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意見不一定要留鬚 2011年財政預算案展望二
記者: 黃凱明 黃啟安 馬淑婷 邵寧聰 林佩雯 余嘉桐 鄭鈴渝 林嘉熙
編輯: 陳雅羿 姚柳苑 文翔麗 蘇泳琪 宋漪卉 程穎琳 蕭家輝 莫沛榮
學業進步
爭取多年的小班教學,換來的是「縮班」、「殺校」;十五 年免費教育的訴求一直不絕於耳,無奈遲遲未獲政府接納,教 育界希望,能在本年度的財政預算案中見到一線曙光。
幼稚園學券制推行數年,以舒緩學童家庭的經濟壓力。但根據學制, 全日制幼稚園的家長只能得到半日制的資助,令部份低收入家庭仍難以支付學費, 加上通脹等因素,家長正承受沉重壓力。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張文光認為港府水浸庫房,與其將盈餘派出,不如加快撥款 推行十五年免費教育,「只要多撥四至六 億元就可真正落實十五年免費教育制度, 為社會帶來巨大的效益,何樂而不為?」
現時幼稚園教師沒 有薪級表,他們的薪金全由市場決定, 得不到充分的保障。張文光認為若 推行十五年免費教 育,幼稚園將獲得更多資助,令教師的基本保障問題迎刃而解。
身體健康
政府近年致力推廣醫療保障計劃,以減輕政府的負擔,卻忽 視了培育醫護人才。為保障健 康,期望政府能撥出更多資源, 加強醫療配套。
香港人口老化問 題日益嚴重,現時的長者醫療券金額僅得二百五十元被批杯水車薪,立法會醫學界議員梁家騮要求政府增至一千元。 現時資助病人購買藥物的「撒瑪利亞基金」審查過於嚴謹, 他建議政府放寬審批。
政府去年推出自願醫保計劃,梁家 騮認為有助解決公、私營醫療市場失衡 的問題,使醫保市場制度化。他建議醫 保計劃的五百億撥款應成立種子基金, 補貼日後開支。同時,他表示政府可 參考外國,向投保人士提供免 稅優惠,以吸引更多市民參 與計劃。
北大嶼山醫院及天 水圍醫院將於數年後 相繼落成,護士人手 更見短缺。衛生服務界立法會議員李國麟 要求財政預算案增撥資源予各大專院校的護理學系,以培育更多護理人才。
豐衣足食
內地通脹持續,食品價格增幅 驚人,令本港食肆及食品零售商成本上漲,帶來加價壓力。柴米油鹽 醬醋茶乃生活必需品,加價最終受 害的正是普羅大眾。
飲食界人士。香港餐飲 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表 示, 農曆新年間食 肆經營壓力增加, 為控制成本,不得不加價一 成至一成半。他希望政 府可以開放原材料進口 市場,增加市場競爭, 以降低價格,舒緩加價壓力, 「現時, 食肆只可以向幾間特定的供應商 取貨,若政府能開放市場,食品原材料來 貨價有望減低,食肆的加價壓力自然得以 舒緩。」
不少市民抱怨在通脹下,薪酬增幅未能彌補不斷增加的開支。以賀年食品為例,瓜子、糖果等來貨價均上升一至兩成,加幅將直接轉嫁在消費者身上。港九罐頭洋酒伙食行商會副監事長李廣林表示,政府應著力控制通脹幅度, 甚至轉達中央:「希望 中央政府能增加產加量,增加農場數目,確 保農產品有充足供應,以穩定食品價格。」
出入平安
去年港鐵根據可加可減機 制,將車資調升百分之二至五。 兩隧加價令駕車人士紛紛改用紅 隧,引致嚴重塞車。市民期望財 爺能在新一年財政預算案中,推 出穩定交通收費措施,以減低沉 重的通脹壓力。
民建聯向政府建議,動用三百 億元成立「公共交通收費穩定基金」以舒緩市 民在交通開支方面的壓力。這些機構如申 請加價,加幅所涉及的部分或全部收入, 將會由基金支付。民建聯陳鑑林表示, 基金的成立,並不會影響現有的申請加價程序和方程式,因政府仍掌握最後的審批權,不會出現趁機胡亂加價的情況。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會員梁國雄 則批評若以三百億去成立基金補貼交通 機構治標不治本,不能有效控制交通費 用的通脹。如政府將建議納入2011年財政預算案, 他將投反對票。
梁國雄認為交通費不斷增加,在於政府對交 通機構缺乏控制,面對加價申請缺乏議價能力 也較弱。政府應回購公共事業,例如重掌東、 西兩隧控制權,以徹底解決市民交通開支方面的通脹問題。
