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迷惘中探索 吹奏出快樂 李讓的自我實現

台灣鄰近香港,也有一位口琴世界冠軍。李讓早在高中立志「我要成為音樂家」,下定決心追逐口琴夢。他曾晉身專業樂團,出戰國際大賽,曾經迷惘惆悵,亦心有不甘。最終他放下壓力,尋回初心,期望一年後奏出令自己感動的全新樂章。
人物

非戰之罪 本土傳人劉頴匡

自稱獲青年新政梁頌恆支持的社區網絡聯盟召集人劉頴匡,無懼政府打壓,站出來為抗爭者發聲,「我很擔心大家進入放棄狀態,所以我希望透過參加補選,令更多本土派人士堅持對參與政治的熱誠。」然而在第二次訪問後,選舉主任竟判定劉頴匡參選提名無效。
人物

民主長跑 漫漫長路 郭永健不歇息

立法會補選伴隨著亂局展開,本應象徵團結各黨的初選,卻顯得民主派更加分裂。選戰前獲多個民主派領袖擁護的工黨主席郭永健,形勢一直理想,豈料初選卻被新民主同盟的范國威擊敗,只得第二,他敗後只結語:「市民想要一個更有經驗的人。」
人物

義工無國界 奉獻愛很大

記者走進西營盤一棟商業中心,抵達單位後戰戰兢兢伸手敲門,門後隨即傳來急速腳步聲。黃Sir開門後,和顏悅色地向記者點頭問好,帶他們遠離冷冰冰的商廈走廊,進入溫暖的義工機構中心。
人物

前阿里巴巴副總裁: 香港可發展數據仲裁中心

曾任阿里巴巴副總裁的車品覺,當過程式員和產品經理,兜兜轉轉在四十多歲才發現愛上大數據。他回港推動大數據已經一年,感嘆發展速度有提升但依然緩慢,不過仍有追上的機會,「其實阿里數據都是在2010年開始,然後到2013年開始看見一些成果!」
人物

特首御用裁縫師 男看針下出旗袍

按下門鈴,一位老師傅開門,甫踏進工作室,就看見桌上做到一半的旗袍。師傅一邊坐回工作枱,一邊問記者:「只聊十五分鐘吧?」說罷便低頭繼續為旗袍上綑條。玻璃櫥窗內放滿一匹匹布料,衣架上掛滿新年前要趕工的半成品,縫紉機的噠噠聲,夾雜收音機的廣播,這裡是劉安慶師傅的工作室。
人物

超群粵輩 馬詩帆

愛聽陳百強、愛吃牛腩河、愛看《男人唔可以窮》⋯⋯,這些看似地道香港人的喜好不只是華人專利,也是香港大學語言學教授馬詩帆的嗜好。這位來自英國的教授並非土生土長香港人,卻對廣東話有一份歸屬感和情意結。他不僅會說廣東話,更編寫了四本廣東話文法的書籍,比不少香港人更熟悉粵語。
人物

快鏡慢攝 蘇嘉進

香港人生活節奏急速,分秒必爭,有人卻反其道而行,花上半年時間製作影片。香港攝影師蘇嘉進以特別攝影方式,拍攝約五分鐘的短片《ESCAPE》,沒料到短片大獲好評。
人物

年逾古稀守老店 蘇賡哲助客覓珍書

讀書可能是一件孤獨的事,但讀舊書卻不盡然。新亞書店店主蘇賡哲用店內舊書疊成桌子,這些舊書被買走後,又會再次漂書漂回店裡。他說:「正如我叔叔做牙醫,做了一輩子牙醫,來來去去都是那幾個人在醫牙,醫了一段日子就壞了再找他。」書店的客人亦如是,就像一群老朋友交換藏書來看。
人物

勿默不語

香港政治氛圍每況愈下,年青人缺乏參政機會,無力感加重,開始以沉默面對。兩位八十後——黃定邦(Michael)與崔家樂(阿崔),偏偏選擇以演默劇向政府發出無聲抗議,更於本年六月以作品《全日禁區》勇奪第42屆《塞爾維亞國際獨腳戲及默劇節》的「最佳默劇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