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德福教育有別於主流學校教學,小孩主要透過遊戲自我學習,強調要貼近大自然。現時香港有九間學校及團體提供華德福教育,其中獲發牌的小學則有兩間。有華德福小學的家長表示,孩子接受華德福教育後,不論性格與行為上都出現好的轉變,認為有助小朋友成長。但有教育界人士認為,本港華德福教育發展尚未成熟,推行時仍有不足,加上社會有保留,能否廣泛推廣仍是未知之數。

記者:譚棋之 田之萱 譚淑琪 余穎恒 張琳宜
攝影:田之萱 鍾卓燃 劉俊霆
編輯:韓佩衡 陳穎文
版面編輯:張琳宜

香島華德福學校位處堅尼地城,是全港首間位於市區的華德福小學。校舍外觀設計簡約,室內裝修強調自然主題,設施用具等也以木為主。接待處旁是一道樓梯,樓梯的扶手以仿木製造,再上便是校舍。而學生玩耍之處,四周皆有栽種樹木,感覺舒心怡人。學校與傳統幼稚園不同,進校舍的左邊是廚房,右邊是大廳,桌子椅子整整齊齊。校內只有五間課室,一間主要讓學生學習,其餘的則讓他們玩樂。課室內設有木製平衡木、滑梯及鞦韆,貫徹「取之自然,用之自然」的理念。

按照學校時間表,學生須於早上八時半回到學校,下午二時五十分放學。學校考慮到早上是學生一日中最精神的時間,主要課堂如中文、英文及數學等學術科目均安排在早上,下午課堂則相對輕鬆,例如體育、音樂及戶外活動等,讓學生在飯後有適當運動及娛樂。

採訪當天是中秋假期前夕,學校安排了活動讓學生感受節日氣氛。第一項活動是造紅豆月餅,老師預先搓好了月餅皮及月餅餡,與學生一起把紅豆餡料放進皮中間,然後壓成一個有圖案的月餅。之後,老師帶同學生到戶外賞燈,又往室外遊樂場玩耍,體驗香港的中秋節。

回來後,老師與學生一起切水果吃,有葡萄、楊桃、柿子和梨等等,都是中秋節會吃的水果。學生們沒有爭先恐後,搶吃自己喜歡的水果,反而肯嘗試吃不同品種的水果,願意禮讓,與別人分享。下課前,老師將焗好的月餅放在盒子,由學生帶回家與家人分享。

課室以簡約為主,每天黑板都會畫上一幅圖畫,藉圖畫教學生英文字母。

圖像式教學 培養情感

徐瑩(Sharon)是香島華德福學校校監兼聯合創辦人之一,指出華德福教育中的「全面教學」包括身體、情感和思考三方面。她解釋,在小朋友的幼兒階段,應該通過大大小小的動作及自由玩樂,訓練肢體協調。踏入小學階段,小朋友的情感表達最直接,灌輸大道理的成效不大,反而需要關注他們的內心情感。到了中學階段,學生要學習如何思考,此時便可灌輸專業知識。

課堂上老師會以圖像方式教學,例如教導學生認識「M」字時,老師會請學生畫一座山,從形狀聯想到「M」,再組成其他字詞,加強學生記憶。老師亦會以象形文字中的一筆一劃學習其他中文字,培育學生藝術及創意能力。

Sharon批評,本港傳統教育往往過早及過多地訓練學生思考,忽略兒童早期的身體和情感發展,使他們有壓力,而華德福教育能彌補不足。「華德福教育能針對小朋友不同年齡層的需求,採取人性化教育,例如老師會在課堂上創作一些有教學意義的畫作,啟發學生思維和情感,而不是單純地傳授知識。」

香島華德福學校鼓勵學生繪畫圖畫以圖像學習。

倡議零功課 減少負擔

除了教授文化知識,學校亦強調三個目標:「養成良好習慣」,讓學生學習與人交往的技巧,例如規定小朋友每天早上進入班房前和老師握手問好,四目交投,老師從中瞭解學生的狀態;「崇敬的態度」,讓學生對身邊事務持正確態度,例如在餐前必須「感恩自然、感恩食物」、小心地使用工具等,從各個細節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正確的節奏」,讓學生建立有規律的生活,學懂合理分配時間和調節生活節奏。