綠綠無窮
廚餘是香港一大環保難 題,每日有超過3200公噸廚餘運往堆填區,當中全部都沒有回收。雖然政府現正研究於小 蠔灣興建有機資源回收中心,但其只能處 理約二百噸廚餘,處理量嚴 重不足。
綠領行動項目主任郭盈盈認 為, 政府應先做好源頭減廢的工 作,如推出廢物收費計劃;或在配套方 面作出改善,重新分配垃圾桶和回收桶,減輕焚化爐和堆填區的負擔。
政府這兩年曾撥款給合資格的小 學改建飯堂,將小學午飯派發改成 中央派飯模式。學生可依自己胃口 選擇「多飯」或「少飯」,以減少 使用即棄飯盒和剩飯的問題。
郭盈盈批評政府沒有兌現在2005-2014年的都市固體廢物管理政策大綱中。如生產者責任制中,只有膠袋稅成功落實,其他如電子廢物、 輪胎和飲品容器等仍未有相關政策推出。 政府處理膠袋徵費後錢款欠清晰,郭盈盈建議 第二階段膠袋徵費款項可用作設立 環保基金,資助環保回收業。
安居樂業
對於傳統中國人來說,沒 什麼比一個安樂窩更為重要。 但近年樓價不斷攀升, 不少 「無殼蝸牛」難以「上車」。
特首於去年的施政報告中 推出「置安心資助房屋計 劃」,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 副主席王國興指「置安 心」的五千個單位 需要數年才落成,未能 有效地解決市民置業 的困難。他說﹕「當 初政府否決復建居 屋, 推出『置安心 計劃』, 只可無奈 接受。」
王國興認為,政府 首要是協助有置業困難 的人士「上車」,最有效 的方法是復建居屋。「貨尾」 居屋差不多售罄,政府應爭取復建居 屋。另外,他認為政府亦應恢復「租 者置其屋計劃」,提高公屋有居住流 動性,改善市民的居住環境。
王國興建議,政府應助市民對抗 通脹,為公屋住戶代繳一至兩個月的 租金, 及寬免私人樓宇的業主的差 餉。
任職資訊科技人員 的劉先生,以一萬多 元租金承租一單 位。他說﹕「租金 都頗貴,曾想過買 樓,奈何樓價實在 太高。」他希望政府恢復興建居屋, 並認為「置安心」計 劃遠水不能救近火, 政府可以將兩個計劃雙管 齊下。
老如松柏
人口老化問題一直存在, 統計處推算,三十年後平均每 四個港人裏,就有一個是65歲 以上的長者,市民退休後能否 得到足夠的生活保障,現仍存 疑。新的一年,香港市民都希 望能「老有所養」。
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組織幹事歐陽冠東建 議,政府應設立全民養老金制度,給退休人士基本的生活保障。建議方案將長者綜援 和「生果金」撥入養老金, 再將強積 金內勞資雙方的供款,各抽一半撥入計劃。每年賺取利潤達千萬的企業,須付1.9%利 得稅作為基金的撥款,並設立一個500億元的種子基金。計劃預 料能予6 5 歲或以上長者每月發放 3000的養老金,並持續50年。他期 望,本年度的財政預算案能撥出至少 500億元作種子基金。
強積金的設計不屬於「全民退休 保障」的制度,積金局對外事務部高 級經理羅佩珊稱,強積金旨在協助就業人口作出儲蓄的基本退休保障,非用來應付所有退休生活需要。
立法會議員何秀蘭認為,政府首要工作是制定貧窮線, 掌握現時貧窮人口的狀社福況, 才能實施有關措施,讓市民得到合理的生活水平。
龍馬精神
香港代表隊繼09年東亞運動會後,在去年的廣州亞運中再報捷,足見香港體育潛力無限。
政府去年提出申辦亞運,但輿論普遍反對。香港甲組足球聯賽球隊傑志總領隊伍健認 香港隊在具觀賞性的項目中勝出,「不但振奮人心,而且能為社會帶來很強的凝聚力」。
伍健以09年東亞運動會為例, 港隊在多少塊金牌, 相信大部分人不會記得,但這塊足球金牌卻能令人留下深刻印象。」
此外,香港足球代表林嘉緯建議政府興建更多球場,解決場地供不應求的問題。「幾支球隊共用一個球場 作主場, 同時亦要開放予市民使用。」
本港職業運動員收入之微, 令不少人卻步。林嘉緯表示, 政府只作一次性撥款資助體育發展成效不大:「近年香港 體育運動水平不斷提升, 希望政府能夠為運動員的薪酬訂 定下限,以吸引更多具潛質的運動員成為全職運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