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五年免費教育欠薪級表 幼師薪金欠保障
考慮不周 上月公佈的《施政報告》,宣佈將於2017/18 學年落實十五年免費教育,但沒有提及幼稚園教師薪級表。有幼稚園校長表示,欠缺該表,難以保障教師,人才容易流失。另有立法會議員質疑,計劃不包括全日制幼稚園,教師薪酬或因成本被壓低。
記者、攝影:黃信榮 梁康權 吳潔儀
編輯:李嘉杰 李婉芬 張嘉蕙
業界人士一直爭取為幼稚園教師增設薪級表,不過是次施政報告仍然欠奉。中華基督教會屯門堂何福堂幼稚園校長陳鳳嫻認為,政府應設立薪級表,因可給予老師基本的認同感,不解為何中小學都有,幼稚園卻沒有。她強調,在沒有薪級表下,教師轉換學校時,不論年資多少,都會回到起薪點,甚至校長及主任的薪金,都不及小學老師的頂薪,使幼稚園教師的流失率增加,難以留住人才。
雖然沒有提到薪級表,但政府亦提到建議薪酬範圍,水平與「免費幼稚園教育委員會」提出的報告一樣,都是 18000 元至 32000 元;而且同時公佈的教師薪酬中位數,由 18000 元增至 25000 元,薪酬看似有保證。不過由 29 個幼兒教育組織聯成的「爭取十五年免費教育大聯盟」早前表示,沒有薪級表,對幼稚園教師始終沒有保障,表示爭取多年,但成果未如理想。陳鳳嫻亦認為,表面上確是可以吸引剛畢業的大學生投身業界,事實卻是設立薪酬中位數後,幼稚園可能把工資高於薪酬中位數的教師解僱,再招攬更多工資較低的年輕教師,降低工資成本,結果較少人願意入行,競爭力反而下降。
成本或轉嫁教師
現時政策只為半日制幼稚園提供免費教育,亦可能對教師薪酬造成影響。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表示,全日制幼稚園面對不少財政開支,例如租金,批評新政策不覆蓋全日制,「非常可惜,是一項不公平的政策」,並不是是真正免費教育,而且更可能有損他們營運:「全日制幼稚園服務時間較半日制長,長遠而言,經濟成本可能會轉嫁到學費,甚至壓低教師的薪酬,令更多教師流向半日制。」
葉建源強調,在規劃上,幼兒教育並不只是制度問題,還有課程教學、家長心態等,是整個社會根深蒂固的問題。他認為政府在長遠規劃上,需要更有效運用公共資源,令幼兒教育可以更專業,更多人投身這個行業,促使幼兒教育有更長遠發展。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認為,長全日制和全日制幼稚園在今次政策中沒有受惠,十分不公平。
薪級表削靈活性
就十五年免費教育的問題,教育局回應本報查詢時指,在幼稚園教師薪級表方面,政府認為「在資助學校的資助模式下與薪酬相關的做法,不能單獨套用於幼稚園 」,表示薪級表制度會降低幼稚園的靈活性,擔心一旦學生人數減少,將有機會「導致幼稚園縮班及出現超額教師的情況」,因此教育局鼓勵幼稚園自行為教師提供專業階梯和具競爭力的薪酬。根據世界各地研究,「不足以下結論指全日制課程較半日制課程對兒童更為有利」,並指半日制、全日制和長全日制沒有不公平資助的情況,強調政府亦為全日制和長全日制提供一定程度的資助,幫助有需要院校。
政策欠長遠規劃
除未有制定薪級表外,有團體認為整個幼稚園教育政策欠缺長遠規劃,並無考慮業界建議。「爭取十五年免費教育大聯盟」召集人袁慧筠就表示,大聯盟一直要求持續、優質的教育,希望政府可以專注整個幼兒教育的生態和中長遠發展,批評計劃沒有為幼稚園建立長遠規劃,例如並未在改善設施方面着墨;而且只是以市場角度規劃,不少業界關注的議題,例如包括全日制學額的提供、對基層及多元需要學童的支援、教師專業發展的規劃,新政策都未有涵蓋。至於資助上,新政策亦只是金錢上的資助,和學劵制並沒有太大分別,只是由資助家長變為資助學校。不過她補充,因為計劃只是起步階段,大聯盟仍持正面態度。
2016 施政報告幼稚園教育範疇重點
- 向合資格的本地非牟利幼稚園提供基本資助,合資格兒童可享 3 年優質半日制服務,預計約七至八成的半日制幼稚園學位將會免費
- 師生比例調整至 1:11, 加強照顧兒童的多元需要,並鼓勵幼稚園設立專業階梯及提供具競爭力的薪酬,吸引和挽留優秀教師
- 因應幼稚園的學與教經驗及社會需要, 修訂《學前教育課程指引》
- 改善「質素保證架構」,強化幼稚園的管治和透明度,並加強政府監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