。隨著更多Z世代進入職場,在消費力增加之下,Cony預計該批顧客在消費力在十年內將會增加一倍。

思錢想後 免除危機

  「現在很多人會覺得借錢非一件羞恥的事。」東華三院健康理財家庭輔導中心主任陳福龍認為,對比40歲或以上的中年人士,Z世代花費較多在消費品上,例如衣服及手機,並會選購較高級昂貴的品牌,以滿足心理需要。陳福龍指,家長甚少與子女討論理財觀念,學校教育亦有不足,再加上應用程式及網絡的盛行,現在借貸比以前更容易。

  陳福龍指,遇到理財問題的學生,普遍在畢業後才向機構求助,「他們在讀書時期以Min Pay暫時止住貸款,沒有即時爆煲,因此沒有向我們求助。」不少 Z 世代剛畢業投身社會,人工微薄,但每月仍需應付交際和置裝等開支,令還款額愈滾愈大,直至無力償還才會尋求家人協助。

陳福龍指數字未能反映真實情況。

  可是,並非每個家庭都有能力為子女償還債務,有的更是有心無力,「我們大多的求助個案都是求助者的親朋戚友向他們推介的。」在提供協助之前,機構會先釐清求助者的問題。陳福龍表示,在提供協助之前,機構會先釐清求助者的問題,「如果有病態的消費習慣,我們就會有心理輔導和行為治療,有些人是家庭壓力,有些是抑鬱症,我們了解問題再對症下藥。」他表示,只有解決根本問題,才能避免重蹈覆轍。

  陳福龍認為「631」是理想的理財比例,即工資的60%是生活上的洗費,30%是儲蓄,而剩下的則是投資。比例上的分配可隨境而定,但重點是要有「比例分配」的計劃。他強調,儲蓄著重的不是金額,而是有沒有實行過這個概念。他直言,儲蓄比以前難不是因為經濟發達,而是廣告、氛圍、教育等因素令他們覺得儲錢不再重要。他認為氛圍最難改變,「最主要是網上討論區和傳媒,如傳媒寫的是負面的,全個氛圍都偏向負面。」陳福龍認為這個消費模式短期難以改變,擔心踏入消費世代的人會愈趨年輕。

  「入好大學、找一份好工、拍拖,然後結婚買樓,這是社會對年輕人的定型。然而樓價不斷升,Z世代要儲到首期已很困難,這影響他們的消費習慣。」香港科技大學副教授兼高級顧問(創業)黃岳永表示,很多Z世代認為沒有能力買樓,有錢寧願放於玩樂及旅行。

  Z世代活於數碼時代,有很多機會接觸新資訊,黃岳永認為他們是學習能力最強的一代,形容他們是同步學習與享受。他所指的「享受」就是消費,認為Z世代是潛力大的消費客群,並發現Z世代消費重視即時感受。他們減少觀看文字,以圖像方法處理,消費亦愈來愈短,「現時年輕人喜歡以體驗衡量一樣東西,例如他們購物,只要該貨品減價、有好處就會去買。」

  黃岳永認為網絡廣告刺激Z世代的購物意慾,一旦按進一個廣告,相關廣告就會不斷出現。加上信用卡及借貸普及,Z世代容易「先使未來錢」,但對計算息率卻不清楚,「有些年青人甚麼時候還、如何還都不清楚,開始分期可能不用計息,但連最低還款額都還不到就收高息,對他們來說,都是一個危險。」

  不過,黃岳永指不少年輕人都嘗試在格仔舖、Instagram 小本創業,甚至買股票及炒賣球鞋。他認為有助 Z 世代認識理財觀念,因節制與儲蓄有關係,「知道錢如何來,就知道應怎樣花費」,有長遠計劃才可改善Z世代入不敷支的情況。

留言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