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領養受虐動物 以愛撫平傷痕
當動物踏入老年,或患上惡疾,部分會慘遭主人虐待、遺棄,終至流落街頭,對人類失去信任。幸得不少熱心人解救這些曾受傷的動物,付出加倍心思照顧牠們,驅散從前的夢魘。
記者、攝影:邱梓君 陳慧靈 吳穎婕
編輯:許樂琳 關伊彤 李希洋
版面編輯:何妙容
今年初,阿瑩領養了八歲大的迷你都柏文犬「皮蛋」,去年十二月,前主人用尼龍繩把牠綁在柱上,遺棄不顧。當時皮蛋飢寒交迫,瑟縮在地 上不斷顫抖,幸好有途人解救,並在社交網站上發文求助,才讓牠來到阿瑩身邊。
阿瑩憶述,當時完成領養程序後 乘坐的士帶皮蛋回家。由於牠受驚過度,加上暈車,不禁連聲慘叫,引來司機數次回頭張望,生怕她在虐狗。皮蛋回家後顯得戰戰兢兢,不斷探索新居是否安全。神奇的是,不消一兩天,皮蛋便熟習了新環境和新主人,放心在沙發上睡覺。

阿瑩接皮蛋回家細心照料,可惜約三個月後,皮蛋就因病離世。
無懼疾病 共度最後時光
阿瑩領養前已得知,皮蛋患有狗隻常見的「心絲蟲症」,需定期接受治療。好景不常,領養後約三個月,皮蛋的病情開始惡化,胃口轉差,加上發燒,反覆看了幾個醫生都找不到病因,只知道是發炎引致。直至後期牠完全無法進食,阿瑩看得十分心疼,「我覺得牠是想吃的,可是吃不下去」,數日後便離開了這個世界。
皮蛋離世雖然令她十分悲痛,但她對狗隻仍充滿熱愛,「世界上還有很多狗等待被救援,牠有沒有疾病不是問題,而是(領養人)是否願意去付出愛」,待自己心情平復後,她會繼續考慮領養有疾病的寵物。
受盡折磨 有幸逃離苦海
小狗身患惡疾固然棘手,但遭主人虐待的陰霾,才是籠罩其一生的夢魘。葉曦晴早已從狗場領養了雪橇犬Elsa,四個月前,得知牠妹妹Anna慘遭領養家庭虐待,現況淒慘,毅然決定把Anna一併接回家中,讓兩姊妹得以團聚。
Anna在前主人手中受盡折磨, 初次見面時看起來非常嚇人,黑白色的毛被排泄物染黃,身上有嚴重的皮膚病,「到處都是傷口,身上也有寄生蟲」,她每天都要為Anna消毒皮膚,替傷口滴藥水。又因長期沒有足夠營養而有腸胃病,皮蛋經常腹瀉, 幸好現時已經痊癒。

Anna在前主人手中受盡虐待,幸好現 時得到葉曦晴疼愛,走出陰霾。
肉體上的傷痕能慢慢修復,心靈上的傷痛卻非短時間能忘記。由於先前終日食不果腹,Anna看到食物就像發了瘋,吃得十分心急。有一次教牠如廁的時候,葉曦晴只是輕輕拉起牠頸上的狗帶,Anna便已經聲嘶力竭地慘叫,聞者心疼。她猜Anna應該遭到前主人虐打,對人的行為非常恐懼,平日後腿或臀部被觸碰時都有很大反應,生怕再遭虐打。
為了填補Anna心中的缺口,讓牠擺脫受虐恐懼,葉曦晴經常安撫牠,和牠聊天,讓牠習慣與人類接觸。加上有姊姊Elsa的陪伴,Anna逐漸對人類重拾信心,喜歡被她撫摸。她還打趣地說,Anna十分渴望得到愛與關懷,平日她和Elsa玩耍時,Anna看到後會衝上前爭寵,主動鑽入她的懷抱索吻,「看得出她很需要人愛」。
除了領養者的身分外,葉曦晴也是「香港拯救貓狗協會」的義工,每個星期都會參與義工活動。每當有人來領養動物,她都會先提醒他們動物患有甚麼疾病、注意事項等,希望新主人考慮清楚才領養回家,若將來再次遺棄會令牠們加倍失望。
無分貴賤 放下品種觀念
「毛孩守護者」是致力救助被遺棄動物的組織之一,協會每天都會收到八至十宗待救援個案,多數是意外受傷的流浪狗。位於元朗大棠的狗場住了超過二百隻狗,大部分均身患大大小小的病痛,小至皮膚病、寄生蟲,大至骨折、斷肢甚至內臟受損。
在眾多待領養的流浪狗中,唐狗所佔比例最多,可惜卻是最不受歡迎。義工解釋,普遍市民認為唐狗不及其他狗品種高貴,才會出現這種現象。但不同品種的狗隻同樣值得擁有生存權利,希望大眾能改變這種根深蒂固的「品種觀念」。

狗場內有約200隻狗,大多都是流浪狗,患有各類型的疾病。
當有領養者來挑選狗隻,義工會主動上前交談,然後進行一次家訪了解居住環境,若合乎資格才會安排接收狗隻。照顧殘疾寵物須投放很多心力,如定時帶牠們覆診。加上曾受傷的動物對人類有戒心,要花大量時間重建信任,所以他們在挑選領養者時非常嚴謹。可惜,繁複的程序不時引來領養者指責他們刻意刁難,故意不批出領養。縱然如此,義工從沒想過放棄,一如既往地悉心呵護每一隻曾受傷的動物。
領養動物責任大,主人需要付出雙倍時間照顧牠們,填補牠們過去經歷造成的心靈缺口。每隻動物都有權利被好好對待,牠們需要的不過是主人的關心,短暫的陪伴已足夠牠們高興一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