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宣傳不足 HPV疫苗非女性專屬
大多數人以為子宮頸癌疫苗(HPV)只針對女性,實際上男性亦有接種的需要。其中一名男性接種者阿仁(化名)在大學接收到宣傳單張,才得悉男性也能接種,並減低患癌風險。有西醫認為大眾誤解HPV疫苗為女性「專屬針」或源於它的稱呼,男性接種疫苗能有助預防癌症及性病,建議政府加強宣傳。中醫則認為接種疫苗可減低感染機會,但提升抵抗力為更有效預防方法。
記者:彭浩源 鍾倩婷 林焯熹 馮詠恩
攝影:林焯熹
編輯:許夢莉 吳楚峰 陳欣彤 李文瑋 林靖彤
版面編輯:杜沛妍
「我打的是九合一(疫苗),除可保護我的另一半外,也有預防其他疾病上的好處,所以我決定打。」 2015年,阿仁在大學內接收到由診所及醫療中心所派發的HPV宣傳單張後,恍然得知HPV非女性的專利,衡量真實需要後,認為以數千元預防日後有機會因疾病所耗的金錢、時間及精神非常划算。
保護伴侶 預防感染
回想最初,阿仁與家人商討接種疫苗時,媽媽大感錯愕,更對男士為何要注射HPV疫苗表示疑惑。回想起4年前注射疫苗的情形,「老實說,那三支針是一生人中打過最辛苦的,它不是最痛,但打下去時像把強酸打進身體,左手注射疫苗後5分鐘內整個手臂是酸的,不能用力。」雖然注射的過程可用煎熬形容,但他仍確信HPV疫苗的價值。
阿仁又以HPV疫苗與水痘針作類比,「你並非一定要打,但相對水痘,HPV感染不如水痘普遍,因為水痘是幾乎每一個人都會有,但你不會以概率的角度去看,就算只有1%受感染,但若受感染就會死,你都會去預防。」他又表示,就算自己不發病,HPV亦有可能透過性接觸傳染伴侶,因此接種疫苗亦是男性保護伴侶、有承擔的表現。
名稱誤導 產生錯覺
泌尿外科專科醫生葉維晉醫生表示,大部分人誤以為HPV疫苗為女性「專屬針」,或與它的稱呼有關。HPV疫苗的中文為人類乳頭瘤病毒疫苗,「大眾一般都會以子宮頸癌針來稱呼疫苗,而這個名字會令男士有錯覺,男士沒有子宮頸,所以與他們無關。但原來男士都會陰莖癌或肛門癌,其實都是由HPV病毒而致,所以男士打了都有保障,雖然患癌並非常見,但可預防性病。」
葉醫生又指,人類乳頭瘤病毒其實分為兩大類,一是透過皮膚接觸而感染,如腳趾生疣。另一類則是透過性接觸而傳染。病毒會依附在性器官表面,令人有機會患上癌症。現時注射HPV疫苗的男女比例為1:5,病毒對男女皆有影響,所以葉醫生認為接種HPV疫苗不應受性別限制。
男性注射HPV,除可預防癌症及性病風險外,還可保障其伴侶,「如果男士愛護另一半的話,不希望令到另一半患病,打疫苗是正確的選擇。」葉醫生又補充,即使進行性行為時戴安全套,仍然是有機會透過皮膚接觸染上病毒。
雖然注射疫苗後未能保證在所有人身體都能產生抗體,但葉醫生表示疫苗很安全。而且,愈年輕接種就愈有效。最適合的接種年齡為9至26歲,「年輕人能更容易產生抗體,加上年輕人的性生活經驗少,因此在未有性生活前接種疫苗,會令預防病毒的效果更佳。」
抵抗力增 減低風險
西醫較注重病毒本身,中醫師劉慧嫻則較注重病人的體質,而人類乳頭瘤病毒稱為帶下病,病人本身因自身內感濕邪,加上體虛,就更容易感染帶下病。她續指,每個人的體質對不同病皆有易感性,濕氣較重或肝腎不健康的人,會較容易受到外邪入侵身體。「人們常說自己健康,但其實他們並不是想像中般健康。」劉醫師認為香港普遍人都有亞健康,導致自身的抵抗力下降,更容易感染帶下病毒。
劉醫師亦建議男女接種HPV疫苗,但不能因此掉以輕心,她認為疫苗並未能百分百預防所有HPV病毒,只是減低感染機會。劉醫師認為,要預防帶下病毒,最重要是提升抵抗力,令病毒難以影響身體。「要養成良好的飲食以及生活習慣,例如少吃甜食、燒烤、生冷等食物,因為這些食物都導致身體易濕。」適當的休息同樣非常重要,劉醫師指出,脾胃乃後天之本,而脾的功能則是去濕,養好脾胃就能有較祛濕,以抵抗外來病毒。
大眾乏認知 應從預防入手
外界對HPV疫苗注射的宣傳大多是針對女士,宣傳所用的代言人亦以女性居多,男士難以接收有關HPV的資訊。阿仁、葉醫生及劉醫師同樣認為政府對男性接種HPV疫苗的宣傳不足。衛生署指,現時政府有推出「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為合資格的適齡小學女童提供子宮頸癌疫苗接種,而男性接種HPV疫苗雖可預防人類乳頭瘤病毒並因持續感染而引致的癌症,但現時有關為男性推行全民接種疫苗的成本效益的科學證據仍有限,所以署方現時並不會針對男性而推出相關的疫苗計畫。
葉醫生建議政府應從呼籲市民預防HPV的角度出發宣傳,「過往政府所製作的宣傳片,往往的重心只著重在女性,卻忽略了男性接種HPV疫苗的需要。」同時,政府的宣傳大多只關注診症後的治療方式,而非預防方式,他又建議政府可推出「HPV50問」的網站以輕鬆簡單的問答形式,以解答大眾對HPV的疑問。劉醫師則建議政府可舉辦更多有關HPV的講座,同時邀請中醫到場解說,以中醫的角度分析HPV病毒,讓市民明白更多調離體質以及增強免疫力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