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乃靈魂之窗,視力問題會造成極大困擾。雖然能透過配戴眼鏡改善視力,但對部份人而言,長期戴眼鏡影響外觀,亦為日常生活帶來不便。有人會體驗新型矯視技術,惟有眼科醫生認為,手術有其潛在風險,並非適用於所有人,建議患者選擇做矯視手術前,必須詳細評估身體狀況。   



記者:杜沛妍 寧雅靜
攝影:杜沛妍 寧雅靜
編輯:麥詩慜 馮意心
版面編輯:陳靖祺

  傳統「角膜激光矯視手術」(Lasik)已有二十多年歷史,它以激光技術對眼睛進行切削,從而減低瞳孔角膜孤度,改善眼晴折射光線能力,從而矯正視力。手術可矯正度數達近視最高1400度、遠視最高600度、散光最高600度,而從目前臨床結果觀察,激光矯視仍是最常見的矯視方法,但有醫生建議,18歲以下人士因視力仍未穩定,不宜進行此類手術。

  現時激光矯視仍未獲政府資助及補貼,公立醫院亦未投入此項服務。醫院管理局並無提供激光矯視手術服務,而主要是由私家醫院或私人執業的醫生提供,僅在2012年,私家醫院就已進行5,847宗激光矯視手術。

激光切削 處理成熟

  Kelvin在四年多前有近300至400度近視及約10度散光。他自己熱愛做運動,惟覺得帶著眼鏡不便,佩戴隱形眼鏡亦使雙眼感到不適。當時從電視留意到激光矯視技術,便決定接受手術。之後他到矯視中心排期求診,大概兩至三星期後進行手術。矯視中心職員會先評估角膜弧度及厚度,若合適會再在手術當天作評估約兩小時,觀察眼睛情況,並向他列明手術可能引發的後遺症,而手術前一星期不能佩戴隱形或有框眼鏡。

  手術當天,Kelvin十分緊張。醫生不斷提醒他瞳孔須集中紅點,否則會有後遺症。當日有位女子剛接受激光矯視手術,眼白卻佈滿紅筋,醫生稱因她的瞳孔未能對準紅點,令激光射向眼白位置,故要求她再接受激光矯視手術,「當時我很集中望著紅點,不敢東張西望,因為一旦分心便要由頭做起。」經歷麻醉、加眼箍、放射激光等程序後,Kelvin成功完成手術,歷時約十分鐘。

  Kelvin在完成手術一兩天後,視力已有八成改善,但眼睛卻十分不適,亦對強光敏感,「我睡覺的時候不停起床,眼淚不停流,難以入睡。」他在「寫字樓」任職文員,在電腦熒幕強光前工作須每隔一至兩小時閉目十分鐘,「每次看到很多光圈圍著光源,便會不停眨眼,很不舒服,整個人都變得很累。」他曾致電到矯視中心求助,中心則指情況正常,會隨時間慢慢好轉。一星期後,Kelvin再沒出現上述情況,一年前的覆診更錄得接近零度散光及近視。

Kelvin接受矯視手術後沒有眼乾問題。

  香港中文大學眼科及科學學系榮譽助理教授陳頌恩表示,接受激光矯視手術有機會引發多種後遺症,當中以角膜變形最為嚴重,「有些人的角膜柔韌度較弱,在手術切走部份角膜後,不能支持結構,故而變形,導致患者可能需要進行角膜移植。」但他指出,激光矯視雖有風險,但手術前病人必須經過嚴格檢查,包括檢查角膜厚度(正常厚度約0.55毫米)、眼壓、血管等等,再決定須切走的程度。他更指,手術進行期間,切割時有可能切到淚腺,令手術後出現眼乾。他建議手術前後,病人可選擇滴無防腐劑的人工淚水,「待三個月後,神經重新長好,眼睛便會回復正常,不會太乾。」

傷害較低 仍有隱憂

  近年香港亦引入了德國的微笑矯視技術,令矯視過程不須用上激光打磨,只須以激光切割角膜較深位置,開一個2至4毫米的切口,並用特製工具把夾層組織取出。新型微笑矯視手術過程免除打開角膜瓣的步驟,令傷口面積減少八成,能改善眼乾、角膜瓣移位、疼痛感。

傳統激光矯視面世以來已有4000多萬人曾接受此項手術。

  微笑矯視雖為新型眼科醫學技術,但仍未能完全取替激光微笑矯視。矯視技術只能矯正近視最多1000度、以及散光最多500度。而且,微笑矯視的視力回復得比較慢,術後看東西如同隔著霧,需二至三星期才能完全康復。手術時若未有把多餘角膜取出,便會導致不規則散光,患者須進行多次手術清除。  

  清晰醫療集團旗下的矯視中心是其中一所提供微笑矯視技術的私家診所,集團行政總裁黃棣彰表示,微笑矯視採用德國發明的儀器,認證須通過一定要求。他又指,提供儀器德國公司會派專員到港培訓醫生,即使經驗豐富的眼科醫生亦須接受訓練。最初手術訓練時會使用動物眼睛試驗,過程中亦有技術人員協助,並評估醫生對微笑矯視的專業程度,才會評定為執業醫生。

  患者完成矯視手術後,矯視中心會要求他們定期評估,時間一般為完成手術後的一個星期、五個星期、一個月、三個月、半年不等,惟反應不算太踴躍,黃棣彰指:「大部分患者只會返回中心評估一次。」

必須考慮 身體狀況

  接受矯視手術前,必須考慮周詳。黃棣彰建議,患者進行眼部矯視前,要視乎消費者自身需求和適合程度,例如工作需要:部分藝員為求在大銀幕中展現年輕狀態,會接受矯視手術,避免佩戴眼鏡;為得紀律部隊資格,年輕人亦會接受矯視手術,恢復正常視力。黃棣彰發現更多人出於生理需要才接受激光矯視,「例如某些人會因長時間佩戴眼鏡,出現頭暈及血管增身等問題。」但若矯視中心發現手術前的風險評估不理想,會建議顧客先考慮手術風險。

接受任何矯視前,病人都先以測度數機準確量度度數。

  陳教授明言:「絕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進行矯視手術。」醫生在患者接受手術前,必須確保患者眼部符合手術要求,「患者的視力穩定程度、角膜厚度、或其他眼疾問題都有機會影響手術成功率。」陳醫生以青光眼(眼壓過高)為例,矯視後角膜會變薄,影響眼壓量度,令矯正難度變高。患者的身體狀況亦不能忽視,「倘若他們是孕婦或風濕科病患者,也不適合進行該類手術。」

留言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