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課程強調多元學習,除了傳統的文、理、商,亦增設了新選修科目。不過部分新設學科修讀人數一直偏低,更被標籤為「冷門」科目,有教育界人士認為,部分「冷門科」其實切合社會需求,惜政府缺乏資源配合,結果難以開班授課。

記者:林慧彤 高智鵬 李鈺賢  

編輯:鄺曉斌 周穎怡 黃卓賢

新高中課程於 2009 年推行,為提供多元化學習機會,選修科目方面增設了不少非傳統科目,例如旅遊及款待、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組合科學等。不過並非所有科目都受歡迎,當中健 康管理與社會關懷、組合科學、科技與生活等等都被視為「冷門科」,每科修讀人數佔全港中六生都少於 5%。

<h4>校方欠經驗不敢冒險 </h4>

九龍協恩中學自首屆新高中課程起已開設非傳統選修科目, 該校副校長鄧文偉認為,選修學生人數偏低,師資是最大關鍵。 他表示大部分學校缺乏熟悉非傳統科目的老師,因為很少老師接受與這些學科相關的訓練,結果老師、學校都不熟悉這些科目。 由於校方欠缺經驗,難以預計資源投放量、修讀人數,因此開科機會較低,而且如果科目修讀人數較少,考生一般較難在文憑試 獲得 5 級或更高的成績,校方未必冒險投放太多資源於這些科目。

鄧文偉補充,學校是否開辦「冷門科」,關鍵在於校方對各科目的重視程度,從而分配其資源。他表示,教育局會一次性批資源予校方,校方有自主權去分配,若學校不想投放金錢,教育局撥多少錢亦無用。他強調並非所有科目都需要大量資源,反而師資才是最重要,老師的教學方法直接影響學生的修讀意慾,優良的老師令學生對科目更加有信心。

對於不少學校沒有開設「冷門科」,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 教育研究部主任張銳輝亦認為,原因在於教師數目不足,導致學 校不願開設新學科,「學校人手不足,難以騰出人手為新科目備 課及接受培訓,所以願意開設新科目的學校自然不多。」

張銳輝指出,政府在 2009 年推行新學制時,未有考慮增加教師數目,導致學校缺乏資源調整課程架構,亦造成師生比例不足的問題,批評新學制成效不彰,加重師生壓力。他表示教育局 推行新課程時,未有協調各科課程內容,導致內容膨脹,部分學校更要補課追趕課程進度。

冷門科有利學生發展科目雖然冷門,但有教師認為科目對學生未來發展有利。葵青區葵涌循道中學於 2015-16 年度開辦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該 校副校長兼教務主任鄭榮華認為,開辦此科除了顧及學生能力與興趣,更考慮社會需求。他指香港人口老化越趨嚴重,醫護人手 嚴重不足,有很多大專學院開辦與健康管理相關的進階課程,例如護理及社會工作。學生畢業後,在報讀公開大學的護理學位課程時,可獲優先考慮。若未能升讀大學,亦可修讀相關大專課程,例如與健康護理有關的高級文憑課程,完成課程後可直接投入相關行業。

該校過往只開辦傳統文、理、商科目,但近年發現不少同學 對飲食健康以及護理方面等實務學習有興趣。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科主任黃永基表示,該科則著重同學實務練習,功課較少;相反, 傳統理科如生物科較注重科學理論以及邏輯思考,當中的實驗報告更要求同學有較高寫作水平以及邏輯思考才可完成,同學往往都難以掌握。因此該校最後取消其中一班生物班,改為開辦健康管理與 社會關懷科,共有 28 人修讀。修讀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的陳同學(化名 )表示,相關科目功課量低,只需要定期在校內舉辦活動如 健康周,考試形式則與通識科相若,「多背多抄」便能應付,認為這科輕鬆而且實用,將來也「更有前途」。

<h4>教局:人數少屬正常</h4>

不過既稱為「冷門科」,開辦學校及修讀學生數目都遠較傳統 科目少。2014/15 年度僅 46 間中學開辦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課程, 佔全港只有約一成,而有報考文憑試的學生更不足 900 人。另一新 增科目組合科學,2014/15 年度只有 14 間中學有開辨該科中六課 程,而報考文憑試弟學生更只得 185 人,僅佔全港 0.3%。

對於「冷門科」的修讀人數,教育局表示,制定新高中課程的時候,考慮了不同因素,例如學生需要、社會需求及國際基準等, 然後再審慎制定 20 個選修課程。該局表示,由於學生的能力、興趣有異,各科修讀人數分佈不均是正常情況。

另外,該局指去年六月已經完成新學制中期檢討,顯示學界普遍均認同維持現有的高中課程架構,未來無意改變選修課程,會繼 續鼓勵學校善用「多元學習津貼」撥款,提供不同的高中選修組合, 並提倡跨校合作,開辦高中聯校課程,提供更多選擇給同學。

<h4>特稿:「冷門科」好壞 學生另有看法 </h4>

在新高中制下,學生可自由選修,不再局限全文科或全理科。不過中學時修讀組合科學的英文系副學士二年級生曾小姐表示,當時並非自願修讀組合科學,只因成績不及其他同學,未能如願選修化學及物理,最後為增加機會入讀大學的工程或科學系,才退而求其次選擇組合科學。她認為新高中制礙於學校政策,未能完全達到政策「配合學生興趣」的原意。曾修讀營養學高級文憑的大學三年級生曾小姐,於中學時修讀了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她認為科目內容貼近其興趣,但實用程度不足,因為內容太淺,未必能銜接上大學課程,甚至對當時營養學課程沒有幫助。

而且因為教材混亂,當時不知道該溫習哪一本教科書應試,老師又非該科專業,只能邊教邊學,結果當時猶如自修。大學三年級生馬先生的中學有開辦組合科學,不過當時並沒有選讀。他表示該科相對其他科,工作量較大,並不划算。他認為學校開辦該科的原因,主要是不想開辦太多其他理科科目。

留言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