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士模型受追捧 成本高競爭大 靠產品突圍而出
交通工具模型是不少香港人小時候的玩具,巴士模型更是當中的佼佼者。近年,市場上與巴士有關的產品越來越多,除了傳統的模型玩具,還有以巴士為主題的相關精品,迎合不同需求。
記者、攝影:嚴俊鵬 歐陽柏韜 梁駿熙
編輯:盧逸文 吳仲賢 李駿彥
版面編輯:李芷珊

Snail Product的巴士模型製作室。
全港首間製作和售賣 1:13 遙控巴士模型專門 店 Snail Product 於 2012 年成立。創辦人朱民軒是大學生,幾年前最初為興趣在家中自學製作遙控巴士模型。後來愈來愈多人對產品有興趣,便決定開始生產和售賣。
迄今成立第六年的 Snail Product,工作室位於朱民軒家人租用的粉嶺工廈單位,他每月向家人繳付一萬元租用單位的一角製作模型,主打售價逾一萬五千元的 1: 13 遙控巴士模型。公司主要顧客為消費能力較高的巴士迷,平日以社交平台宣傳和主流媒體報道吸納客人。他表示,這盤生意最大開支是模型車的材料和人工,生產模型車需要用上價值兩萬元的 3D 打印機製作車身和零件,上色亦需要人手噴油,單單模型成本已經約六千元。每架遙控巴士模型由接受訂單至出產,需花接近一年時間,當中設計和製作一般需時三個月。為確保產品質素,SnailProduct 只會生產多人喜愛的遙控巴士模型車款,不會提供客製化服務,偶爾也會製作 1:1 的巴士站牌模型。
朱民軒製作遙控巴士模型數年,認為行業未來發展不明朗。他說: 「整個行業變得太快和不穩定,所以家人不太支持繼續下去。我堅持到現在全因興趣和滿足感。」他表示,市場上有較平而產量高的遙控巴士模型,擔心自己的創作被抄襲,造成惡性競爭,因此只能見步行步。他未來會用機器取代人手,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期望開拓更多商機。

微細的模型需靠人手裝嵌。
專注生產特定車種
1:76 巴士模型是傳統的交通工具模型款式,早在九十年代已經流行。BusByBono 成立逾三年半,主要售 1:76 巴士模型,目標顧客集中於年輕巴士迷。負責人李先生與另外兩位生意拍檔皆為巴士迷,對舊款巴士情有獨鍾。他們創立公司以興趣為先、賺錢為次,後來在銷售時才發覺巴士模型市場潛力大。
BusByBono 巴士模型特別之處是利用 ABS 注塑技術製模,產品相對較堅硬,而且手工精細。相反,市面同類產品質素參差,因主要用合金或樹脂製,雜質多而較易損毀。李先生表示,製作巴士模型的投資成本高,「模具成本高達二十萬元,印刷機器更需要逾四十萬元。」以每架巴士模型售五百多元計算,邊際利潤近三成,但達到「回本」仍有一段距離。
李先生表示,除了靠品質突圍而出,還有意調低產品售價至四百多元。同時也會增加模型產量,由月產五百架增加到八百至一千架,希望薄利多銷、增加銷售額。他說:「同行競爭大,唯靠品質突圍而出,從而增加模型銷量,引起市場注意。」為求製作原汁原味的巴士模型,BusByBono 拒絕提供個性化服務。公司未來或會考慮與巴士公司合作,推出新款巴士模型,但現階段時機未成熟。

Zero Workshop製作結合了巴士元素的時鐘。
設計彈性增銷量
除了巴士模型,亦有人看中巴士迷的消費潛力,着手製作巴士的周邊產品。Zero Workshop 在 2011 年開始營業,主要以 UV 打印機為客人度身訂造巴士主題精品,包括手機保護殼、鎖匙扣、鐘擺等,產品售價由五十元至一百多元不等。
有別於其他巴士模型店主,林先生並不是巴士迷,本來只售賣手機保護殼。但有一次為客人度身訂造一個巴士圖案手機保護殼,客人十分滿意製成品,後來介紹更多巴士迷到林先生的公司訂造手機保護殼。在一眾「巴士迷」追捧之下,林先生毅然開始這盤生意。
Zero Workshop 在社交媒體的巴士迷群組宣傳產品,亦接受網上訂購。老闆林先生表示,雖然香港巴士迷圈子窄,但人數很多,因此公司現時擁有穩定客源。「這群巴士迷對產品要求很高,設計『死板』一定不能維持下去,所以公司的賣點就是產品設計有彈性。」公司不斷改良產品,配合顧客口味設計產品,從而增加銷量、開拓商機。
現時林先生獨自經營 Zero Workshop,他與朋友合租葵涌某工業大廈的單位作工作室,月租約八千元。每月營運開支約一萬元,每月平均收入只維持在六千至八千元。他說:「這盤生意根本就是貼錢『蝕住做』,要不是靠自己的堅持,相信公司不能繼續下去。」行內競爭激烈,近月更面對業主迫遷。林先生表示會先考慮同區工廈,因為區內租金較便宜,別無他選會考慮搬到屯門區。
現時市場以售賣巴士模型為主,林先生認為,巴士主題周邊產品的競爭因而比模型低,同時更有前景。他期望日後有機會替巴士公司生產官方產品,推出新款巴士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