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舊立新 傳統舞獅創新天
小至廟會開張,大至元旦新春,少不了舞龍舞獅,討個好兆頭。香港人追求新鮮感,傳統舞獅為吸引客戶,表演方式隨著觀眾口味不斷改變,衍生出夜光和Hip-hop等新式舞獅。舞獅講求力道及心神結合,獅頭獅尾配合得宜,躍上梅花樁,看似剛勁有力,但原來獅披下藏著的也可以是女兒身。
記者:劉 靜 區順怡 張盈盈
編輯:林佩琪 佘典茵
攝影:吳紫陽 張盈盈 李詩慧
版面編輯:李芷珊 李海澄
六、七十年代,不少人為了強身健體都會到武館學習功夫和舞獅。每逢農曆新年,各大武館皆會派出有功夫底子的學徒參加舞獅比賽。時至今日,舞獅不再局限於懂紮馬練拳的習武之人,只要參加醒獅班就能感受到舞獅的樂趣。
夜光龍獅 視覺衝擊
昔日的傳統舞獅經過多年改變,加入不少現代元素,夜光是其中一個例子。夜光的概念源自香港昔日電視節目《歡樂今宵》中的諧劇,劇中角色把螢光油漆塗抹在身上,在紫外光照射下達至螢光效果,啟發新加坡發展夜光舞龍。郭氏功夫金龍醒獅團總教練郭文龍稱,九十年代中期,新加坡的夜光舞龍團隊受邀來港演出,港人遂依樣畫葫蘆,於2000 年首次舉辦全港賽事後,2001年發展成世界夜光龍邀請賽及錦標賽,現時每兩年舉辦一次國際比賽。夜光舞龍普及後,夜光舞獅伴隨而生。
夜光龍獅的裝備及動作技巧與傳統龍獅大有不同,他們會為獅子裝上LED燈泡和電池,比傳統舞獅較適合於晚上或室內表演。不只獅身配有LED燈,為突出視覺效果,武師的褲子及梅花樁也會裝上LED 燈, 確保武師能在昏暗的環境看清樁腳。由於夜光舞獅在黑暗中完成複雜的動作有危險,表演動作因而稍作改變,但梅花樁表演仍然會保留跳躍動作。
近年,醒獅團收到不少商業邀請作LED 舞龍舞獅演出。郭文龍指每次演出是推廣龍獅的機會,「如果更多人能認同和接受龍獅運動,我們亦十分樂意演出,不限於入廟拜神的傳統場合。」他們亦不時主動向客戶推介夜光舞龍舞獅表演,盼延續龍獅運動。
嘻哈獅隊 活力動感
加入現代元素的還有夏國璋龍獅團,第四代傳人夏敬文認為舞獅千篇一律,有必要改革。他憶述獅隊穿著傳統服飾表演時,曾被外國遊客揶揄「像穿著內褲(Underwear) 去表演」。因此他希望打破傳統,同時保留舞獅精髓,「起初的改變是以音樂為主,例如改成較為激昂的《十面埋伏》,但客戶仍略嫌太沉悶」。最終,他決定加入Hip-hop 音樂,伴以街舞元素,但仍以傳統表演為主。他指出,「轉型初期上一代當時會有不少說話,但我先斬後奏,做點成績出來,便能說服他們接受。」
但是Hip-hop 舞步和傳統舞獅的舞蹈也有不少分別,「本來我對Hiphop一竅不通,幸好有朋友幫助。」夏敬文指控制獅頭配合Hip-hop 舞蹈和音樂有難度,記者嘗試舉獅頭感受重量,結果在舉高獅頭時雙手亦不停顫抖。一邊舞動獅頭,一邊配合Hiphop舞蹈,加上Hip-hop 的跳躍動作多而輕快,獅隊需要花大量時間練習和磨合。為了做出成績,夏敬文一直沒有放棄,才能順利發展出今天的HipHop 舞獅。
女子舞獅 剛柔並濟
除了改變外在的表演形式,獅隊的成員亦有轉變。舞獅需要大量體力,因此傳統獅隊均以男生為主。潤福堂( 香港) 國術龍獅總會一反傳統,成立了女子舞獅隊, 成員年齡由八歲至二十歲不等。創辦人李潤福的目標是把女生訓練得更剛強。女性未必懂得怎樣發力, 要訓練女獅隊似乎更有難度,但在李師傅看來,女學員較乖巧,不像男學員般「激心」。縱然舞獅技巧需要時間磨練,過程十分艱辛,但他仍會收女學徒。
李潤福慨嘆女子隊發揮機會不多,每年他都會帶女子舞獅隊到澳門出席國際賽,文化推廣和非商業活動亦主動邀請女子隊表演。可是,女子舞獅隊終究屬小眾,要組成一場賽事最少需要六隊參賽者,故難以成賽,因此較少本地賽事。他期望未來開拓更多女舞獅隊,吸引更多女生加入,發展本地女子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