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古菲林留生機 傳統沖曬微轉型
「這個(菲林沖曬)市場老化了,但無人做,甚至無人做得到,這就是發展空間。」等待菲林照片沖曬曾是一種享受,但如今能夠即時看到成果的數碼攝影已成港人心頭好。有菲林攝影老行尊相信菲林攝影會捲土重來,重奪市場主導權,在此之前,遷址與經營副業便成生存唯一方法。
記者:符彪 黃文鍵
攝影:符彪 黃文鍵
編輯:郭穎琳 宁雅靜
版面編輯:崔嘉兒
香港在八、九十年代有過千間菲林沖曬店,是香港菲林攝影的輝煌年代,當時嚴志成在沙田中心自立門戶,開辦「真善美攝影」。菲林沖曬業興旺令他曾擁有五間分店,屬下18名員工,每日沖過百筒菲林及曬過千張照片。可惜好景不常,沖曬行業在九十年代末走下坡,近年更銳減至僅三百間,「真善美攝影」在七年前亦因不敵昂貴租金,被逼遷至同區的瀝源邨現址,員工裁減至只剩下他跟太太二人。
開支擴大 守業壓力加劇
「原址租金是兩萬元,2009年增至八萬元,現時已經是十多萬元。」無奈之下,只好遷至租金較便宜的瀝源邨繼續經營。「以前有員工可以減人,但員工都減到沒有了。」
店舖在黃金時期有九成生意均來自沖曬服務,但現時卻連當年一成生意也做不到,甚至一個星期也未能沖一筒菲林相。嚴師傅唯有調整經營方針,現時店舖主要提供舊相翻新及拍攝服務,例如是出外拍攝、畢業相、家庭相及證件相等等。出外拍攝利潤較高,平均每次可賺取數千元,佔整體生意額六至七成,每年畢業季更可帶動家庭相生意。
店舖每月營業額平均只達五位數,暫時僅夠維持生計。店舖每月支出約五萬元,當中租金已佔六成。「30年前沖曬3R相是1.5元一張,當時人工是900元;現在沖曬3R相仍然是1.5元一張,但人工起碼過萬元。」租金及工資上漲令嚴師傅感到難以經營,器材維修及沖曬照片的成本亦不斷上升。他指請維修師傅檢查動輒都要過千元,換零件更要過萬元,維修費用高昂,他只好嘗試自行修理。為減少店舖支出,嚴師傅甚至建議客人到連鎖店沖曬,只因沖曬機器、藥水及放相片的膠袋皆是開支。
沖曬業在嚴師傅眼中已不可能回到全盛時期,更估計行業十年內定必被淘汰,「整個九龍區只有兩間就夠做,但現時一個區也有這麼多間,連『快圖美』也虧錢。整個行業在萎縮,將來人想沖曬,也唯有自己打印。」他對前景失去信心,早已把昔日一起打拚的菲林相機放在櫥窗內,偶爾拿來懷緬。
逆風投資 年青市場取勝
46歲的劉科林(Jill)對沖曬業的前景卻有另一番看法。「我們觀點正正相反。這個市場老化了,但無人做,甚至無人做得到,這就是發展空間,如果這件事有意義,市場必然存在,會有生命力。」
Jill 從澳洲回流返港後,發現香港再次興起復古潮流,便膽粗粗與中學同學葉子盛創立店舖。他們洞悉先機開辦多元化業務,包括沖曬菲林、售賣菲林相機及攝影用品、家庭攝影和舉辦攝影工作坊。兩人合共投資約50萬元,每月支出約兩萬元,租金亦佔最大比例。雖然開業不足一年,但已能平衡收支,秘訣在於以服務質素及平價取勝,吸引穩定客源。
數碼時代雖是主流,但Jill卻認為已到樽頸位,很快會重回手工時代。他覺得兩者無法互相取代,手工效率雖不高,可是相片渾然天成,直接紀錄於菲林上,令攝影愛好者著迷。他續指年輕人是主要客戶群,只要令他們對菲林相機產生興趣便有利行業發展,「現在只欠缺年輕人對底片的認識,以及他們是否覺得菲林好玩,如果欠缺這兩個條件,菲林市場十年內一定會灰飛煙滅。」因此他不時會舉辦藍曬及製作相紙工作坊,盼讓更多年輕人能夠接觸菲林相機,發掘當中樂趣。
要生存就不可操之過急
四月開始引入的家庭攝影亦為「銀鹽捲動」帶來不少生意,至今仍是極受歡迎的服務,旺季七至八月可佔店舖過半生意額,「一張家庭照不是電話自拍,是維繫幾代人,隔著一張照片劃穿時空。現在大家都有手機,影像數量龐大,顏色及解像度都提升,但精神內涵卻失去。」
菲林生產商
柯尼卡(Konica)
1873年成立,2003年與Minolta合併,2006年被Sony收購,2007年全面停產菲林及相紙。
柯達(Kodak)
1888年成立,在1935年研發首筒彩色菲林,2009年停產,近年重產復刻菲林。
富士菲林(Fujifilm)
1934年成立,2006年開始將生產菲林的研究成果,如原料膠原蛋白轉為化妝品業務。2011年宣布部分專業及黑白菲林停產。
寶麗萊(Polaroid)
1937年成立,1948年推出全球首部即影即有相機,2001年正式宣布破產,更在2008年停止生產菲林,轉投數碼相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