Sharon表示,即使學生做錯事,老師都不會責罵,反而會理性分析對錯,培養他們待人接物的正確態度。採訪當天,有學生在玩耍時不小心碰跌倒一個大花瓶,碎片四散,其他學生一臉害怕。Sharon與其他老師趕到課室後,先帶學生離開現場,再跟打破花瓶的學生說:「不要害怕,打破花瓶不要緊,但下次不要玩危險的物品了。」Sharon一邊慰撫學生,一邊諄諄教誨,提醒下次要小心。除此,學校主張「零功課」,減少他們學習負擔,騰出空間培養興趣;亦不會向家長派發「家長守則」,家長只須確保孩子上課前吃早餐,晚上按時睡覺。

Sharon是香島華德福學校的校監。

學童壓力減 家長安心

當記者向學生提問,他們都顯得雀躍,回應問題時毫不害羞;問及在華德福學校上學是否好玩,學生異口同聲說:「好玩!」,又稱平日功課少,通常只需畫畫或為英文字母配上生字。他們又指平常最喜歡上音樂課,因為可以接觸很多樂器。當家長來接自己的子女離開校園的時候,部分學生會跟父母說:「我想留多一會兒與同學玩。」說罷轉身跟同學玩捉迷藏。

家長劉太有一個七歲半的兒子,今年九月從公立學校轉至這裡讀小二。她表示一直有關注華德福教育,較認同重視學生情感的教育模式。她早已有意安排兒子就讀華德福學校,但礙於家人反對,只能選擇一間學習壓力較少的幼兒園。

「(我的)兒子在公立小學讀了一年小一班,雖然老師盡心盡力教導,但教育模式始終與華德福教育不同。」後來,劉太察覺兒子壓力很大卻無處釋放,因而有「咬手指」的習慣。兒子對陌生環境較敏感,曾因傳統的教育模式而討厭上學,加上在校認識朋友不多,讓劉太十分為難。

小一後,劉太的兒子報讀了華德福學校暑期班。初嘗另類教育的兒子,表示很想轉校,最後劉太決定將孩子轉至近市區的香島華德福學校。上學僅一個月,劉太已感受到兒子轉變很大,不但改掉「咬手指」的習慣,又指喜歡華德福的教育模式,更認識很多朋友。她的兒子曾形容在華德福學校可以找到「51%的自己」,但以前的學校只能找到「-2%的自己」。

在香島華德福學校上學一個月,劉太感受到兒子比以前開心。

不怕競爭大 打穩根基

華德福教育透過玩樂學習,不少家長擔心小朋友日後能否適應激烈的社會競爭。劉太卻不憂心,強調孩子幼年的成長尤其關鍵。「就像一棵樹要成長得好,必須要有牢固的根基。如果基礎打得好,即使將來面對複雜的社會環境,也有能力面對。」她認為,香港的教育模式仍是填鴨式教育,未能幫助小朋友成長。「就算孩子小時候考試分數很高,也不會有利成長。反而孩子成長過程中,如何獲得安全感、滿足感和自我發展,才是最重要的東西,而這些元素往往被傳統教育忽視。」

另一位來自內地的家長亦很喜歡華德福教育,她表示孩子可在玩樂中自由學習,每天都很開心。她的孩子天生比較好動,較難適應傳統學校規範的授課模式,現在沒有打算把孩子轉到傳統學校。「華德福學校一邊實踐,一邊學習的教學模式更適合孩子。但如果將來華德福學校沒有開設小三小四或者之後的課程,會考慮把孩子轉至國際學校就讀。」

訪問當日學校正在慶祝中秋節,老師學生一起製造紅豆月餅。

收入靠學費 自負盈虧

香島華德福學校分別有兩位外籍老師及中文老師,其中巴西籍老師 Ann有十九年教學經驗。她發現學生的英文水平會隨著長時間溝通而改善,「香港與巴西學生最大的分別是英文程度。本地學生英語的流利程度不及外國。但透過學習及日常溝通,會慢慢明白他們想表達的內容。」Ann表示,華德福教育可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發展,學生不但能學習知識,亦會明白為何學習,甚至在行為上有所轉變,「有小朋友由原本沒有禮貌,到後來漸漸變得乖巧。」

