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少教授讀音不統一 粵語欠重視恐式微
國內小學一般會花一至兩個月時間教導普通話發音。反觀香港學生,普遍未曾接受粵音課程。不曾學過粵音的九陰十三韻,學界對讀音亦存分歧。有學者認為政府未有主動舉辦粵語活動,政策上比較傾向普教中。
二百億換水管 滲漏未停
香港水管不時有爆裂及滲漏問題,水務署於2000年展開「更換及修復水管計劃」,分階段全面更換和修復老化水管,以改善水管網絡。工程快將竣工,雖然爆裂及滲漏有改善,但有大學講師認為,問題仍然嚴重,滲漏的情況更是不能接受。
酵素溶腩不成反致腹瀉
【本報訊】近年市面上出現多種酵素產品,聲稱酵素能溶化食物,有助減肥。惟有使用 者在服用藥物後,非但不見其效,更出現嚴重的「屙水」情況。有註冊營養師表示,酵素雖 然含有多種高纖維成份,但無助減磅。
居民投訴不果 農地被揭擅改用途
有上水鄉村居民揭發,在政府的鄉村分區計劃之下,有人私自更改土地用途,在原本屬於農地用途的土地傾倒泥頭,並進行改建,導致環境受到污染,更影響居民生活。
競爭法實施或累小商戶受損
《競爭條例》2015 年實施,以往的「公價」概念不復存在,零售商在法例保障下,定價策略更靈活,然而小商戶未必能從中受惠。有學者認為,大型企業「見招拆招」,積極利用價格策略吸引消費者,令過往中小企的低價優勢或因而減弱。
十五年免費教育欠薪級表 幼師薪金欠保障
上月公佈的《施政報告》,宣佈將於2017/18 學年落實十五年免費教育,但沒有提及幼稚園教師薪級表。有幼稚園校長表示,欠缺該表,難以保障教師,人才容易流失。另有立法會議員質疑,計劃不包括全日制幼稚園,教師薪酬或因成本被壓低。
氣候轉變 節水不力 香港缺水風險
水務署上月中批出將軍澳海水化淡廠第一階段顧問合約,期望於一年後正式施工,計劃每日食水產量達 萬立方米,有需要時可擴建,把產量提高一倍,最終為香港供應一成的食水。不過,有學者認為縱然如此,本港供水仍不可能自給自足。
意外頻生 權責模糊 私人業主斬樹免保育
中西區月前發生多宗塌樹事件,早前政府就此發信建議業主處理其物業附近的危險樹木,否則需為意外負責。然而,部分私人屋苑樹木疑權責不清加上管理時間成本高,不少業主放棄保育並斬樹。有議員則建議訂立樹木法,訂明保養責任及方式。
入籍兵當道 本地球員難發圍
十一月舉行的世界盃外圍賽,中國對香港一戰成為城中熱話,引起港人關注港足熱潮。擁 23 名球員的香港代表隊中,有多達七至十名「入籍兵」,即近半數為外籍球員,有聲音質疑香港是否過份依賴入籍球員,反扼殺了本地年輕球員的發展機會。
助家長幼兒成長 自理班授生活技能
學童自理能力一直備受關注,坊間不少幼兒自理課程應運而生,主要教授幼兒學習有秩序擺放用餐物品、清潔桌子等生活技能,收費約每月一千元,仍吸引不少家長為子女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