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傘聚人事】專訪:一個學聯 兩代故事
年青人內心燒得熾熱的那團火,足以燎原。 香港專上學生聯會 ( 學聯 ) 成立逾半世紀,經歷過一波又一波的社會、甚至學生運動。昨有八九民運,今有撐黃雨傘,相隔 25 年,兩代學生的熱心沒變改。
記者:梁曉欣 張卓曦 何卓賢 編輯:韓悅怡 王慧瓊 攝影:陳浩然
自古亂世出英雄,今天芸 芸黃雨傘之下,倒也出了新生 代領袖,梁麗幗正是其中之一。 作為港大學生會會長兼學聯常 委,今天她走在最前,是意料 之外,亦是身不由己。
從未預料 站在前線
起初梁麗幗關心政治,始於預科時修讀政治,至現在 就讀港大政治及法律系,今天更身處政治風暴中心。數年 之間,旋即與政治如此貼近,源於一連串的巧合。去年學 生會莊員不足,她決定加入,成為內務副會長;後來會長 因私人理由退莊,職位就落在她身上;成了會長,也就自 然加入學聯當常委。 一切來得突然,不似預期,梁麗幗坦然有壓力,「不 喜歡當領導,覺得會應付不來,不會做得長。現已過了 8 個月,時間過得很快,感恩有好莊友陪伴。」
喜歡獨行 任滿即退
各人年少氣盛,聚在一起,免不了有爭吵時。喜歡獨 立行事的梁麗幗坦言,不大享受團體合作,「團體做事不 是那麼簡單,人和人相處有好多價值要考慮,大家焦點不 同,得出結果都不同,我不喜歡這種感覺。」 距離莊期完結還有 4 個月,她去意已決,「覺得自己 不是屬於學聯,當初沒有計劃加入學聯,亦不需因誤打誤 撞加入而繼續。」
雖然偶有不合,但日日夜夜與學聯戰友一同並肩作 戰,總有感動時刻。
感動有時 彼此信任
回想重奪公民廣場那一夜,秘書長周永康 (Alex) 與副 秘書長岑敖暉 (Lester) 雙雙被捕,梁麗幗就擔當起對外溝 通的學聯代表,「當時我得到其他常委的信任,負責應付 傳媒。大家亦有共識,二人不在時,秘書處日常運作由我 負責。得到信任,我十分感動,即使大家做事方法不同, 都能彼此相信。」
談起學聯備受注目的 Alex 和 Lester,梁麗幗形容 Alex 像父親,教會她很多事情,又笑言:「Lester 似小朋友, 脾氣有時會差,成日踩屎要人幫佢執!」
明瞭後果 不會後悔
身處這場波濤中,梁麗幗深明轟烈背後所要承受的後果。她不怕被秋後算帳,也不怕失去律師牌,「知道有律師是有案底,最重要是做事公正,知道自己在做甚麼。現在這個歷史時刻,我有份創造,不會後悔。」 黃雨傘自撐起以來,風雨不斷,隆隆雷聲更響徹全 球,梁麗幗卻能從容面對,「事情只是巧合在我的任期內 發生,沒有感到壓力,過去 8 個月所發生的事已超出想像, 如果易有壓力就過不去。」頓了一刻,她再說:「過多 4 個月就完了。」 言談間,她坦誠道出心聲,「加入學聯, 感覺不像自己,我比較喜歡一個人周圍去、獨自思考。讀 大學以來,都還未有空間做這些事。」 在這紛亂大時代,是否容不下如此微小的願望?
今天的黃雨傘運動,許多人說似曾相識,想起上一 次同樣由學生推動的八九民運。活躍於政治圈的蔡耀昌, 當年正是學聯成員之一。
始於大學 活躍分子
回想青春學生年代,他自言是入讀中大後,才從書 本堆裡探出頭來,開始認識本地政制發展。後來成為中 大學生會副會長、學聯秘書長,稱蔡耀昌為活躍分子 絕不過份,從帶團到訪內地、反對「中大四改三」、到八九民運的支援工作,他都積極參與其中。
當年學運 對比今天
1989 年 5 月中,內地學生開始絕食,甚至絕水,以 示對中央的抗議。當時學聯有感事態嚴重,呼籲學生罷 課,又在維園舉行集會遊行,前往新華社示威。 立於今天再回首昨天,蔡耀昌不禁慨嘆,「當年政 府和警方都非常合作,維園遊行人數超過一萬時,警方竟史無前例,主動開放軒尼詩道予遊行人士。」 可惜,今非昔比,警民之間的裂痕,不知何時方可 癒合。他與學聯成員更曾因衝擊鐵欄而被捕,後來被檢 控,即使以人權法反駁亦無效,最終留下案底。蔡耀昌毫不介懷,笑言:「即使被人告都沒有辦法,都是一種文明的做法,惟有坦然面對。」
他續解釋說,當時學聯成員對公民抗命有清晰概念,即 使被控告亦有心理準備。
學業家庭 難全兼顧
在大學與學運結下不解之緣,甚至連學業也斷送, 畢不了業,蔡耀昌卻坦言,自己從沒後悔,當時實在兼 顧不了學業。但他後來再考得法律學士學位,笑言這比 起原本的數學學士學位更有價值。 除了學業,家人亦是投身學運的年青人心中另一擔子。八九年初,蔡耀昌的母親都大方支持兒子。可是, 六四過後,母親的擔憂在所難免,更曾對他說「你鬥不過他們(共產黨)的」。怎料到了 2003年,母親竟然主動提出要去維園參加七一遊行,作為兒子的他聞言也吃了一驚。
如今再有學生群起,身為過來人,蔡耀昌坦言自己 當年想爭取的,到今天都從 沒改變,「我們每個人都必須不斷檢討和思考,怎樣做 得更好,保持和平理性。」 或許香港人爭取民主仍路漫漫,但他相信,無論黃雨傘能否撐到最後,至少已在這城市深深烙下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