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當日,警方使用240發催淚彈,19發橡膠子彈,3發布袋彈,約30發海綿彈,至少81人受傷。Keith本打算以示威者身份參與當日的抗爭,但經過海富中心旁的一個小型急救站外,聽見有人大叫現場有沒有急救員。他雙手插袋,摸到放在褲袋的錢包,突然想起裏面放有自己在數年前考獲的急救資格,便決定加入義務急救員行列,處理在場人士的傷口,誰料自己卻帶著一身瘀傷回家。



記者:杜沛妍
編輯:譚栢妍

工作期間 背部挨棍

  即場加入急救行列後,Keith拿著繃帶、消毒藥水、生理鹽水等基本急救用品,徘徊於衝突現場,那裏有人大叫要急救,他便會上前照顧傷者。

  現場情況尚算和平,Keith接觸到的傷口不多。他繼續緊守崗位,在現場遊走。在路上,他發現有位警員臥倒在地上,手腎受傷。他心底裏支持反條例,但本著「救援無分立場,以減少傷亡為最終目的,再環望四周沒有其他義務急救員,毫無懸念選擇前去進行救援。

  Keith打開急救包,拿起敷料按住傷口,看著眼前的警員,他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秉持中立的立場,心底裏卻害怕被受傷警員反捕。突然,一縷白煙劃過長空,刺鼻的催淚煙令他的眼睛刺痛,手上的動作卻從未停止。強忍著眼睛的不適,身後又傳來一陣疼痛。回頭之際,原來是另一位警員拿起警棍揮打背部。他尚未反應過來,受傷警員已站起來點頭道謝並回歸警隊,他亦被記者拉走。背部的瘀傷漸漸消散,時間雖令傷口痊癒,但卻令他更憤怒。

  身上的瘀血,令Keith對警方的無奈加深。「我去救他,又不是捏住他,我只不過是幫他按住傷口。」雖然心明警方有所顧忌,害怕他攻擊同袍,但事件仍令他對警方存有芥蒂,「我和你持不同立場,但我救你,你依然這樣對我,其實我已沒有理由去救你。」

升級行動 習慣痛楚

  6.12後,警民對峙的場面漸多,流血事件與日俱增。示威者身上出現的傷口由初期驅散時走避的手腳擦傷,到8月中期演變成中橡膠子彈的腫脹出血。「與其說示威者對受傷變得麻目,倒不如說他們開始習慣。」

  在加入義務急救員的首天,他目睹警方突然在政府總部外施放大量胡椒噴霧驅散人群。當時有人散去,有人繼續向前。站在海富中心附近急救站的他,突然聽到有位男子大叫「救命,很刺眼」,他環望四周,看到一名四十多歲的健碩男子不停哭,便上前相助。他被胡椒噴霧噴中面部,神情非常緊張。他回憶畫面,感到滑稽,「有點搞笑,他哭得像小朋友一般。」

  10.2當天,他在深水埗政府合署門外重遇該名男子,並看到他的蛻變。那天情況混亂,有人向政府合署擲磚頭。該名男子站於前線位置,玻璃碎割破手指,流了很多血。警方到場後,又向他的傷口噴胡椒噴霧,令他的痛楚加深。Keith以為傷者又會大哭一場,可是他出乎意料地平淡。他協助沖洗傷口後,傷者又再次回到前線。「無論甚麼年齡,他們好像都習慣了那個痛楚,但這件事是不應該出現。」

目擊流血 無力湧現

  眼看更多流血事件的出現,義務急救員的無力感也漸漸湧現。10.1更出現警方發射的實彈穿過學生的左胸,槍聲傳來的巨響亦敲響救護員的心。血肉模糊的傷口,眼看傷者痛苦的面容,急救員也不知所措,「即使現場有醫生,在香港有誰是真的處理過中彈傷口呢?」Keith雖擁有急救資格,現實卻令他漸覺渺小,但他仍想盡力幫助。在反修例運動開始前,Keith會在晚上教游水賺外快,但他現時已暫停一切工作,「要爭取,就要捨棄,而我選擇捨棄的是人工,但我爭取的是未來。」

留言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