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裁判非優差 站穩場上全憑熱愛
「這球攻勢是大好機會,他們能進球嗎?噢!裁判吹停了比賽,教練和球員一窩蜂地上前,激動地與裁判理論……」大家觀看球賽時,總會看到這些情況。裁判在場上默默耕耘,但總被忽略。他們的工作看似簡單,在場上吹吹哨子,在旁指點便可,然而他們經常面對來自運動員的質疑,場上的默默忍讓,堅守專業,全因對運動的熱愛。
記者、攝影:譚柏彥 黃灝庭 弘啟熙
編輯:陶潔蕙 鍾韋軒 陳慧如
版面編輯:劉曉欣
20歲的徐仲良(阿良)和陸紹泓(陸少),前者是香港青年手球代表隊成員,後者中學曾在足球場上多次代表學校征戰草場。兩位不時化身球證,執法業餘聯賽及學界比賽等等。回想當初投考球證,兩位一開始並沒有成爲球證的想法。當時阿良偶然看見手球總會推出球證訓練班,經過深思熟慮覺得做球證也對自己的手球球技有幫助。而陸少則受朋友邀請一同投考。時至今天,陸少現已有3年經驗,去年更正式成為足球總會註冊球證。而阿良在一年半前考穫了正式資格,成為手球球證。
而胡卓琳(Miss Wu)則是老前輩。年約40的Miss Wu,籃球已陪伴了她30多年,是香港籃球總會擁有超過10年經驗的註冊球證。曾是校隊和區隊的常客,偶爾還會與朋友打「衛生波」。相比起阿良和陸少,她選擇考取球證資格是因爲希望增長知識。在香港做球員,向來都不容易維生,所以Miss Wu以體育教師為正職,不時幫忙指導學校的籃球隊。自己身兼球員和教練的身份,加上對籃球的喜愛,因而投身裁判行業。
表面輕鬆 有苦難言
穿上球衣,幾位經驗老到的運動員從容地發揮所長,爭奪殊榮。誰不知第一次換上球證制服,卻發現第一場比賽,尤其緊張。Miss Wu 回憶道:「第一次既興奮又緊張,(所學的知識)終於可以大派用場,(另)一方面又害怕自己會有任何閃失。」阿良第一場比賽,是一場中學學界比賽,判定雙方誰勝誰敗的責任首次落在阿良身上。對比Miss Wu,阿良當初則沒有Miss Wu那股興奮,更笑言「第一次做球證時緊張到手震。」
曾經是球員的三位均認爲球證判決不公、甚至認爲球證不專業。真正成爲球證時,才明白球證工作是「吃力不討好,有苦自己知」。
一旦吹罰,必定得失其中一方。所以保持比賽公平、公正對於運動裁判有極大壓力。Miss Wu坦言「錯判其實對於兩方球隊都有損失,這是作爲裁判最不想看見的。」球場上人來人往、一秒時間就可發生很多事情。「籃球場上有些位置是球證的盲點,球證未必能準確地看到每一個球員的每一個動作 。」對於執法,球證也只能盡力看、盡力跟,但球證不但要要保持比賽公正、一方面要確保比賽流暢。「如果時間許可,也會盡量向球員解釋每個判決的原因,但因時間關係,未能每次做到。 」
原以爲年輕會成爲球證一大優勢,皆因體能和反應都比起年長的球證更好,可以更敏感捕捉場上細節。事實上,年輕有可能成爲球證弱點。Miss Wu指出,本地教練經常質問球證,「因為他們熟悉球例,故經常質問球證關於規則的灰色地帶。」兩位年輕球證——阿良與陸少就成爲經驗老到的教練針對對象。
還是初哥的阿良就曾經有一次深刻經歷、至今仍然記憶猶新。「有一場比賽,其中一方的教練以脾氣暴躁見稱, 而該場比賽兩位球證的吹判表現並不完美。因此該教練在喊暫停時,突然走到記錄台前用力拍打桌子。」阿良憶述時更一度模枋教練的動作,教練的脾氣動作嚇了當時身任記錄員的阿良一跳,但無奈阿良的經歷亦是不少球證家常便飯。
面對教練和球員的質問、指責,陸少與阿良認爲球證要相信自己。「如果吹罰了,就不要推翻自己的判決,就算被人罵,也要抓緊心中那把尺。」陸少指出指即使是在如英超丶西甲等世界級水平聯賽,球證也不時有錯漏的吹罰,「有錯誤的吹罰是無可避免的」。因此,作為球證最重要是記熟球例,累積經驗,才能盡量減少錯誤的判決 。他們都認為,面對質疑,是一個鍛練情緒,忍讓的好時機,日後或將面對更大以及更多的質疑。
投入吹哨 心繫競技
所謂敬業樂業,懂得在日常尋找快樂與滿足,才得以堅持下去。球證工作雖難、待遇亦不算好。Miss Wu熱愛球證工作,因為很有挑戰性,而且不能分神,要十分集中。 每當吹判完一場比賽後而沒有人投訴時,感覺會非常良好。 阿良亦認爲球證身份讓他可以不同視覺觀察球賽,看到比賽出現出色的組織進攻時,他會記下來,再將這些經驗傳授給師兄弟。
當初因爲喜愛運動,所以才選擇成爲運動裁判。年輕的陸少與阿良均最享受運動員的身份。皆因運動員才是真正在球場上競技。老前輩Miss Wu對兩位看法異口同聲。球證身份對於Miss Wu而言,取代昔日球場上瀟灑自如的自己。籃球是Miss Wu的終身興趣,雖然已經不在年輕,但能以其他身份於籃球場上出現,Miss Wu依然興奮雀躍。
球員在比賽場上拼盡全力,揮灑汗水,希望得到最後勝利,觀眾的目光亦總是注視在每個球員身上,一直默默耕耘的球證也是比賽場上的另一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