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爆4 未算高 副學士計分亂
「過3 爆4」是不少大專生的目標。10 年間,自資副學士學生人數急升八倍,多達3 萬人,但各間開設副學位院校的平均成績點數(GPA)計分方法和最高分數,卻無劃一標準。教育局回應指,由於學院屬自資性質,局方不能干預學校的機制,亦不會提供任何計分指引。
記者:吳敏瑤 韓悅怡
編輯:吳家俊 吳侃駿
坊間一向認為GPA「爆4」代表滿分,但現實非如此,有部分提供副學位的院校,會給予學生高於4 分的GPA 分數。
以香港大學附屬學院為例,校方表示院校GPA 最高分數為4.0,但該學院應屆畢業生朱同學表示,學校最高的GPA 實際是4.3。她表示,大多數學生往大學面試前,其列印成績表後面,沒有列明最高GPA 是4.0 的附註,她認為,面試官應清楚每所專上院校的最高GPA。不過另一位畢業生袁同學表示,報填大學的時候,會在分數旁邊寫明滿分是4.3。
校方學生說法各異
嶺南大學表示,他們樂意支持統一GPA 標準,但現時各大專院校副學士課程的計分制度不同,在跟辦學機構及制度有關,外界難以置評。
關注副學位大聯盟召集人馮偉華表示,本港大專院校的GPA 以美國為標準,而美國的最高GPA 為4.0,但香港提供副學位課程的大專院校,最高GPA 則由4.0至4.5 不等。他說:「各大院校的最高GPA 計法不一,好易『呃到人』!」
他指出,即使副學位課程的成績表後,註有該學院所頒授的最高GPA,但若果同學在大學面試時,考官未有要求出示成績表附註,實在難分「龍與鳳」。他認為,這反映副學位及升學制度,仍然缺乏穩健的系統支援。
標準不一恐貶學位價值
他又擔心副學士學位會因而貶值,「拿到A+ 的比例若大幅上升,以一級榮譽畢業的副學士學生就會愈來愈多。」他又表示,香港城市大學會把部分院校畢業生的分數打七折,又透露部份大學會將失去信心的院校列為「黑名單」。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認為,除非把GPA 上限寫在同學所得的GPA 旁邊,否則即使有附註,面試教授都有機會看漏相關消息。葉建源承諾會在八大校長會上反映問題,「沒理由學生發現到的問題,他們(校長)不覺得有問題,是嗎?」
身兼立法會議員的理工大學講師黃碧雲批評時下自資副學位課程的GPA 標準「騎呢」, 又對4.3 和4.5等分數感到迷惑。她指出,這些院校間接或直接受政府的資助,政府擔當監管角色責無旁貸。
教育局及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回應指出,由於學院屬於自資,他們可以自行制訂GPA 計分制度,教育局不能干預,也不會提供任何計分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