學校其中一位老師以普通話授課,有三年華德福教學經驗,形容這是自己「想要的教育」,批評傳統學校教育模式打擊九歲以下小朋友自信,「因為我們不能擔保孩子每次考試都很好。相比成績,培養小朋友自信心更重要。」自開學以來,她觀察到學生上課時很自律,又會踴躍發問,表達自己的想法。她認為,華德福教育是一種用身體學習及互動的過程。隨年齡增長,學生不但能表達意見及明辨是非,更會確立目標,「他們會知道自己想做甚麼,如讀甚麼書、去圖書館要找甚麼圖書。」

任教華德福的老師必須接受三年培訓,並且有三至四年帶領小朋友的經驗,顯示能力及責任心。Sharon表示,現階段學校規模較小,加上自己沒有華德福教育經驗,因此在全球華德福老師的網站,聘請兩位在有豐富經驗的外國老師教授主要課程。亦有一位接受華德福及奧福教育(音樂教育的一種,激發參加者想像及幻想)的老師,教授音樂課後班。她相信未來學校可能會按年增設不同年級,「隨著學校規模擴大,以後會陸續添加教師數目,將來如果有高年級班,亦會請專科老師。」

作為本港第一間市區華德福小學,目前由校方自負盈虧,政府尚未有相關資助,收入主要來自學費,估計要三至五年達至收支平衡。華德福教育創辦人主張商界資金投放文化產業,Sharon說,全球華德福教育界都對政府資助華德福學校的做法有爭議,憂慮學校接受政府資助後,會受其干預,也質疑香港商界出資發展華德福學校是否可能,「第一間華德福學校就是由一間工廠出資興建的,但反觀香港的情況,我暫時未看到這種情況會發生。」

Ann 表示,華德福教育可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發展,學生不但能學習知識,亦會明白為何學習,甚至在行為上有所轉變。

應試文化深 阻礙推廣

持有華德福教育高級教育文憑、香港華德福教育基金會發起人陳善美發現近十年,很多家長為了子女有更好的教育環境,會選擇移民外地,讓他們接受自由學習模式。她續指,隨著香港開始有華德福幼兒教師培訓課程,又邀請國外資深的華德福教師來港講課,才開始吸納一班熱愛華德福的本地老師。直至 2013 年首間華德福學校正式開辦。

她指出,華德福學校全年學費逾一萬元,令不少基層家庭卻步。另外,華德福老師受訓時需要表現耐性及觀察力,加上受訓練時間長,導致流失量增加,使華德福教育發展未趨成熟。她的朋友過去曾有詢問政府取地建校,但政府沒有理會訴求,質疑本港官僚架構會阻礙華德福學校推廣,「現實是香港有很多荒廢學校,但政府會不會交出來讓人辦校呢?政府又會擔心新興的學校只為求取學費,在取名註冊後潛逃。這種害怕承擔後果的處事方式只會令華德福教育難以推行。」

嶺南大學副校長莫家豪熟悉不同教育政策,他表示亞洲地區以應試教育為主,學生公開試的表現決定能否升讀大學,令社會產生「不能考到大學便失敗」的價值觀,「家長會覺得孩子入大學是光耀門楣的事,甚至會互相比較,看重孩子愈多履歷(個人學習檔案)及愈高分有利升讀大學。」他又指,華德福教育重視兒童心理發展,旨在提升學生溝通、解難及創意能力。但社會現時看重應試教育的「篩選」功能,忽略了孩子本能與天賦的發揮。若家長的價值觀未有改變,華德福教育會較難在香港推行,「家長心態不變,即使有更好的教育模式,因為很擔心孩子不能入讀大學,而不付諸實行。」

「即使內地及台灣華德福教育的能見度提高,但實際上應試模式並沒有很大轉變。」莫家豪認為,雖然華德福教育在亞洲地區逐漸受到關注,可是以應試篩選人才的思想已根深蒂固。相比傳統教育,華德福教育較少基礎訓練,如七歲前不寫字,莫家豪擔心他們無法適應中學以上程度的學習,「當然傳統教育中過分壓抑小朋友學習的主動性是值得批評,例如華德福沒有為小朋友做基礎練習,我擔心他們以後在傳統學校的升學。」他強調,華德福教育在香港目前屬另類教育,雖然讓家長有多一種選擇,但短期內不會威脅傳統教育的考試模式。

根據Waldorf World List,全球總共有1092間華德褔學校以及1857間華德福幼稚園。

留言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