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水管不時有爆裂及滲漏問題,水務署於2000年展開「更換及修復水管計劃」,分階段全面更換和修復老化水管,以改善水管網絡。工程快將竣工,雖然爆裂及滲漏有改善,但有大學講師認為,問題仍然嚴重,滲漏的情況更是不能接受。

記者:黃永佳 陳蕾蕾 黎瑋珊
編輯:李嘉琪 李殷綝 梁梓祺

本港水管總長度超過8000公里,大部份已使用超過三十年,「更換和修復水管計劃」原定2015年完成,預計耗費236億,更換和修復約3000公里老化水管。水務署回覆本報查詢時指,計劃截至2015年12月,已完成98%,即2939公里,未完成施工的尚有61公里。 雖然工程未能如期完成,不過水務署表示,計劃已有成效。該署指,2000年水管爆裂個案約有2500宗,2014年個案大幅減少至173宗;在水管滲漏方面,2001年滲漏率為25%,2014年下降至16%,並預計完成工程後水管滲漏率將進一步減至15%。

滲漏率高 不能接受

雖然滲漏率下降9%達至16%,但根據2015年「香港的水資源」研究簡報,新加坡滲漏率為5%,東京更只得2%,都較為香港低。城市大學建築科技學部講師張少雄認為,5%滲漏率才是可接受的誤差範圍,16%並不能接受。他表示,從工程角度而言,換水管後,在一個正常情況下,應該是沒滲漏的,若更換了,問題卻依舊,就不如乾脆不換。

除滲漏問題,爆水管的情況其實亦不少。去年9至12月,全港便錄得47宗爆水管個案,大部份維持一至兩小時,而2016年1月,港島爆水管重災區之一的中西區,更已錄得三次水管爆裂個案,影響交通運輸。

計劃不周 水管爆裂

對於更換後仍不時有爆水管的情況,張少雄表示,由於工程需分階段進行,若在接駁位上偶有疏忽,水管便有機會出現弱點。當弱點受到外力壓逼,例如連續有重型車輛經過,便會更加脆弱,如果情況持續,就可能提早破裂,出現爆裂。

張又表示,整項計劃施工期較長,逾 15 年才能更換 所有水管。但水管有其壽命,如果使用一般物料,在15年後,便可能開始老化,而且受到侵蝕。因此當工程完成後,部分水管又可能「壽終正寢」,結果計劃沒有大幫助。

中環區議員許智峯表示,中區爆水管問題存在多年,因為該區屬全港初期開發的地區,當時的水管設計,未能預計中環演變成高度發展的國際城市。他表示, 當爆水管問題情況嚴重時,會不時導致街道水浸;而在大規模爆水管個案中,有時更影響6小時,估計商户損失由千元至數萬元不等。
他認同「更換及修復水管計劃」有其成效,水管爆裂問題確有改善,但始終仍不時發生,反映計劃尚未完善,其修復進度不能跟及自然損耗的速度。

中環區議員許智峯。

中環區議員許智峯。

設智管網 紓緩滲漏

對於計劃上的不周詳,水務署引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於2014年的調查指,香港水管滲漏率屬中遊,已較紐約和利物浦低。而且,將會逐步在港建立水管監測系統「智管網」,收集水管數據。當發現收集的數據有異,便可能代表水管有滲漏,然後可馬上由專業人士查找問題部分,並再維修,及早解決水管問題,減少流失。該署初步估計,包括現時的650個內,將全港一共劃分為2000個監測區域,並可於2021/22年大致完成。

至於爆裂的問題,該署表示更換計劃所採用的喉管物料主要包括軟鋼管、球墨鑄鐵管和聚乙烯管等,而且以抗侵蝕力較強的環氧樹脂搪層作內部保護層,預期使用年限可增至約60年,希望可以確保水管質素。

留言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