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女首投族 寄望選票成改變首步
今年區議會新登記選民人數逾39萬,創歷年新高,當中18至35歲新登記選民佔48%。21歲的阿恩(化名)與母親亦是「首投族」的其中一員,兩人均因反修例運動而覺醒,直言不知區議會選舉結果如何,但寄望一張小小選票,能為香港帶來改變。
記者:馮家淇
攝影:黃曉君
編輯:譚栢妍
阿恩在上屆區議會選舉仍是中學生,未有資格投票,但在四年間經歷雨傘運動及反條例運動,她才政治覺醒。阿恩關注時事,從和理非走到前線,幾乎參與每場遊行,後來更擔任「哨兵」。
改變現況 反映民意
網上對區議會作用的討論紛紜,年輕人對投與不投之間出現分歧,阿恩則認為投票是公民責任,希望區議員能夠向政府反映民意。她留意到區議會內大部份區議員為建制派,認為他們未能確切反映社會大部份人的心聲。
她不同意「血債票償」,但也不須投白票,「投他們是為了透過他們去發聲,也是民主制度的意義,不是給他們吃人血饅頭。」她又指民選議員對市民負責,可以問責,亦直接影響立法會結果,及改變現時區議會的分佈。區議員與立法會議員在運動中有很大幫助,例如在外國戰線上、幫助被捕人士等,他們都有一定的權力同聲望。
嘗試接觸 支持年輕人
阿恩熱衷社會運動,也感染母親登記做選民,成為「首投族」。她在屯門居住十多年,對區議員的認識僅限於街邊橫額,也從不知道區議員為她爭取了甚麼。她說自己是典型「打工仔」,過往生活安穩、經濟繁榮,不清楚區議會架構,對於社區亦不想多作改變。「我之前連區議會有甚麼作用、跟立法會關係不清楚也不知道,十多年都沒有投過,也沒有嘗試接觸。 」
然而近幾個月示威大增,社會氣氛緊張,甚至其居住的屋苑也遭防暴警察闖入,讓阿恩母親大感錯愕。她直言自己支持年輕人,但不懂如何表達民意及幫助他們,盼藉區選投出代表,為他們開一條出路。
阿恩母親對社會漸加關心,甚至與阿恩面紅耳赤地討論,「沒有事情是非黑即白,我會發表意見,當中有不明白的,她會講解給我聽。」她說她們政治立場一致,當中雖意見分歧,但相比同事家庭出現的政見爭執,慶幸與女兒仍能好好溝通。
阿恩說有次看到母親上「連登」,感到十分驚訝,阿恩母親笑指自己根本不知道該網站是「連登」,只是對標題有興趣便按進看看,了解事情發展和他人想法。
各人對區選作用或有自己一套看法,阿恩與母親經歷「反送中」運動洗禮,認為投票是一種公民責任,又看到建制派獨攬多區、區議員自動當選的情況,「希望藉著區議會選舉幫助這場運動,雖然不知結果是怎樣,但每人出一分力,還是有機會扭轉局面。」