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戰之罪 本土傳人劉頴匡
自稱獲青年新政梁頌恆支持的社區網絡聯盟召集人劉頴匡,無懼政府打壓,站出來為抗爭者發聲,「經歷DQ(議員被取消資格)事件後,大家都覺得議會無用,連票也不投,甚至選擇『焦土』而投票予鄧家彪。我很擔心大家進入放棄狀態,所以我希望透過參加補選,令更多本土派人士堅持對參與政治的熱誠。」然而在第二次訪問後,選舉主任竟判定劉頴匡參選提名無效。
記者:鍾卓燃 歐俊芝
攝影:江珮麒
編輯:曾怡 葉子晴
版面編輯:馮家淇
年青本土派於去年選戰一鳴驚人,但隨著當選議員因宣誓無效而相繼喪失議員資格,本土陣營旋即四分五裂。在補選議題鬧得熱哄哄之際,社區網絡聯盟發言人劉頴匡突然自稱獲青年新政梁頌恆支持,決定參加補選。「劉頴匡」對普羅大眾過於陌生,參選決定亦太突然,但其實他早已立志踏足政壇。
早在中學時代,劉頴匡已受其中學老師,環保觸覺創辦人譚凱邦所影響,開始接觸環保議題,繼而認識更多民生事務。當時劉頴匡對政治仍是一知半解,有空就參與示威和遊行。其後他就讀中文大學中文系,更成立了「中大本土學社」,抗議當時中大學生會在新移民議題上的表態,「希望將本土聲音引入中大及抗衡『左膠』學生會,但組織不算過於政治化,純粹為監察學生會和表達聲音。(我)最政治化的行動是跟隨Roy(譚凱邦)加入新民主同盟,處理社區工作,政治參與也越來越多。」
2013年末,譚凱邦向劉頴匡表示有興趣參加2016年立法會選舉,並邀請劉頴匡一起加入新民主同盟,「當時我很欣賞范國威的創黨理念,更把他當成偶像,所以我毫不猶豫決定加入,開始了我的政治生涯。」

劉頴匡在選舉橫額上不忘表明支持本土的立場。
退黨緣由 堅持己見
雨傘運動後,本土思潮湧現,劉頴匡與新民主同盟對激進行動的態度出現分歧,他認同「光復」及「踢喼」等相對暴力的行動,但新民主同盟則主張以「和理非非」(和平、理性、非暴力及非粗口)的態度與港府磋商,「政府不理會你的訴求就唯有靠自己。(這些行動)的確有效,可以嚇走某些人已經立杆見影,可以逼政府正視問題,所以才有『限奶令』。」
2015年,各大學出現退出學聯浪潮,劉頴匡亦主張退聯,卻成為退黨的導火線,「當時有些激進的示威,新民主同盟都作出譴責,更表態『割蓆』。我以中大本土學社名義退聯,黨內有很多反對意見,我則認為政黨不應干預學生事務。既然新民主同盟的立場如此,我只能遵守或退黨。」
最終,劉頴匡選擇堅持理念,退出新民主同盟。雖然范國威曾是他偶像,但劉頴匡則說不會盲目追隨,更會捍衛自身見解,「我假設你不出來『踢喼』,但是否要反對為本土利益而抗爭?我對此有所保留,我不一定衝到最前,但對於有年輕人出來(抗爭),我會感到慚愧並欣賞他們,我會表示支持,而非『割蓆』。」退黨後,他創立「沙田社區網絡」服務社區,並於去年中聯同其他地區組織,組成「社區網絡聯盟」,並於年尾宣佈有意參加立法會補選。
選情動盪 連續DQ
劉頴匡之所以參與補選,是希望能獲得更多資源支援本土派抗爭者,培育本土政治人才,影響整個政治氣候。他沒有參加一月中旬由民主動力舉辦的泛民初選,反而直接參加補選。初選結果「出爐」後,記者再次致電訪問劉頴匡,當時他對范國威勝出新東初選表示擔憂,「范國威曾與本土派抗爭者有割蓆的紀錄,所以我不希望他搶奪原本屬於年輕人的議席。」他擔心范國威一旦當選,本土派的聲音會進一步被漠視。
不過,劉頴匡仍選擇繼續堅持,「無論如何,因為這次參選是為支持抗爭者和及『反DQ』,所以我會繼續宣揚我的理念。」有見初選結果,劉頴匡自言對補選形勢並不樂觀,「新界東情況越來越混亂,現時表示有意參選的人已經有8到9個。雖然我樂見不同人士表達意見,但擔心『反DQ』及議席來源的焦點被削弱。」
從宣佈參選至今,劉頴匡一直部署選舉,期望理念得港人接受。豈料選舉主任於1月27日宣佈香港眾志周庭參選提名無效,而劉頴匡亦於1月31日收到選舉主任電郵,在未有查詢他任何資料的情況下,宣佈取消他的參選資格。本報記者再次致電劉頴匡,他語氣聽起來雖算平靜,但話語間滿是無奈,「選舉主任引用我Facebook於2016年的貼文,指我曾表示支持香港獨立,另一個原因是我自稱獲梁頌恆支持,選舉主任覺得我一心想繼承及取代他的議席,所以裁定我提名無效。」
劉頴匡自言十分憤怒,他認為2016年「DQ」事件只考慮參選人當時的政治立場,但今次更含有「起底」成分,選舉主任曾翻查他以往公開表示支持港獨的言論,「即使我們現在已改變政治立場,選舉主任一句不相信亦無補於事。基於今次事件,我覺得選舉主任是明顯越權,也根本沒有能力去判斷我們是否真心真意地改變立場。」
背負責任 力抗高牆
劉頴匡更強調自己比同被「DQ」的新界東參選人,沙田區議員陳國強慘,指選舉主任根本沒有給予自己一個陳述及解釋立場的機會,並不符合政治公義。一直解釋的他突然停頓數秒,深呼吸再嘆氣,「當我都被取消資格,整個議會就一個90後都沒有。現在政權要打壓年輕人參政,阻止他們發聲,並將那些曾支持自決的年輕人推向極端,令他們更激進,那時的無力感相信會更大。」
劉頴匡亦對周庭和陳國強的「DQ」感到意外,「林鄭(林鄭月娥)宣稱要修補(社會)撕裂,但事實上周庭、陳國強,甚至我在參選時都表明反對港獨。我完全不明白政府想甚麼,或許想刻意惹怒民主派和年輕人。」因此,劉頴匡正積極提交選舉呈請。他表示如果是次放棄提交覆核,就有機會成為日後「DQ」的案例,「我有歷史責任去提交選舉呈請,否則其他參選人也會被翻查社交平台的言論,甚至連日常溝通都會被計算在內。雖然結果可能要等數年才有,但我也會照做。」
縱使劉頴匡被取消參選資格,他仍堅決繼續走自己的政途,「所有派系都應該站在同一陣線,不可以坐以待斃,任由政府『DQ』,我們應該積極行使我們的政治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